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盐碱土区农户有机肥施用认知与行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盐碱土区土地盐碱化程度高、生态环境脆弱,农户对有机肥施用技术的采纳与推广是该地区一项重要的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通过对山东省4县61村150个典型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地区农户有机肥施用的认知水平、行为结果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对有机肥施用的认知水平较高,65.4%的农户表示愿意或者非常愿意增施有机肥,决策得分结果近似正态分布;但农户施用有机肥的行为水平较低,回归方程的常数值较大且为负值;其中,施用有机肥的依据、有机肥在总施肥量的占比这两个因素对有机肥施用行为的正向影响最强烈,并且在1%水平上统计显著;对盐碱地的认知因素负向影响最强烈,并且在1%水平上统计显著。今后应提升农民盐碱地改良的综合技术水平,并进行有机肥施用指导,制定有机肥补贴政策,推动有机肥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有机肥施用;黄河三角洲;环境行为;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S14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9)05-0165-08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中国的农业污染问题日渐突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刻不容缓。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从农户角度来分析农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热点[1,2]。减少农业污染,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农户身为农业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最终要形成以农户为主体的环境友好型生产体系。
  提升农户的环境意识,推进农户的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国内外专家从多个视角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国外学者多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研究环境意识与行为的关系,大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环境保护最终要通过公众的环境行为来实现[3]。国内学者关注的侧重点与国外有所不同,主要从农户角度出发,结合定量的研究方法分析农户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影响农户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的主要因素[4]。张利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指出文化程度、家庭种植面积、是否参加过环境友好型农业培训等因素显著影响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5]。向东梅等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农业环境政策对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行为的影响,指出我国现有的农户环境政策并不能对农户的技术选择形成良性刺激[6]。储成兵等以使用环保型农药为例,运用Heckman选择模型分两阶段来分析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的认知程度和影响农户使用环保型农药频率和大小的影响因素,指出农户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仍然较为缺失[7]。肖新成以江西省袁河流域化肥施用为例,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认知与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的差异因素,为袁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8]。葛继红利用“压力—状态—相应”分析框架,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治理进行经济学分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提出政策和建议[9]。邓正华以洞庭湖稻作农户为例,通过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的两阶段模型、农户需求现状与需求动机、农户参与行为、参与决策、行为机理全面系统分析,提出促进农户参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的政策措施[10]。王娜运用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对农户生态友好型粮食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行为的促进作用[11]。
  李旭霖等利用不同改良剂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进行改良,发现有机肥菌混施和有机肥处理使土壤速效养分和肥力状况得到显著改变,同时能够增加重盐碱地土壤的微生物量,有效提高棉花产量[12];高亮等通过生物法生产有机肥用于盐碱地改良,同化学改良法比较,在投入相同的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改良的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多,玉米增产幅度明显[13];余世鹏等研究发现有机肥处理对增加单产、消除土壤盐障、提高表土肥力效果最好[14];王慧娟认为增施有机肥是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举措[15]。目前开展的“渤海粮仓”重大农业科技工程也证明了有机肥施用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改良以及作物增产起到了显著作用。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山东省典型的土壤盐渍化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农户生产行为的环境友好程度与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演变密切相关[16]。本文以促进盐碱地改良和作物增产的有机肥施用技术为例,研究该盐碱土区农户的环境认知和生产行为水平,从农户自身和外部环境多角度探讨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的因素,为改善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建议和参考。
  1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地处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下水位常年偏高,土壤盐渍化严重[17]。本次调查以东营市的垦利区、利津县和德州市的平原县、禹城市为主要研究区域,走访了东营市黄河南北岸的34个村庄和德州市位于黄河以北的27个村庄。
  1.2样本采集
  调查发现该地区农村人口兼业情况较多,有相当多的农村人口不再务农;土地流转比例较高,多流转到种地大户和农业企业手中。因此,调查对象选择长期务农的农户,包括种地大户、自家有耕地且长期务农的农户、长期被种地大户或农业企业雇佣的农户。共收集调查问卷170份,经过检查和整理,剔除数据缺失较多和错误的调查问卷20份,共获得有效问卷150份,样本有效率为88.24%。研究区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见表1。
  采用“访问式”和“自填式”两种调查方式,问卷内容主要由3部分组成:(1)农户个体和家庭情况调查,包括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主要职业、家庭所在地、家庭劳动力和非劳动力人口数、农户承包地情况及经济来源等;(2)农户的环境意识与行为调查,包括农户对盐碱地的了解程度、利用盐碱地的方式、对化肥农药是否会污染环境的看法、对环境知识的了解程度等;(3)有机肥施用调查,包括农户对有机肥类型和施用技术的了解程度、有机肥信息的获取渠道、自身施用有機肥的方法、施用后作物产量的变化、对促进有机肥施用的相关措施和政策的了解等。   1.3研究变量与方法选择
  1.3.1相关变量设定参考相关文献,结合调查实际情况,选择农户特征、有机肥及环境认知、有机肥施用动机及效用三大类变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方程简化式如下:
  其中:F代表农户环境友好型行为决策,Xn代表农户特征,Xh代表有机肥及环境认知,Xy代表有机肥施用动机及效用。变量内容细化如下。
  (1)农户特征。主要挑选户主作为受访者,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主要职业、种植作物类型等。男性与女性的性格特征不同,农户决策大多以家庭中的男性为主,这可能影响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的采用。农户年龄不同,环境保护的理念和生产行为方式可能不同,比如老年人一般思想较为保守,新生代青年人更开放。教育可以增加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可能性,农户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影响环境友好型新理念、新技术的理解和接受,往往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新型农业技术理解接受度越高。农户主要职业也较大程度影响他们采用有机肥的行为,譬如,村干部肩负着带领全村治理盐碱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共同致富的重任,他们是直接参与实施环境友好型生产活动的先锋。种植作物类型的差异会造成肥料施用类型的不同,例如有机水稻、有机大棚蔬菜对有机肥的应用更广泛。
  (2)有机肥及环境认知。包括农户对有机肥基本信息的认知和环境保护认知两个方面。农户对有机肥基本信息的认知包括对有机肥类型的了解程度、获取有机肥信息的渠道以及对有机肥补贴政策的了解三个方面。农户对有机肥种类了解是否全面、获取有机肥信息的渠道是否科学可靠以及有机肥补贴政策是否全面落实,都会影响农户对有机肥的采用程度与施用行为。农户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包括农户对盐碱地、化肥污染环境、“工业三废”和环保责任承担主体四个方面的认知情况。农户对盐碱地了解程度越高,越懂得如何利用和改良盐碱地;农户对化肥造成环境污染的现况越认可,越了解“工业三废”的内涵,对自身作为环境保护责任主体的地位越认可,越容易在生产活动中采用环境友好型的生产行为。
  (3)有机肥施用动机及效用。有机肥施用动机包括农户对盐碱地的利用方式、有机肥类型的了解,自身使用有机肥的意愿以及相应的补贴政策等;有机肥施用效用包括有机肥施用技术与方式、有机肥施用后作物产量的变化等。农户对盐碱地的利用方式影响其有机肥施用行为,与不施有机肥相比,有机肥施用明显增加杂交狼尾草的产量、改善饲草品质[18]。农户会根据自身耕作种植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有机肥类型;在哪个耕作环节中施用有机肥,如作追肥、基肥、育苗肥、营养土使用,体现出不同的有机肥施用效果;农户按照说明书还是生产经验还是专业人士指导来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施用效果不尽相同,一般认为专家指导的施用行为更为规范。如果有机肥在作物增产上的效果远远强于其他肥料,那农户也会更愿意施用有机肥;农户自身对有机肥的认可度越高,有机肥施用的倾向性越大,农户收益和环境保护共赢。当有机肥成本降低、质量过硬、效果变好、购买和施用的便利程度更高时,农户施用有机肥的行为会更加广泛。
  1.3.2变量统计与分析
  将上述22个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选择相关性显著的11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变量“对化肥污染环境的认知”的标准差最大,说明农民认知差异较大,调查发现部分农民认为施用化肥不会污染环境,是提升地力、促使作物增产的一种有效方法;“有机肥在总施肥量的占比”的标准差最小,说明农户对施用有机肥的认可水平相近。
  1.3.3有机肥施用决策分析
  农户施用有机肥与否的决策结果可以通过农户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体现出来。本研究选取能够反映农户施用有机肥决策水平的七项问题,并对回答结果进行赋值,得分越高的农户施用有机肥的程度越高(表3)。可见,黄河三角洲地区仅有33.2%的农户在改良盐碱地中采用有机肥,说明大多数农户对有机肥改良盐碱地的认识较为缺乏。农户更为熟悉传统的有机肥类型(农业废弃物34.6%,动物粪便30.3%),对商品有机肥的了解只有20.5%;在施用有机肥时42.1%和37.6%的農户选择施用农业有机肥与秸秆还田,只有19.0%的农户施用商品有机肥;这两个问题说明农户对有机肥的认识不全面,对传统性的有机肥认识程度高,施用比较多,而对商品有机肥等的认识程度低,施用比较少。近一半的农户将有机肥作为基肥施用,另外分别有24.0%、12.4%、20.3%的农户选择将有机肥作为追肥、育苗肥和营养土。农户施用有机肥的技术并不规范,半数以上的农户根据自己的生产经验施用有机肥,35.4%的农户根据说明书或专业人士的指导进行施肥,还有7.2%的农户是在其他农户指导下施肥。仅有42.0%的农户表示施用有机肥后作物产量显著增加,46.7%的农户表示有机肥对作物增产效果一般,8.7%的农户认为有机肥对作物产量没有影响,甚至有2.7%的农户认为施用有机肥后作物产量下降,说明有机肥在不同农户、不同作物的效果表现上存在差异性。总体来看,该地区农户采纳有机肥的意愿比较高,有利于今后有机肥的推广。73.4%的农户表示愿意或者非常愿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仅有8.6%的农户不愿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调查发现,少量的农户有被低劣有机肥产品欺骗的经历,可能会降低他们对有机肥施用的决策水平。利用获得的调查问卷,根据表3中每个问题所对应的分值,对农户的有机肥施用行为进行量化,农户的有机肥施用行为决策得分结果近似正态分布(图1)。
  1.3.4Logistic模型与应用
  利用Logistic模型来分析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变量与决策结果之间的关系,具体形式如下:
  2实证结果分析
  2.1变量筛选与模型构建
  运用SPSS21.0对150个样本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各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及其标准误、Wald卡方、自由度、P值以及OR值[即表格中Exp(B)]结果见表4。根据初次回归分析的自变量检验值,完成变量筛选,得到8个影响显著的自变量:户主受教育程度(X1)、了解的有机肥类型(X2)、获取有机肥信息的渠道(X3)、对盐碱地的认知(X4)、施用有机肥的类型(X5)、施用有机肥的依据(X6)、施用有机肥的增产效果(X7)、有机肥在总施肥量的占比(X8)。最终得到回归方程:Y=-18.911+0.685X1+1.007X2+0.566X3-0.740X4+1.069X5+2.094X6+1.233X7+1.661X8。方程中,常数值较大且为负值,说明农户施用有机肥的行为水平较低。   2.2变量影响分析
  2.2.1户主特征
  户主受教育程度的系数为正,说明随着户主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机肥施用的程度越高,且在5%水平上显著影响农户施用有机肥。受教育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户主施用有机肥的概率上升1.984倍。今后可考虑为农户增加技术培训的机会,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帮助农民掌握科学合理施肥的技能[19],促进有机肥施用的可能性。
  2.2.2有机肥及环境认知
  农户对有机肥类型的了解与获取有机肥信息的渠道这两个变量的系数都为正,说明农户对有机肥了解的程度越大,有机肥施用的程度越高。多了解一种有机肥类型,户主施用有机肥的概率就提高2.738倍;多一种获取有机肥信息的渠道,户主施用有机肥的概率就上升1.761倍;且分别在1%和5%水平上显著影响农户施用有机肥。变量“了解的有机肥类型”Wals值为11.308,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结果的影响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农户对盐碱地的认知变量系数为负,说明农户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情况越了解,有机肥的施用程度越低;对盐碱地的认知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户主施用有机肥的概率下降47.7%,且在1%水平上显著影响农户施用有机肥。这有悖于科学实践和生活常识,实际上有机肥对盐碱地的改良有显著作用。针对此项结果,笔者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解释。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想要有效快速排碱排盐,首先需进行一定的土地工程建设,例如修建“台田”,有充足的淡水用于灌溉,修建沟渠,保障灌排顺利等等;施用有機肥改良盐碱土只是其中的一项土壤改良措施,在土地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再利用有机肥改良培肥土壤效果更好。调查区均属于大田种植区,相比较大棚种植区,农户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盐碱地改良利用知识体系,土地投入成本低,土地利用更为粗放;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后,如果流转时间偏短,流转程序和形式不够规范,流转稳定性不强,土地使用者也不愿投入较高成本开展基础的土地工程建设,仅靠有机肥治理改良盐碱地,效果甚微,弱化了有机肥施用的可能性。
  结合表2与表3分析得出,样本农户对有机肥类型的认知程度有限,在生产过程中有机肥施用程度较低。农户了解的有机肥类型局限于传统的有机肥如动物粪便、豆粕等,对商品有机肥等类型了解较少;走访调查中发现农户多采取秸秆还田的方式处理作物秸秆,但部分农户并不知道这种行为也属于施用有机肥。农户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来了解有机肥,只有少数农户听过专业人员的讲解、从化肥销售商的推荐中了解有机肥。总体来看,农户对有机肥认知的局限性降低了农户施用有机肥的意愿,要促进农户增大有机肥施用,需要开阔农户认识了解有机肥的途径和渠道。
  2.2.3有机肥施用动机及效用
  农户施用的有机肥类型与施用依据这两个变量的系数都为正,说明农户施用的有机肥类型越丰富,或参考的施用依据越多,有机肥的施用程度越高。施用的有机肥每增加一种类型,有机肥施用概率上升2.912倍;每增加一类施用依据,有机肥施用概率上升8.119倍,且两者都在1%水平上显著影响农户施用有机肥。施用有机肥的依据越多,有机肥的施用程度越高;且该变量的Wals值为10.240,说明该变量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也较大。施用有机肥后作物产量越高,农户施用有机肥的程度越高;作物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户施用有机肥的概率上升3.430倍,且在5%水平上显著影响农户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在总施肥量的占比越大,农户施用有机肥的程度越高;有机肥在总施肥量的占比每增加一个单位,施用有机肥的概率上升5.267倍,且在1%水平上显著影响农户施用有机肥;同时,该变量的Wals值为14.922,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最大。
  农户更注重短期效益,有机肥施用后带来当年作物产量增加会大大提高农户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施用有机肥后作物增产,73.4%的农户愿意加大有机肥投入的比例、减少化肥的施用,这也有利于增强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的意愿,有利于在该地区推广有机肥改良盐碱地的技术,改善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因此,政府和农业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农户施用有机肥进行指导,确保尽早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农户的收入;同时,应加强对有机肥市场的管理,避免劣质有机肥产品入市,保障农户利益。
  此外,农户长期持续施用有机肥,农作物产量增加效果更为显著,农业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在研究区,土地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地区存在“增人增地,减人减地”的现象,土地产权不稳定,导致农户注重当前的经济效益,严重影响了农户对土地的长期投入。与普通农户相比,大型种植户更愿意通过加大有机肥的投入来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但大种植户的耕地主要是来自普通农户,地块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种植,且租期不稳定限制了大种植户对耕地的持续投入。因此,要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促进农村产权的稳定;完善耕地流转机制,为积极开发利用盐碱地的农户提供安全的制度保障[20],有助于稳定农户生产预期,促进农户长期投入,长期开发和改良盐碱地。
  3结论及政策启示
  3.1结论
  (1)农户对有机肥施用的认知水平较高,73.4%的农户表示愿意或者非常愿意增施有机肥,决策得分结果近似正态分布;但农户施用有机肥的行为水平较低,存在有机肥类型认识不全面、有机肥施用技术不规范、盐碱地改良综合技术匮乏等问题,导致目前施用有机肥的农户较少,反映出农户施用有机肥意愿与行为的差异性。
  (2)农户施用有机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户主受教育程度、了解的有机肥类型、获取有机肥信息的渠道、对盐碱地的认知、施用有机肥的类型、施用有机肥的依据、施用有机肥的增产效果以及有机肥在总施肥量的占比。其中,户主受教育程度、了解的有机肥类型、获取有机肥信息的渠道、施用有机肥的类型、施用有机肥的依据、施用有机肥的增产效果、有机肥在总施肥量的占比对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农户对盐碱地的认知情况则产生负向影响。   (3)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正向影响因素中“施用有机肥的依据”和“有机肥在总施肥量的占比”的系数分别为2.094、1.661,对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影响较大,且在1%水平上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的依据增加一个单位,户主施用有机肥的概率上升8.119倍;有机肥在总施肥量的占比增加一个单位,户主施用有机肥的概率上升5.267倍。负向因素“对盐碱地的认知”系数为-0.740,对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影响较大,在1%水平上显著影响,其每增加一个单位,户主施用有机肥的概率下降47.7%。
  3.2政策启示
  (1)政府需加大有机肥的推广和补贴力度,提高农户对施用有机肥的认识,解决农户施用有机肥的主要阻碍因素;制定具体的有机肥生产标准,避免劣质有机肥流入市场,提高有机肥市场的准入门槛和监管力度;加大对农户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和农业生产知识的普及。
  (2)政府和农业企业共同承担责任,实时、实地指导农户农业生产,提高农户的科技文化水平,帮助农户形成工程措施与农业耕作相结合的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体系。
  (3)农户应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多关注农业生产信息,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积极响应國家的环境保护政策。
  参考文献:
  [1]吴诗嫚,杨钢桥,汪文雄.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6):66-72.
  [2]陈利顶,马岩.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7(2):691-697.
  [3]SimeJD.Whatisenvironmentalpsychology?Texts,contentandcontext[J].JournalofEnvironmentalPsychology,1999(2):191-206.
  [4]王晶晶.浙江省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6.
  [5]张利国.农户从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行为研究——基于江西省278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6):114-120.
  [6]向东梅,周洪文.现有农业环境政策对农户采用环境友好技术行为的影响分析[J].生态经济,2007(2):88-91.
  [7]储成兵,李平.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行为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3):89-93.
  [8]肖新成.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认知及其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的差异分析——以江西省袁河流域化肥施用为例[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9):104-109.
  [9]葛继红.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的经济学研究——以化肥污染与配方肥技术推广政策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10]邓正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中农户行为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11]王娜.粮食主产区农户生态友好型生产行为研究与政策分析[D].无锡:江南大学,2016.
  [12]李旭霖,刘庆花,柳新伟,等.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J].水土保持通报,2015,35(2):219-224.
  [13]高亮,丁春明,王炳华,等.生物有机肥在盐碱地上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玉米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47-50.
  [14]余世鹏,杨劲松,杨晓英.不同调控措施对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农田作物及土壤质量动态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8):150-154.
  [15]王慧娟.辽宁盐碱地开发治理问题初探[J].农村经济,2016(12):142-144.
  [16]马奔,黄贤金,陈志刚,等.区域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农户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江苏省滨海盐碱区133户农户的调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2):202-210.
  [17]姚荣江,杨劲松.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剖面类型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1):106-112.
  [18]刘艳,李金胜,王菊英,等.有机肥不同用量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杂交狼尾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4,46(6):89-92.
  [19]茹敬贤.农户施肥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新乡县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8.
  [20]徐慧.盐碱地产权安排的农户行为响应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4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