“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解剖生理学”课程是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和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文章从教学内容标准、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解剖生理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 解剖生理学 教学改革
我院于2016年开始招收三年制高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推拿按摩、保健刮痧、养生熏灸、康复理疗、亚健康调理等专业技能人才,而专业技能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的基础上,因此,“解剖生理学”是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解剖生理学”课程主要讲授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結构与功能关系等内容,在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兴趣将对其后续“中医养生学”“药膳食疗技术”“中医推拿技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而“解剖生理学”包括解剖(人体结构)、生理(人体功能)两部分内容、抽象复杂,枯燥、难记。该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课时少、实验少,三年制高职学生又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心理不够成熟、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医学基础等特点,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既紧扣“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要求,又能满足中医养生保健职业岗位要求,笔者从教学内容标准、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对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有所帮助。
1 制定教学内容标准
根据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要求,将“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知识目标:掌握人体各系统及器官的组成、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熟悉各种因素对人体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活动的影响,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及人体适应环境、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能力目标:掌握人体器官的观察方法,准确辨认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掌握生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学会人体功能活动的检查方法,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及分析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修养、珍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具有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团队协作精神。
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未来的职业岗位,学生在进校第一学期开课前,学院组织学生进入当地中医院治未病科及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了解行业现状及解剖生理学在治未病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学先系统学习解剖再学习生理学的教学模式,变革为按系统整合解剖与生理学内容,让学生对各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位置关系有了直观了解后接着就学习器官的功能,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案例、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合理课时分配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解剖生理学”总课时为80 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理实一体化教学40学时、实践16学时,课时较少,为了便于后续“中医推拿技术”等专业课程内容的学习,课程组本着“基本、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开展教学研讨,结合学情和专业特点,调整讲授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等,使课堂时间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将部分浅显或非重点内容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4 整合教学内容
“解剖生理学”课程选用的是刘春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出版发行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教材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人体解剖学10个章节、第三部分生理学11个章节,传统的讲授是按教材编排顺序讲授,造成解剖学内容和生理学内容的割裂,我在授课时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绪论、细胞与基本组织的结构及功能、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泌尿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脉管系统结构与功能、感觉器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内分泌系统结构与功能、血液、能量代谢和体温共13个学习项目,便于学生理解,又减少不必要的内容上的重复。在学习过程中围绕“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要求,拟定每个章节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重点讲授,达成学习目标。
5 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5.1 混合式教学模式
针对“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文字、动画、视频等制作成5~10 分钟的微课资源,开展“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的混合式教学。以泌尿系统结构与功能项目中的“尿的生成过程”的知识点为例,教师在课前将“尿的生成过程”制成微课上传到超星网络平台,学生课前对微课反复观看、教材阅读等提出疑问,教师在线解答疑问,在课堂上引导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补充,并学以致用,提出问题“糖尿病人食疗养生中为什么要限制糖的摄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听课的效率,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缓解了课时相对不足的问题。
5.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教学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组织教学。人体解剖模型制作逼真、立体感强,既能把微小的器官结构放大,又能模拟展示人体器官的位置毗邻、内外层次结构,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人体某些部位的骨或肌,在人体的表面形成明显的隆起或凹陷,如颧弓、胸锁乳突肌、第七颈椎、胸骨角、肩胛下角、剑突、喉结、肩胛下角、麦氏点等为重要的体表标志,借以确定深部器官、组织的正确位置界限,判定神经和血管走向,也是中医推拿、艾炙取穴定位等的重要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模型、实物标本、活体标本开展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听得清、看得见、摸得着,眼、耳、手、脑并用,融教学做评一体,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5.3 案例讨论法
针对学习目标设计生活案例或临床病案,将学生分组,教师主导,小组合作探究,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如学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项目时,通过设计学生经常不吃早饭引入胃炎胃溃疡发病原因的探讨的案例,让学生讨论胃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引导学生明晰混合性食物胃排空时间约4至6小时,经过一夜的消耗,胃早已排空,清晨人体阳气最旺,气血流经胃,胃必须“工作”,此时吃下去的食物可以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如果每天早晨都不给胃填东西,胃“无所事事”,就会一直分泌胃酸,時间久了,胃炎胃溃疡病就容易找上门来。联系案例,学生很容易掌握胃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这一教学重点,同时为理解后续食疗养生中“按时吃饭”的时辰养生法奠定基础。
5.4 PBL教学法
PBL教学是一种立足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相关知识,以此有助于形成解决问题的良好思路,有助于整体逻辑思维的培养。[1]如在学习内分泌系统结构与功能项目时,提出问题: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腰痛、腿痛等症状?以小组合作讨论借助解剖模型来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明晰椎间盘的解剖特点以及其和周围神经之间的关系这一重要的知识点,以问题为中心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5 歌诀归纳总结法
针对“解剖生理学”名词较多,为方便学生记忆,我们编写了一些歌诀。如将十二对脑神经编为“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胸骨编为“胸骨形似一把剑,上柄中体下刀尖,柄体交界胸骨角,平对二肋是特点”,胸廓编为“胸廓形似小鸟笼,上窄下宽扁锥形,上口狭小前下斜,下口封隔分腹胸,容纳保护心肝肺,吸气下降呼气升,各经随着年龄变,肋间增宽有毛病”。诸如此类的歌诀学生在课堂即可完成识记。
教学方法很多,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方法得当,对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改革评价方法
6.1 评价形式多元化
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作为评定学生“解剖生理学”成绩的重要依据,其中过程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牵涉每一堂课,故是评价的重头戏,这一评价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终结性评价一般在学期末进行,是检阅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总结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评价内容多元化
终结性评价多以试卷形式呈现,而过程性评价内容涉及到出勤、回答问题、作业、课堂小测试、团队协作等课堂的每一个要素,其中出勤情况占10%、回答问题占10%、课堂小测试占10%、作业占10%,实践成绩占20%。对于20%的实践成绩的划分如下:实验实训过程中的遵守纪律、团队协作情况占5%,标本模型爱惜、仪器设备使用占5%,实验实训报告的完成质量占10%。
6.3 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有项目任务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完成规定项目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及占比如下:学生自评占30%、小组成员互评占30%和教师评分占40%,[2]评价中增加了学生自评和小组成员间的互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创造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学改革,我们永远在路上,作为教学改革的参与者,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职业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探索并实施“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靖嫔.PBL教学和常规教学在解剖教学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0:4-6.
[2] 徐元青,邓婕.动物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10):93-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17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