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使学校办出特色的途径,也是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找准生态位的过程。地方高校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就业竞争力,落实的核心是师资队伍。多措并举,通过拓宽培养路径,全面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搭建实训平台,发展教师实践能力;依托地域优势、打造教师人才团队;分类评价,激励教师术有专攻;创新机制,保障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是地方高校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转型发展 地方本科高校 教师队伍 建设措施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4.026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way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school to run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t is also the process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find their niche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nnovate the training mode of talents,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core of implementation is the teaching staff.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build a high-quality teaching staff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promote teachers' lifelong learning by broadening training paths, building practical training platforms, developing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relying on regional advantages, building teachers' talent teams, classifying and evaluating, encouraging teachers' technical expertise, and innovating mechanisms to ensure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ers' structure.
  Keyword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measures
  地方本科高校發挥着区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对外交流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水平在逐渐提高,区域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也就发生了深刻变化,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及其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地方高校发展过程中面临同质化倾向严重,与重点大学竞争中优势不强,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凸显,如何合理定位,特色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确定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任务之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1]引导地方高校职能重构,使培养的人才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升华和诠释地方高校的差异化、特色化内涵发展。从而释放高等教育和人才市场巨大的人力资源红利,有效解决社会对专门性、高质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创新人才需求。
  1 转型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作为办学的核心资源之一,无论是学校整体转型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还是学校的部分学科专业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高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发展方面都面临重大挑战,教师要具有与学校人才培养需要相契合的转型发展意识、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首先是观念认识上的转变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地方高校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的完整形成,人才培养成长立交桥的逐步搭建,承担的责任将会更大,生源会更广阔,应用型转型是一种新型本科教育模式的探索,专业硕士或专业博士教育将逐渐成为地方本科高校的功能之一。学校培养目标是以服务地方(或行业)发展为主,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在教学上教师不仅要重视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型高校随着以教学为主并不意味着放弃科研,而是着眼于应用技术研究并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
  其次是教师队伍结构建设的要求。[2]转型是在强化本科基础的同时突显应用型的办学特色,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既要能在学科专业的基础上能动解决应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又要能动手操作。所以要实施以学科为背景支撑、以专业为基础、以行业为核心的专业教育,才能培养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和各行各业发展的高级人才。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理论课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的问题,只有优化和改造师资结构,从数量以及质量上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方能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   第三是教师的内涵发展要求。随着转型发展,学校要适时改造专业、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专业,集中力量办好与地方经济结构相匹配的应用技术型重点专业,适量兴办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交叉专业及社会急需的专业,这对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关注本专业所涉及行业的动态,关注专业的最新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地方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2.1 教师数量和结构有待于充实及优化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教育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后,地方性高校也普遍加快了内培外引,加强了教学科研队伍的建设。从数量上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3]中,衡量高校办学水平是否合格的生师比标准,综合、师范、民族院校的生师比达18:1 为合格,地方性高校优势学科的师资力量充裕,但是部分新办专业或公共课的教师队伍则出现人才紧缺,生师比难于达标;而且在编制总量的限制下,部分1999 年后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编制数量难于满足规模的扩张,教师队伍总量显得不足。
  从结构上看,地方本科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高校很难形成明显的人才优势,虽然各高校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师比例不断扩大,但是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教师及教学科研团队相对集中分布于少数重点高校。部分学科带头人普遍年龄偏大,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和拔尖人才不多,学科梯队断层现象较为严重。同时,新建本科院校多是由原来的师专新升格的,优势学科多为传统专业,实践实训教师总体偏少,而高校大部分“双师型”教师来源主体较为单一,尽管已经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从业资格证书等,但这部分教师仍缺乏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经历,难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起点较低。
  2.2 教师队伍成长平台及自我提高有待于拓展深化
  随着转型发展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将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申请较高质量和大额度经费的科研项目。同时,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实践实训项目将会逐步增多,各种设备,特别是仿真或接近生产、管理和服务现场的实训室建设日益加强;从课程实施方面看,学分化、模块化越来越普遍,评价模式更加灵活多样。[4]这对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科研方面,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职务、职称的不断晋升,部分教师为晋升职称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对教学工作研究不足,而科研又偏重于理论研究,一部分教师通过科研提高了其理论和学术水平,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运用和应用开发能力并设有同步提高。因此,搭建多样化多渠道的成长平台是避免职业倦怠,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
  3 地方本科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3.1 拓宽培养路径,全面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地方本科高校要重视教师队伍的职后培训。一方面创造条件,加强、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学历提升教育培训,优化提高教师队伍高学历人才比例;同时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派学科专业发展潜力大,业绩突出的学科骨干到国内外名校做访问学者或研修;另一方面将教师教学发展方面的培训纳入长效、常规工作规划,为建立健全教师教学发展档案管理制度及教师年度履职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提供依据。学校通过对不同群体的分类要求系列化培训,使教师对教育的法律法规、学校的历史沿革,校情、教学规范有全面的了解,提高教师的爱岗爱校认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立德树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了解和熟练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通过培训,使教学管理人员掌握教学管理的规律和一般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通过讲座、教学研讨会、工作坊、课例研究、微格教学、传帮带等方法,构建教师协调共进的机制和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社群,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实施形式以通识与专业结合、学分管理,灵活开展序列化培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激励和引导教师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灵活考核,督促教师终身学习,通过实际解决问题,促进教师主动学习。
  3.2 搭建实训平台,发展教师实践能力
  高校转型发展将为社会建立普通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立交桥,需要从职业教育的视角对传统学术型、理论型本科教育进行应用性、职业性的改造,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成为当务之急。首先,结合专业特点,与相关企业、学校、政府职能部门等建立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教师实习和培训基地,依托校企、校校、校政合作交流平台,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培训和挂职工作,使教师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技能、新工艺;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对于师范类专业选送教学法老师到中小学实践锻炼,学习基础教育改革新要求以及新方法。并逐渐建立教师实践锻炼管理要求,例如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每五年内至少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3月;新进教师进校五年内以及骨干教师培养期间至少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1~3个月等。其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双师型人才培养,高校可以建立自己实验室、创办研究所、开展技能竞赛、以老带新等发展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通过各类项目引导教师积极参与,通过科研、社会服务、技术开发等方式带动一批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开发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第三,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行业资格和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积极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或行业资格证书。第四,建立校企、校校、校政师资双向互换机制。聘请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小学优秀教师和管理者、政府职能部门管理者通过访谈、专题报告、现场报告等形式,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3.3 依托优势,打造特色,建设教师人才团队
  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是地方本科高校立足高等教育生态链的重要途径。教师队伍发展要依托学科专业的发展,一是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认真研究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特点,依托本地资源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相应的做好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地方本科高校升本较早的,大部分已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合格标准,有其自身的办学积累,要梳理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盘清家底,根据学校办学的特点,尊重发展历史和实际,培育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整合师资资源,走专业集群建设道路。三是以拔尖人才为引领,以团队打造为目的,通过政策引导,构建起学科带头人水平高,学术骨干实力强,结构合理、有序稳定的学科团队。通过引进、共享等方式,为特色优势学科优化学科团队结构,提高学科团队的人员层次,提升能力水平。   3.4 分类评价,激励教师术有专攻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分类评价是实现师资队伍人盡其才、才尽其用的重要手段,推进高校教师的分类评价即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5]提出,考核评价是高校教师选聘、任用、薪酬、奖惩等人事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地方本科高校可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转型发展总体工作的需要,进一步进行岗位分类,并优化完善岗位基本要求,引导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做出具有各自岗位特色的高水平工作,优化以质量和贡献为核心的综合评价,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在转型发展中实施“分类指导、突出质量、鼓励创新、促进发展”的评价导向,让不同类型的教师以及所处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教师通过努力工作都能有获得感。一方面要抓住聘期考核,在一定时期内激励教师术有专攻,多出成绩,特别对于应用型人才以及从事实践实训工作的教师,要结合工作合理评价;同时打通教师校内上升、横向沟通交流通道;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职称晋升导向,分类评价。
  3.5 创新机制,保障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用好用活政策,多措并举建设教师队伍。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在正常招聘计划实施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实施外聘教师制度、返聘制度、互聘制度等,并探索特聘岗位教师,确保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二是调整人才引进政策,加强高层次人才的柔性引进,三是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采用合约管理的方式,以目标管理为导向,激发人才创业动力;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设置专职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具体任务要求,实行聘期管理。四是优化内部人力资源配置,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建立不定编、不定级的研究机构或团队,不断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通过任务导向、绩效扶持,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五是共享区域双师双能型人才。按照应用型定位的要求,在科研院所、基础教育一线、大企业中聘用实践经验丰富,具备相应学历、理论水平高的双师双能型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提高师资队伍“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比例。六是做好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塑造教师队伍发展的金字塔,实施名师、名家、骨干教师支持计划等,加大优秀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建立杰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以学科归类、重点发力、主干引领、逐层遴选、分类培养为导向,确保教师队伍梯队建设。七是重心下移,建立有效的校院教师队伍管理运行机制。将招聘、返聘、外聘和特聘权、考核下移到各学院,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相关程序把关和政策指导等保障服务以及审核工作,使各学院成为选人用人的责任主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感与积极性。[6]
  总之,地方性本科大学的转型是改变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部分,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加快建设,所以,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有先进的理念,扎实的推进,既传承历史积淀,又抓住区域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打造特色,发挥高校教师服务与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10-21.
  [2] 胡晓清,李建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4(21).
  [3]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Z].2004-01-04.
  [4] 魏饴.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历史演进、职能重构与机理审视[J].大学教育科学,2016(2).
  [5]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Z].2016-8-25.
  [6] 蔡娜.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81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