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企合作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人才培养模式既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综合改革项目。本研究以机器人学院建设为基础,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业机器人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为建立与企业需求相符合的课程体系,创建学生机器人实践基地提供现实依据。研究结果对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业机器人 人才培养 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3.016
  Abstract: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is not only a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bject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but also a comprehensive reform project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is study is based on robotics institute construction, guided by the demands of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as the goal, to explore new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gether train applied talents of industrial robot mode, in order to establish consistent with enterprise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system, creating students robot practice base to provide the reality ba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Keyword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dustrial robots; talent cultivation; applied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国内高校中,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人才培养才刚刚起步,从事机器人现场编程、维护、安全调试等岗位的人员主要来自电气自动化、机械电子等专业毕业生的二次培训,而短期培训很难达到岗位要求,人才短缺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障碍,因此,培养大量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1,2]
  国内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常周林等[3]结合工业机器人蓬勃发展的大环境,提出培养合格机器人应用型人才的几种方法。骆德渊等[4]针对现有机器人创新教育不足的问题,通过整合校内外机器人学术、科研与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提出机器人竞赛、科研、创新与产业于一体的机器人特色实验班培养方案,搭建与之适应的机器人创新实践平台,实现大学生基础理论、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综合训练。周秋莲[5]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建议》一文中指出双师型教师缺乏;校企合作办学缺乏保障机制等诸多问题。黄纬等人[6]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系统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中围绕卓越工程师计划,探讨了产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协同人才培养机制。高燕等人[7]在《應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总结了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与工程学院近几年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可以采用的几种有效方法。
  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广泛采用“双元制”的培养方式,培养“理论+实践”的“桥梁式人才”。加拿大、美国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采用“教育教学体系”(简称CBE)。英国最早提出“三明治”教学法模式,即“实践——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方法,并建立“资格证书体系推动型”实践教学模式。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兴学科,缺乏成熟的培养方案。工业机器人作为“新工科”的代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尚不成熟,然而,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制定出成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定位僵化,缺乏需求导向。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部分本科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理论型人才,只能加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8]还有部分本科院校调查研究不够充分,缺乏针对性,导致在课程体系规划、教学内容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出现同质化现象,进而造成培养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不对接。[9]调查显示,[10.11]目前一方面是机器人应用工程师人才需求飙升,一方面是相应的人才供应奇缺,而在人在市场中还存在大量低技术工人和大量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理论与实践教育不协调。目前,虽然许多高校工科的专业课程都涉及与机器人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例如《机器人学》、《机器人导论》等,但是课程不能与机器人实践同步进行,造成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脱节,不能及时培养出社会迫切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2]
  3 研究与实践
  现阶段我校正处于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时期,为适应学校转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机器人专业人才需求,学校与政府、固高(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机器人学院。针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构建GQTPM培养模式。G:goal,目标;Q:quality,素质(品格素质+职业素质);T:Theory,理论;P:Practice,实践;M:Manufacture,生产。   (1)校企合作形成长效机制,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确定培养方向,推行具有行业和区域特色的梯度性和可选性更强的课程体系,搭建与实际生产情况联系更为紧密的实训平台。深入全面的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应用型课程、线上课程、教师实践和师资共享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对原有机械、电气等专业课程进行重构、优化,引入实际案例,建立突出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全新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
  (2)企业资源共享,工程师分担教学,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校企协同合作,企业将教师纳入工程项目团队,共享企业资源,定期到企业去实训,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并将工程项目带入课堂,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实践”。高校按期聘请企业工程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
  (3)共创实践教学方法,实现“两个结合”。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目标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法,模拟工业现场建设实验室,根据工程项目设置实验项目,将一个完整的项目模块化,目标明确,学生步步為营,增加学生成就感及自信,使得学生脚踏实地,逐步提高。同时,搭建更贴近实际的实训平台,将企业文化、员工职业素养、产品工作流程、员工管理方法等纳入教学范围,实现学校培养、实践教学和工程实际的紧密结合。依托已有的机器人实验室,将理论课堂延伸到实训现场,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直观的工程设备相结合。
  (4)注重生产实训,实现“知识回炉”。对于工科专业,特别是新兴的工业机器人专业,针对学生的实训项目、实验设备等良莠不齐。虽然本单位已经有了上文的实践教学方法,但是仍然不及工厂生产实际情况锻炼,因此,严格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在学校实践的基础上,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企业提供专业的实习岗位,增加学生企业实训的时间,要求学生最后一个学期带着实际问题回到学校,针对遇到的问题,教师结合企业导师的意见,以整体上课或研讨的形式,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实现“知识回炉”。
  4 结束语
  在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智能装备特别是机器人成为洛阳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技术手段。洛阳理工学院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升级,与固高(深圳)科技公司深创新合作方式,从生产实际出发,构建全新课程体系和实验平台,实施全新的教学方法,聚焦实施工业机器人应用型工程师创新人才培养,为地方产业升级培养机器人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证明,新的校企合作方式,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效探索。
  参考文献
  [1] 胡红生,王娟等.机器换人产业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
  [2] 张映红,朱瑞丹.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与探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113-120.
  [3] 常周林,谭汉洪.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探索,2016(23).
  [4] 骆德渊,何莉萍.构建机器人特色实验班创新平台 校企联合培养行业拔尖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1):204-206.
  [5] 周秋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建议[J].学习月刊,2013.
  [6] 黄纬,屠立中等.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系统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5(24):206-208.
  [7] 高燕,刘永俊,常晋义.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12):42-45.
  [8] 柳玉彪.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构建[J].中国培训,2016(301):30-33.
  [9] 周红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科技展望,2015.
  [10] 张红霞.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电子世界,2013(6).
  [11] 赵美丽.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技视界,2015(24).
  [12] 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0(6):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5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