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的网络认识及利用状况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当前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为了解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0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状况,本研究通过对111名“00后”大学生和97名非“0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并进行个别访谈,发现100%的“00后”大学生都有过上网经历,并对网络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00后”大学生对上网有一定自控能力,但在网络利用方面多局限于休闲娱乐,其科学合理性有待提高;“00后”大学生对网上的不良内容有一定抵制力,但自我保护意识需要加强。
关键词 “00后” 大学生 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4.083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utilization of Internet among post-2000s college students, a survey (N = 111 post-2000s college students and 97 1990s college students) and a following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a) 100% of the post-2000s college students had Internet-searching experience and have certain understanding 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b) Post-2000s college students have certain self-control ability on the Internet, but most of them spend the time on entertainment. (c) Post-2000s college students have some resistance to the inappropriate content on the Internet, but their awareness of self-protection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Keywords post-2000s; college student; Internet
計算机网络作为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快捷,但是因网络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日益凸显。[1]对学生而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文明上网,这是学校、社会和家庭都极为关注的问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00后”大学生,他们的上网情况又是如何?
调查研究发现,经济与物质环境的差异在“90 后”与“00 后”之间相对明显,“00 后”所处环境更为优异, “00后”相较于“90后”的物质追求明显下降,但人生追求逐渐模糊,存在更为明显的孤独感、无人生方向感。[2]“00后”大学生长期处于父母和长辈羽翼的庇护下,生活中的很多困难或者障碍都会及时被清除掉,所以在遇到挫折或者经历失败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他人的疏导,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是自暴自弃,造成心理问题。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而“00后”大学生刚好成长在这一环境下,能够借助网络平台获取丰富的知识,但是网络中也充斥着各种负面、消极及不健康信息。而 “00后”成长过程中,在健全的人格形成之前,心智发育并未成熟,难免会受到这些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导致其明辨是非能力较弱,即便是进入大学后,也很难准确识别并筛选不良信息。[3]
1 研究设计与实施
1.1 研究内容与分析思路
本研究试图从数据实证的角度探究“0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及利用状况。本研究主要以北京市B学校为样本,抽取了111名“00后”大学生和97名非“00后”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以试图客观、准确地反映当前“00后”大学生的网络认识及网络利用的现状,进而为引导其文明健康的网络行为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被试,共发放问卷230份,自愿原则下的集体实测,回收有效问卷208份,其中111名“00后”大学生和97名非“00后”大学生。并随机抽取20名学生进行深入访谈。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共14个题目,主要由对网络的熟悉度、网络利用状况和文明上网情况三个维度构成。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20.0对208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统计与分析
2.1 “0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熟悉度
2.1.1 总体情况
就“00后”大学生而言,所有学生(100%)都有过上网经历,并且96.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网络是比较熟悉或很熟悉的,乐于并善于使用网络。在评价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时,约五分之一左右的“00后”大学生认可其积极作用,另有约一半的学生表现得比较客观,认为要视具体情形而定(表1)。在使用网络的时间方面,超过一半的“00后”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超过5小时,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超过8小时。
2.1.2 与非“00后”大学生的比较
相比而言,非“00后”大学生对网络比较熟悉或者很熟悉的人数高于“00后”大学生,为99%,并且他们对网络作用的评价也比“00后”大学生相对更客观些,近三分之二的非“00后”大学生认为要结合具体情形来客观评判网络的影响。在使用网络的时间方面,“00后”大学生中每天平均在网络上花费8小时以上的比例反而更高(表1)。 总之,大部分大学生对网络都有基本的认识和使用。我们通过对部分“00后”大学生的深入访谈发现,网络成为学生常规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或者是必要的学习内容之一,这使得学生对网络的熟悉程度有所提高,对其作用的评价也较为积极。也有学生家长曾对学生上网行为予以严格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弱了网络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但也有可能致使学生表现出两类不适宜、不具有建设性的应对方式:一类是利用各种机会来过度满足、补偿自己的上网需要,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饥不择食,暴饮暴食”;另一类是对上网行为的妖魔化评价,将网络视为“吞噬灵魂的杀手,无法自拔的陷阱”,由此远离或回避使用网络。显然,一味地限制学生的上网行为并不具有长远的、实质性的积极效果。学校和教师首先应了解、理解学生上网行为的背后所隐藏的内在心理需求,诸如社会交往、认知探究、自我实现等,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专业课程学习及其他有意义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准确认识、客观评价和科学使用网络,适度满足其合理的心理需求。
2.2 “0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状况
2.2.1 总体情况
从调查数据来看,“00后”大学生利用网络常做的事情中,休闲娱乐的成分居多,近80%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而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比例不足8%。非“00后”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与“00后”大学生基本一致(图1)。
通过访谈发现,导致大学生上述网络使用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升学及学业压力相对较小,课外娱乐活动或其他学业活动相对匮乏,空闲时间较多,网络成为充实业余生活、满足人际交往需要的一种替代方式。
2.2.2 不同群体之间的具体比较
在“00后”大学生中,男女生在网络使用方面,男生主要以网络游戏、聊天、浏览八卦公众号为主,其人数比例为73.8%;女生情况类似,为80.4%,比男生多约6个百分点。非“00后”大学生群体中也表现出类似的比例分布。从访谈中得知,女生的网络使用分布相对分散,但多以聊天、下载音乐、电影等资源为主,男生则主要以游戏为主。这与男女生各自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关:女性的感情相对丰富、细腻,人际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较为强烈,而网上聊天、浏览公众号等为其提供了交往、消遣娱乐和倾诉的机会;相对而言,男性控制欲和好胜心较强,富有竞争性和攻击性的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种心理特点,使其自我成就感有所满足与提升。
总体来看,“00后”大学生在网络的使用上还不够科学合理,主要用于休闲娱乐,尚未充分发挥网络的学习资源与工具的功能。这种网络使用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社会交往、丰富生活等方面的需要,但也有可能影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交往,使之过于依赖虚拟世界的交往,而回避现实世界。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其潜在的多种功能不断被开发,学生理应了解并能受益于网络技术,尤其是在其强大的学习资源的功能利用方面,而不只是简单地娱乐。为此,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来丰富大学生的网络利用,举办一些相关讲座;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等来布置作业、通过微信等软件和同学加强沟通;结合课程学习提升学生们的网络使用能力,感受到网络用途的丰富多彩,而不再停留在网络资源的低水平利用上。
2.3 “00后”大学生的文明上网状况
2.3.1 总体情况
尽管“00后”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用来休闲娱乐,但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同学试图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当他们想控制或停止上网时,一半多的同学认为自己能够做到(58.7%,见图2)。多于三分之二的“00后”大学生认为自己对网络上的黄色、暴力等不良内容具有较强的抵制力。但是,多于三分之二的“00后”大学生也承认,自己上网时间比原定计划的时间长当不认识的网友约会见面时,约一半的“00后”大学生选择拒绝的处理方式。非“00后”大学生的文明上网情况与“00后”大学生有相似的发展趋势,但在具体项目上二者略有差别。非“00后”大学生中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比原定计划长的人数比例“00后”大学生高出6%;在试图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上,非“00后”大学生要比“00后”大学生低10个百分点。
“0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总体上是文明的。但在访谈中他们也坦言,鉴于自身的自控能力及网络的隐蔽性特点,有时会借助这种虚拟环境来宣泄、表达情绪,或者满足现实环境中无法实现的欲求,以至于在某些时候容易沉迷其中,不易自拔。
2.3.2 不同群体之间的比较
“00后”大学生在自控能力方面,男女生差异较大。比如,有80.4%的女生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比既定的要长,而男生则为63.1%,低于女生约17个百分点。当试图减少上网次数或停止上网时,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感到心情低落、烦躁不安,分别为49.1%何69.2%。在对于网友约见的处理方式上以及对网上不良内容的抵制方面,男女差异较大。表示会拒绝网友约见的男生人数比例为31%,低于女生50个百分点;在对网上的黄色、暴力等不良内容抵制方面,男生比例也低于女生19个百分点,约为64%。非“00后”大学生群体中的性别差异上也表现出类似的发展趋势。通过调查而发现的这类性别差异虽然与我们平时的观察或直觉相一致,但我们对此要有所关注。女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强,这与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而男生在此方面则有所轻视或轻率。在其貌似勇敢、尝试的决定背后,实质上也反映了其草率、冲动的一面。有鉴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道德教育、普及必要的网络文明知识,这对于学生养成文明的網络生活方式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从整体来看,“00后”大学生的网络认识及网络行为的发展状况是比较正常的。但是,上述调查结果也并非令人满意,“00后”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用来休闲娱乐,需要我们对目前“00后”学生的网络生活有所反思,并予以引导和教育。
首先,要端正对网络的认识。尽管伴随网络的产生而出现了诸如网聊、网游成瘾等各种问题,但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因此而拒绝使用网络或者限制学生使用网络,这不仅是不明智的,甚至会诱发新的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网络是双刃剑,仅靠简单地限制、剥夺,对于处在初入大学校门、要求独立、展现自我的阶段的“00后”大学生而言,无疑适得其反,更激起了学生加倍补偿的心理。与其任由学生在网吧无人监管的环境下沉溺于网络中,还不如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把学生吸引到健康、内容丰富的校园网上来。访谈中也发现,一些学校着力建设其校园网络,将网络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和学生的实践创业活动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成效,无论是学生的归属认同还是学业学习,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其次,要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来看待网络中的问题,引导科学的上网行为。很多调查研究表明,在现实生活中心理需求得到适度满足的人,无需再寻求其他的满足渠道,因此也很少出现网瘾等问题。相反,那些有网瘾倾向的学生或者有其他问题行为的学生,往往因现实世界无法满足其需要才转而寻求能够满足需要的其他可能的途径,比如网络、社会上的不良小团体等。因此,在现实中多给予学生一些尊重和关爱、允许学生利用网络这一特殊媒介来适度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被接纳,体验到成功和自我价值,同时将网络和现实结合起来,这些做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上网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此外,若能将生涯规划教育融于其中,将有助于“00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规划和自我调控能力的改善,使他们终身受益。
最后,给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来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使学生在科学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形成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蔚辉,刘晓巍.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2018(01):23-27.
[2] 赵会利.“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2):37-38.
[3] 殷鑫,窦立军.0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17):189-1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81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