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科学合理的介入幼儿的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各方面的提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教师角度,分析了影响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幼儿游戏 介入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3.036
Abstract Gam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hildren's life. Teacher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s games can help children improve in all aspects of the game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eacher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games.
Keywords children's games; interven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介入,即“插进两者之间干预其事”。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在介入这一行为中,动作的发起者是主动的,具体到幼儿游戏中教师的介入,即只有教师主动发起的行为,才能称之为介入行为。据此本文认为,教师介入游戏,指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并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而主动做出的干预和指导行为。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九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游戏,鼓励和支持幼儿根据自身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和伙伴,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发展”。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存在着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教师认为游戏是儿童完全自主的活动,根本不需要教师的介入,游戏就是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师只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就行。另一种倾向是教师把游戏看做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契机,于是频繁地介入幼儿游戏,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机会。
事实上,这两种倾向都是不正确的。一方面,我们不能完全摒弃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指导作用,因为幼儿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可能会出现情节停滞不前等诸多突发因素,导致游戏难以进行下去。另一方面,教师如果过于频繁地介入幼儿游戏,会使得游戏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学习,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导地位。因此,笔者认为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适宜介入,既能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保证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又发挥了游戏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游戏质量与技能的提高。教师以怎样的方式介入才会使游戏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怎样避免教师不正确的介入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是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深思和探究的。那么,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师对幼儿游戏的适宜介入呢?
1 教师的观察能力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观察是教师理解幼儿游戏,对游戏进行有效指导的前提条件。在幼儿游戏中,如果教师想将游戏价值最大化,就必须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观察者。大部分教师无法适宜介入幼儿游戏的原因在于不知道为什么要观察、不知道要观察什么,不知道怎么观察,或者对幼儿游戏不作深入观察,仅仅“一扫而过”,只要确认幼儿没有发生违纪行为或者不安全隐患就行。
如在区域游戏中,许多教师不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判断是否需要介入、以哪种方式介入,不会通过观察去分析思考如何深挖幼儿区域游戏的价值,让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观察的不到位、不深入、不全面,直接导致教师进行评价时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能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做出准确的评价,无法帮助幼儿认识到此次区域游戏的收获和不足,无法使幼儿得到长远的发展。
具体来说,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应该做到:(1)观察幼儿在玩什么,怎么玩;(2)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特点;(3)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了解通过本次游戏幼儿可能的发展是什么,幼儿可能建构的新经验是什么;(4)判断教师需要何时介入,也即在本次游戏中教师需要做什么、怎么做;(5)反思自身观察的有效性与介入的适宜性,结合介入效果思考本次介入对幼儿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2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原有经验
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每个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所受教育的不同和教师原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于为何介入游戏和怎样介入游戏的认识。在调查中,75%中、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认为,只要保证游戏的安全进行和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就好,担心教师的介入会影响幼儿的兴趣,觉得教师介入是无关紧要的。而90%的本科学历教师认为,教师作为幼儿前行的引领者,应该抓住每个时机促进幼儿的发展,不能一味的关注幼儿的情绪而忽略教育。
教师所具有的教育经验也影响着教师选择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在访谈中,90%的新手教師发现,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反应往往是直接进行介入和指导,容易忽略专业知识,在专业与实际结合过程中会措手不及。而在幼儿园任职五年以上,特别是具有十年以上的教育经验的教师,他们会认为虽然幼儿的年龄性别、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但是根据年龄特点和游戏目标的不同,游戏中会出现的问题也是具有规律的。所以,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对游戏中会出现的问题比较熟悉,对应该何时介入,怎样介入比较了解。
3 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设计了游戏的规则,但是不代表教师可以控制游戏的发展进程,可以控制幼儿怎样玩游戏,所以设计游戏时必须紧紧围绕儿童,将儿童看做游戏的主人,当教师试图控制游戏发展时,游戏对于幼儿将没有意义,介入游戏绝不是控制游戏。
作为游戏发展的支持者,当幼儿在游戏发展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时,教师都要提供帮助并且对幼儿进行指导,保证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完整的解决。幼儿如果没有发现隐藏的问题,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需要将问题提出来并抛给幼儿,鼓励幼儿不断地探索,尝试自己进行解决。幼儿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想法得到碰撞,从而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为使幼儿了解到购物的基本顺序,教师设计了服装店的游戏。幼儿1和幼儿2分别以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进入游戏,当顾客进入服装店时,售货员热情招待,试衣服后,顾客对衣服比较满意,并没有询问价格,这时,教师以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询问价格,幼儿得到启发,也跟着询问,但没有付款,而是直接拿着衣服准备出门,此时售货员却并没有意识到顾客没有付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以另一名售货员的角色再次介入游戏,提醒售货员需要付款才是完整的买衣服的过程,并且告诉顾客,需要买单才可以获得衣服,引导顾客买单。在这个游戏发展过程中,幼儿刚开始只注意到买衣服需要试装,却忘记了询问价格,到最后直接拿衣服离开,又忽略了购物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付款。当教师发现其设计的教育目标并没有实现时,先后以顾客和售货员的身份进入游戏,引导幼儿问价、付款,使幼儿明白购物的完整顺序。
4 教师的游戏体验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尽管幼儿教师大多数时候会尽力站在幼儿角度去思考,但毕竟成人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差异性较大,教师无法完全了解幼儿的想法,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教师与幼儿“脱节”的现象,无法与幼儿产生共鸣,无法理解幼儿的游戏体验,从而无法帮助幼儿进入游戏的最佳状态,无法获得最佳的游戏体验。
游戏情景时有变换,有的幼儿在前一个环节兴趣百倍,当游戏继续发展时,则对游戏毫无兴趣,游离于游戏之外。这时教师应明确分析游戏的具体情境,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宜的方式介入游戏,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愿意继续游戏,并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展示自我。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这时幼儿很容易选择逃避困难,使游戏情景停止发展,导致游戏达不到教师的预期效果,这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情绪体验,考虑幼儿的想法,支持和鼓励幼儿认真思考,与幼儿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使游戏能够顺利进行,并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地获得成功。
在游戏进行中,幼儿会向老师展现自己的作品,这时教师应能够站在儿童的角度,从他的立场出发,理解这个作品对儿童本身的意义,对此表现出应有的惊喜、赞叹,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去判断。
5 教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期望值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存在,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发展要求是不同的,有的幼儿比较腼腆、内向,几乎和同伴没有交流,所以教师应注重創造这类幼儿与同伴的交流机会,培养幼儿社交能力;有的幼儿比较霸道、暴躁,所以在游戏过程中应教会幼儿与同伴分享,和睦相处。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因人而异,根据幼儿性别、个性的不同,选择适当的介入方式。
对于比较敏感的幼儿,为了不使幼儿感受到压力,教师应避免正面的直接指导。在手工活动中,老师发现内向胆怯的幼儿1速度比较慢,旁边的幼儿2速度较快,老师问幼儿2:“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你做的比较快吗?”老师的问题吸引了幼儿1,他看到同伴给老师进行示范,仔细观察,老师夸奖了幼儿2,便离开位置,然后,幼儿1按照同伴的示范,提升了速度。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对幼儿1进行了隐性指导,不仅给幼儿留有足够的空间,也使教师的指导更具有效果。
此外,为了保障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教师在设计游戏目标、准备游戏材料和组织游戏的过程中首先应考虑游戏的教育性。但应注意:游戏的教育目标并不是教师凭空想象的,而是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特点进行设计,既要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又要能吸引幼儿的兴趣,保障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为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老师让小朋友独自给妈妈做母亲节礼物,许多幼儿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表达自己的感情,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并没有直接进行指导,而是在一旁边折纸边说“我给妈妈送朵花。”看到教师的做法,受到启发的幼儿,有的拿蜡笔画画,有的用珠子串项链,有的拿橡皮泥捏衣服,这样就使得游戏在快乐中顺利进行,也完成了教师预设的目标。
总之,幼儿在游戏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从而被迫中断游戏,这时候教师适宜的介入会使幼儿的游戏继续进行,既提高了幼儿的游戏质量,也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向更高一级去发展,最大程度发挥幼儿游戏的作用。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只有教师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介入的各种要素,才能更好的介入幼儿游戏,从而实现游戏的教育功能。
*通讯作者:袁圆
参考文献
[1] 金圣悠.浅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07).
[2] 李学翠,郝红翠.游戏人:幼儿教师教学角色的重新定位及其精准归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0).
[3] 郭曼曼,张晴.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01).
[4] 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J].幼儿教育,2004(11).
[5] 常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5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