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乘客需求的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导向系统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文以西安地铁北大街站导向系统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乘客需求信息的研究,分析北大街站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的现状问题。同时以乘客进站、出站、换乘需求为出发点,对导向系统设计提出优化建议并对导向系统进行改造。旨在进一步改良和完善现有的换乘车站导向系统,解决西安地铁换乘站导向系统识别性及形象性的问题。为后续线路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导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提升乘客出行效率。
  关键词:西安地铁  换乘車站  导向  优化
  中图分类号:U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4(b)-0178-0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地健全完善,换乘车站也逐渐增多,以西安地铁为例,2011年开通了首条线路2号线,发展到2019年运营线路4条、6座换乘站的规模。换乘车站多处为地下建筑,空间没有外界参考物,乘客很难感知整体布局,导致定向困难,且换乘车站更是在普通车站进站、乘车、出站的基础上增加了换乘需求,路径更加复杂,乘客仅能通过导向系统的引导完成进站、乘车/换乘、出站。因此换乘车站的导向系统设计合理与否,能够满足地铁运营和乘客的需求,直接关系到乘客出行体验、乘降速度及客运组织效率。
  1  西安地铁北大街站的特殊性
  西安地铁北大街站地处西安市中心区域,为一号线和二号线的换乘车站,由于建设和设计原因,导致其导向系统面临的难度远大于其他换乘车站和其他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一是乘客流量持续处于高位,每日20~30万乘次的换乘量,导致换乘客流已达到饱和状态,在相对较为局促的换乘环境中,导向系统若不明确,将造成客流在某一区域徊,导致客流大面积积聚;二是北大街站为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十”字型换乘的换乘车站,乘客在换乘时需提前判断方向,导向不明确将造成站台客流滞留,导致压力过大;三是站厅层由于面积较小,在采取单方向换乘时无法延长乘客的走行距离,目前是通过在站厅中部设置双大“S”型客流组织栏杆的方式,延缓一号线至二号线换乘的客流速度,但导致此处无法设置吊挂导向,仅能通过贴附类标识或在铁马上悬挂标识的方式对客流进行引导。
  2  乘客信息需求研究
  为了解乘客需求信息,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在北大街站站厅层4个分流点、一号线站台2个分流点、二号线站台2个分流点现场对乘客信息需求进行收集、统计并进行分析,乘客需求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站厅层乘客需求量较大的信息为详细站点信息、换乘信息、出站信息,包括前往XX站怎么走、刚从一号线上来怎么换乘二号线、去XX从哪儿出站等。
  (2)一号线站台及换乘平台乘客需求信息较多集中在换乘信息、一号线另一侧站台信息,包括怎么换乘二号线、已经走错了站台如何去对面站台等。
  (3)二号线站台乘客需求量较大的信息为换乘信息、详细站点信息,包括换乘一号线XX方向怎么走、去XX在哪边坐车等。
  3  北大街站导向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北大街站建设期间设置的吊挂导向为传统固定安装,无法满足目前客流组织需要,因此增设了多处临时贴附式、铁马悬挂式标识,但标识内容无法形成连贯信息、关键节点缺少部分分级信息,乘客无法获得需要全部等级的有效信息,导致出现换乘混乱。
  3.1 导向标识设置位置、尺寸及数量的合理性不足
  (1)一号线为侧式站台,乘客在站厅乘坐或换乘一号线时,须先辨别要前往车站的方向,但因吊挂导向仅指引了该方向的终点站,大部分乘客仅知道要前往的车站,并不知道车站所在的方向。此时便需要增加具体站点的指引。
  (2)二号线站台引导乘客换乘一号线时,因为一号线为侧式站台,因此需要引导乘客从不同方向进行换乘,但此区域的的吊挂导向不明显、贴附式标识简洁性较差、支撑立柱较多影响乘客视线,导致乘客下车后被固定标志和增补标志的信息混淆,判断不清。
  3.2 信息分级层次不明晰,部分层次信息缺乏或位置不明晰
  (1)站厅付费区由于面积较小,为了缓解进站、出站、换乘客流交叉带来的拥挤,车站设置了客流引导铁马,但导向标识的设置仅关注了进站及换乘的诱导信息,忽略了出口信息的诱导,导致很多乘客无法获得出口信息,无法找到正确出口。
  (2)一号线换乘平台处设置的吊挂导向,标注了出站方向、往纺织城方向、往后卫寨方向。但乘客同样不清楚前往车站所在的方向。乘客在选择方向的过程中,易造成客流堆积,增加楼扶梯压力。同时,若乘客走错换乘方向,不仅会增加换乘距离,也会导致站厅压力增加,造成拥挤。此时换乘标志必须明确、清晰、强烈,引导乘客向正确、快速换乘。
  4  北大街站导向优化建议
  换乘车站的吊挂导向内容、位置均是在参考初设客流预测时的客流组织方式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在运营单位介入后,车站周边环境已发生变化,实际客流情况可能与预测客流差异明显,运营单位需根据实际客流情况优化客流组织方案对导向信息进行完善,造成工作量的增加且提高了运营成本。因此建议在换乘车站关键节点处使用电子导向替换传统固定导向的设置,或使用可更换内芯的灯箱类标识,便于日常情况下的客流引导及客流组织改变后的标识内容变更,具体措施如下。
  (1)对北大街站站厅中部客流组织栏杆上方建设时期设置的乘车导向、出站导向进行拆除,避免对乘客造成误导;在站厅通往站台的楼梯口处增加电子导向,可根据客流组织变化实时更换显示内容,引导乘客快速获取所需信息。
  (2)站厅层可利用非付费区、付费区立柱,在四面设置灯箱,内置引导标识。非付费区灯箱内标识内容包括乘车信息、出站信息及出入口周边信息;付费区灯箱内标识内容包括乘车信息、换乘信息、出站信息。
  (3)在一号线站台换乘平台处增加电子导向,指引前往一号线两个方向站台的信息及重点车站信息;墙面顶部位置增加连续性换乘引导贴附式标识;立柱增加灯箱引导标识,内容包括换乘信息、另一侧站台引导信息及出站信息。
  (4)对二号线站台固定导向位置进行调整,并利用立柱增加灯箱引导,内容包括列车运营方向引导信息及重点车站、换乘一号线两个方向站台信息及重点车站、出站信息。
  5  结语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地发展,地下空间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利用,随着网络化运营及客流量的大幅增加,乘客对换乘车站导向系统的要求也更高,提高导向系统的设置水平与设计能力将直接影响乘客出行率及服务体验。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及运营单位应加强对轨道交通导向系统的研究及实践,不断发展、完善导向系统,以满足乘客需求。
  在该文的撰写过程中,西安地铁北大街站已根据优化建议完成站内导向系统升级改造,后期将对优化后导向系统的合理性再次进行验证,确保满足乘客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 郑晓霞.青岛地铁北站客流导向标识系统优化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7.
  [2] 孙圆.地铁站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研究[J].建筑设计,2015,8(1):144.
  [3] 靳晓亮,张旭.地铁车站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1):1669.
  [4] 鲍宁,董玉香,苏涛.北京地铁车站导向标识系统调查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9(6):23-28.
  [5] 刘颖异.我国交通枢纽标识系统标准化研究[J].标准科学,2012(12):56-59.
  ①作者简介:许梦(1987,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客运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10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