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陵水县农户生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海南整体经济得到良好发展,但热带高效现代农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发展的弱势地位已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短板。通过分析海南省陵水县农业发展现状,并利用对陵水县实地走访而获取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角度出发,探索陵水县农户生产行为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以期为发展海南农业经济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户生产行为;影响因素;陵水县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0.015
1 陵水县农业发展现状
1.1 陵水县基本情况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陵水县”)地处海南省东南部,相邻于三亚市、万宁市、琼中县、保亭县等地。陵水县下辖9个镇和2个乡,分别是椰林镇、新村镇、英州镇、本号镇、光坡镇、三才镇、黎安镇、隆广镇、文罗镇,以及提蒙乡和群英乡。该县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冬春干燥,夏秋多雨,整体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717.9毫米。全年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25.4℃,县域内可分为东南滨海台地区、中部丘陵平原区、北部山地区,分别适合发展旅游业和海洋渔业、热带高效农业、观光旅游业。全县陆地面积为1128平方公里,2017年年底全县的常住总人口为33.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5.18万人,乡村人口为17.97万人。2017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51.01亿元,较去年增长12.44%。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是45.08亿,增长2.25%;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是29.14亿元,增长12.47%%;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是76.79亿元,增长19.1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7310元,较去年增长8.6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85元,较去年增长10.09%。
1.2 陵水县农业发展现状
按户籍人口统计,2017年末陵水县总户数为88204户,乡(村)总户数共有63109户,其中农业户为54178户,占85.85%,乡村劳动力总数为16.97万人。乡村从业人员共有156974人,其中从事农业的有124789人,占79.50%。该县耕地面积仅有11720公顷,远低于海南各市县平均水平的24400公顷,其中水旱田为9227公顷,旱地为2493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034公顷,占总播种面积43.4%。陵水县养殖业主要饲养黑猪、羊、鹅、鸡等,主要农作物有圣女果、荔枝、槟榔、芒果、长豆角、水稻、橡胶、香蕉等,水稻是该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人均粮食产量为262公斤/人,其中稻谷人均产量为225公斤/人,占粮食人均产量的85.88%,均高于海南各市县平均水平。2017年年底海南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平均为56.68亿元,而陵水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仅为49.03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是22.77亿元,林业增加值是1.39亿元,牧业增加值是5.26亿元,渔业增加值是16.65亿元,其他辅助性活动增加值是2.95亿元。陵水县农业现代化程度远低于海南省平均水平,该县化肥施用实物量是56512吨;农药使用量是811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是 8333公顷;旱涝保收面积是821公顷;农村用电量是1370万千瓦时,增长38.95%。
2 陵水县农户生产行为问卷调查分析
2.1 调查资料来源
笔者利用假期带领学生以陵水县文罗镇为中心,走访周边村落,围绕农户生产行为展开问卷调查,调查过程中主要采用农户随机抽样和偶遇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多由户主讲述,调查者填写内容,一对一的完成调查问卷。本调研组共获得12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112份。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家庭基本情况,涉及到农户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族别、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人数、家庭劳动力数量、女主人身体状况、家中是否有需要长期照顾的病人、家庭收入和主要支出等内容;第二部分是农业生产情况,涉及饲养牲畜情况、家庭耕地面积、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方式等内容;第三部分是外出务工情况,涉及到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外出务工地点、职业、外出打工原因、农忙是否回家、年收入等内容。
2.2 基本数据分析
由样本数据统计分析,陵水县农户中男性的家庭地位比较高,男性户主所占比较高达92.86%,女性户主仅占7.14%,且户主是以中壮年为主,处在36~55岁这一年龄段的比例较大,占71.43%,其次是26~35岁年龄段,占21.43%。陵水县农户户主的整体文化水平不是很高,78.57%的戶主是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或中专学历的户主占17.86%,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户主仅占3.57%。陵水县82.14%的农户家庭经济来源绝大部分来自农业收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非农业收入的农户仅占17.86%,多是个体经商或外出务工等。
3 陵水县农户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自然资源、技术水平以及农户自身条件,本文将陵水县农户的生产行为大致归纳为:农业种植、养殖业、畜牧业、非农产业和外出务工等五类。个体内部特征差异,会影响农户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认知和判断,社会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以及自然条件的限制,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户的生产行为。
3.1 农户内部因素分析
(1)受教育程度因素。要想增加农业边际效益需要引进新科技、新技术,这就要求农户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受教育程度越高,创新意识越强(陈利顶,马岩,2007)。受教育程度越低,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就越低,就业渠道变窄,倾向于选择传统的生产方式,收入也很难提高(苗红萍,朱美玲,2010)。陵水县受教育程度整体较低,样本中家庭成员最高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农户仅占3.57%, 但他们均已走上发家致富的行列。其中文罗镇打锡村一农户,家中因有大专学历毕业的儿子自学动物养殖技术,而选择了饲养上千只鸭鹅,规模较大,年收入高达30万元。 (2)劳动力数量因素。农户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主体,家庭劳动能力一般取决于家庭人口规模和劳动力数量。农户在选择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时,家庭资源配置倾向于以劳动力为中心(陈飞,2016)。普通农户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太可能愿意雇佣工人,故家庭劳动力数量会影响农户生产行为的选择。问卷数据统计显示,陵水县农户家庭人数有5人的居多,占样本数的46.43%,其中家庭劳动力人数集中在每户有2-3人,占调查总户数的71.43%。样本中家庭成员均是劳动力的比例为17.86%,这些农户中的60%选择了非农产业。家庭劳动力富余,农户在选择生产行为上就不局限于种植业或养殖业,而是兼营他业(餐饮业、 商饮服务业及运输业等)。其中文罗镇文英村一农户,选择在镇上经营餐饮业,家中四人全部在餐馆工作,户主将旱地承包出去,只留2亩水田种植水稻,仅供全家食用。
(3)身体健康状况因素。身体健康影响农户的劳动技能,会相对削弱家庭整体劳动能力,家中若有需要长期照顾的病人,增加劳动力帮扶负担。据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末陵水县户籍人口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3%,以黎族和苗族居多。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女性多承担家庭农业劳动,因此女主人的身体是否健壮是一重要因素。问卷设计中通过“女主人的身体状况如何”和“家中是否有需要长期照顾的病人”这两个问题来反映农户的身体健康因素。样本数据显示,28.57%的农户女主人身体状况一般,选择在家饲养少量家禽,这些农户中62.5%的男主人选择了外出务工,且多以县内作为打工地点。样本中14.29%的农户家中有需要长期照顾的病人,这些农户全都选择了种植农业,兼饲养少量家禽贴补家用,无一外出务工。可见,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农户生产行为的一个因素。
3.2 外部因素分析
(1)政策制度因素。相对来说,农户仍是一个弱势群体,不能全面获得市场信息,对农业的发展趋势不够敏感,缺乏判断力。而农户对政府的信任度很高,相信政府倡导的方向经营风险较小(余桂南,2008)。国家政策红利能够对农户的经济动机起到一定激发作用,从而影响其生产行为(韩耀,1995)。合理的政策红利既可以充分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也能提高农业资源配置(伍晶,1997)。笔者在实地走访调查中了解到政府对农村帮扶项目很多,但成效仍有待提高。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及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较少,只有17.86%的农户加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的这些农户中90%表示农村合作社对其农业生产具有积极影响。
(2)机械化程度因素。根据海南省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海南省6个自治县(白沙、昌江、乐东、陵水、琼中、保亭)中,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是乐东黎族自治县,其中排灌机械数量占全省的比例高达31.09%。陵水县的机械化程度仍有待提高,除了渔用机动船的数量较多之外,排灌机械、收获机械以及运输机械的数量均远低于乐东县,且这三种机械的数量占全省的比例还不足3%。陵水县农业生产的灌排条件中,灌溉系统不完善尤其突出。受地理位置影响,陵水县的东南与三亚市海域交界,水田比旱地面积大,水稻成了主要粮食作物,但由于灌溉水源不足,销路受限等原因,往往只种一季,用于满足基本食用需要,其他时间农户多选择种植耐旱的农作物。
(3)耕地面积因素。农户靠自身能力很难改善自然条件,故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对农户生产行为具有很大影响(陈利顶,马岩,2007)。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农户拥有的耕地面积规模、质量是影响其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刘清娟,2012)。依靠小块土地得以生存的农户,缺乏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倾向于选择可以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生产方式,而不是考虑收益最大化(孔祥智,1998)。据统计年鉴数据计算,陵水县耕地面积仅占全县陆地面积的10.39%,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样本数据显示,89.29%的农户表示愿意租入耕地,以扩大农业种植规模,有的农户因耕地面积少,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小,收入难以满足家中子女教育费用及老人医疗费用而选择外出务工。
参考文献
[1]叶晗迪.呼和浩特市农户玉米种植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2]余桂南.农户耕地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8.
[3]刘清娟.黑龙江省种粮农户生产行为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2.
[4]陈利顶,马岩.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7,(02):691-697.
[5]卫新,胡豹,徐萍.浙江省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特征与差异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10):51-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5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