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过程、多元化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如果没有有效的评价手段,不仅学生的积极性受挫,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本文探讨如何改革统计学课程的考核方式,由终结性评价转向全过程评价,建立全过程、多元化、系统化的统计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的反馈与激励导向作用。
  关键词 统计学 考核方式 全过程 多元化 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2.015
  Abstract Assessment metho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students' learning. If there is no effective evaluation method, not only students' enthusiasm is frustrated, but also the effect of learning will be greatly reduced.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reform the assessment method of statistics course, from summative assessment to whole process assessment, and establish a complete set of assessment. Process, diversific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of statistical cours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play the role of feedback and incentive assessment guidance.
  Keywords statistics; examination method; whole process; diversification; systematization
  0 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作为经管类各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生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论工具。因此,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主要目标。考试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现行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平时考勤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只注重期末考试的分数,而疏于平时的学习;只会参照教材例题依葫芦画瓢地作答,却不会应用统计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因此,需要改革统计学课程的考核方式,由终结性评价转向全过程评价,建立全过程、多元化、系统化的统计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的反馈与激励导向作用。使课程考核方式和内容更加符合课程和专业的特点,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从而引导与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统计学教学质量。
  1 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与改革必要性
  现行统计学的考核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期末成绩主要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期末的闭卷考试成绩往往占总成绩的非常大的比例,决定了统计学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终结性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仅仅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但是这种突击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仅仅在短时间内强记各类公式,大多是考试完了就忘记了,[2]很难将统计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达不到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目的。第二,期末考试的题型多为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内容主要局限于教材,虽然能够对统计学的基本定义、理论及方法有较好的考核,但是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应用统计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如果课程的考核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思考、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被动,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第三,平时的考勤对学生的影响不大,统计学课程一般是大班上课,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每次都考勤,考勤次数有限,导致以此为依据的平时成绩就没有太大差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如果没有与教学模式相匹配的评价手段,不仅学生的积极性受挫,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的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积极调整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调整学习方法。
  2 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总体思路
  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总体思路体现为:全过程、多元化、系统化考核。将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4]从各个角度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能力等。
  首先,对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考核,增加除试卷之外的其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知道不是“一纸定成绩”,从而减少“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态度。
  其次,建立多元化考评体系。将考核的重点由理论知识的考核,转向对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核,提高过程考核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
  最后,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式—调整學习方式,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在过程考核中及时将考核的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
  3 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图1)
  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基本思路明确的前提下,具体实施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通过建立全过程、多元化、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课前学习、思考,课堂内积极参与,同时还通过对团队的考核,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学生不仅有自主学习,也有团队协作学习;不仅有课前学习,也有课中的提问、讨论、汇报等,因此,考核方式既注重结果的考核,也注重过程的考核;既注重个人的考核,也注重团队的考核。基本操作方法是(见表1)。   出勤:由于统计学课程的学生人数较多,全面点名占用的时间较多,一般采取随机点名的方式进行。
  课堂表现:主要考查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是否能够认真听讲,并积极思考,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进度。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演算计算题等,都是衡量课堂表现的方面;每次积极的表现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加分奖励。
  课前作业:针对上一节课讲授的内容,设置一些基本概念题和原理辨析题,题型多为选择题和填空题。希望学生能够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认识,避免有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虽然会列出公式,完成计算题,却不明白其背后的原理。因为,如果不理解统计学的原理,就很难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应用。这个环节在每一节课上课之前进行,一方面是让学生对上一节内容进行回顾,另一方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于统计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大概需要的时间为5分钟;通过微信,利用问卷星平台发布,能够快速获得学生答题情况的数据。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多为综合性的大题,需要学生写出详细的计算步骤,以此来了解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情况,批阅作业时就能够发现哪些地方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找到原因,并在下次上课的时候进行讲解。因为,统计学的各个章节的知识是相互关联的,没有概率论的基本知识,就不能对样本的抽样分布有较好的理解;没有掌握抽样分布中各种统计量,就不能理解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没有掌握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就无法理解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意义。例如: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是学生学习推断统计的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学习参数估计时,发现很多学生不论是对于总体均值的估计,还是总体比例、总体方差的估计都选用Z统计量;有些学生在估计总体均值的时候,不论是大样本还是小样本,不论总体方差已知还是未知,也统统选择Z统计量,表明这些学生根本不理解什么是统计量;而有些学生在对总体均值进行估计时,容易在Z统计量和t统计量之间选择错误,表明这些学生对统计量有一定的理解,但不明白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统计量;如果犯这些错误比较多的话,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需要对统计量的抽样分布进行更进一步的讲解,否则后面在学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时,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构造F统计量,t统计量等。这些问题就需要通过计算题才能展现出来,如果仅仅是通过选择题和判断题是无法展现出来的。
  调研报告:练习题或案例大多是去情境化的,可以让学生较快地掌握知识点;然而,真实的问题是复杂的、情境化的,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首先就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当中,引导学生关注本专业的相关问题,或者是社会、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关键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经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后共同确定各个小组希望通过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来解决“问题”。
  调研报告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解决真实问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最后,通过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检索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表达能力、综合能力等。
  调研报告既注重个人的考核,也注重团队的考核,个人成绩是在团队成绩的基础上乘以个人在小组中的贡献,每个成员在小组中的贡献由小组成员共同确定,以避免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考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调研报告的撰写,另一部分是做小组汇报。调研报告的撰写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检索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综合能力等。小组汇报,不仅锻炼团队合作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在汇报的过程中可以与学生讨论,了解学生在调查报告撰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调研报告。
  为了使平时考核更具可操作性,平时成绩的各项考核实行等级制,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计,分别对应着百分制的90、80、70、60、50分。在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将课程的考核方案向学生公布,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次的考勤、课堂表现、课前作业得分、课后作业得分、小组汇报得分、调研报告得分等及时登记,并反馈给学生,便于学生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进行调整。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对统计学课程知识点的全面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等。
  4 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之后,对学习统计学的2个专业,3个班级,150个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85.83%的学生表示统计学课程从来不逃课,11.56%的学生表示逃课1-2节,这个数据与上课的考勤情况也是吻合的,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而此前一项针对五邑大学经管类专业的调查显示仅有50%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逃过统计学的课程。75%的学生表示课后作业是独立完成的,还有19.17%的学生表示作业是参考其他同学的,仅有1.67%的学生作业是抄袭其他同学的,表明改革后全过程、多元化、系统化的课程考核方式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提高了对统计学的认知。42.5%的学生认为统计学对专业学习很有用,35%的学生认为统计学对专业学习比较有用,也就是有75%以上的学生认为统计学对专业学习是有帮助的。而此前一项针对五邑大学经管类专业的调查显示52%的学生关于“统计学对专业学习是否有帮助”抱有不确定的看法,表示不清楚统计学的学习是否对自己本专业有帮助,只有27%的学生认为基本有用。[5]关于学习统计学课程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表示希望统计学对专业学习有帮助,还有65.83%和52.5%的学生希望通过统计学的课程学习后会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设计一份有针对性的问卷,仅有3.3%的学生表示没有目的。95%的学生表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习《统计学》课程的目的完全达到或基本达到,只有5%的学生表示没有达到学习目的。表明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统计学的认知,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目的也更明确了。
  (3)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研报告的选题是学生感兴趣的专业问题,或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调研报告的选题非常丰富,既有跟本专业相关的选题,比如,“英语学习对国贸专业的重要性”、“考证对会计专业的影响”;也有社会热点问题,比如“房价的影响因素研究”、“水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还有一些很意义的选题,比如“中国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研究”,“各国女性权利与社会地位的研究”。学生在调研过程中,需要去学习如何查找文献,设计问卷,收集、整理数据,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并进行小组汇报;期间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能力等。有61.67%的学生表示调研报告对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有帮助,27.5%的學生表示调研报告对统计学课程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高等代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4):153-155.
  [2] 张蕤,徐鹏,方明峰.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课程考核方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04):129-133.
  [3] 唐志.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11):17-19.
  [4] 张勇刚,李宁,周广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8):209.
  [5] 陶雪萍,邱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6(12):27-28,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2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