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导向素养,优化对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PEP教材每单元都有对话设计。对话,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目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普遍低效,与核心素养培育相去甚远。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对话教学?本文以PEP三下Unit2 B talk为例,略作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
  
  一、为什么要重视对话教学?
  中国学生要摆脱“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必须从小学阶段操练英语口语。“对话”是小学英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小学PEP教材每单元六课,对话占二课。目前小学英语的周课时为3节,以每课一教时安排,一个单元要二个教学周,真正的对话课一周只有一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英语对话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小学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当前小学英语对话课堂存在什么问题?
  (1)教学重点:偏重词汇和句型操练,缺乏思维训练。这是当前小学英语对话课普遍存在的现象。当老师说一句子时,同学会本能地跟读这个句子,而不是去听老师的指令究竟是什么,死板地跟读词汇和对话是教师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
  (2)教学情境:对话脱离真实的生活情境,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重形式,轻内容,看似“真交际”,实为“假交流”。例如三下第五单元讨论喜欢的水果时,老师为了操练重点句型“Do you like...?”,“Yes,I do”,不论什么水果,学生都说喜欢。在对话课上,老师通常会给出对话的框架,学生要做的其实是填空题,而不是真实的对话交际。
  (3)教学对象:学生差距大,教师关注优生主导发言,忽略后进生。在对话课上,优秀的学生反应快速且积极发言,甚至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时立刻脱口而出答案,而较弱的孩子连题目都没听懂。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会丧失对英语课堂的兴趣,从此闭口不谈。教师并没有把太多的机会留给后进生。
  (4)文化积淀:文化意识淡薄,西方风俗习惯的渗透较少。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教师忽略对西方文化的渗透。例如在三下家庭这一单元,当问到家庭成员共有几位时,我们的孩子往往不会算入宠物,但在西方文化里,小動物也是他们的家庭成员。
  三、应该如何导向核心素养,优化对话课教学?
  下面以PEP三下Unit2 B talk为例,谈谈如何优化对话课的教学问题。
  (一)利用语音、图景素材,激活信息,训练思维。
  听觉和视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两个主要途径,小学生英语积累不够,教师特别应该借助实物、图画、音频(歌曲)等感性输入,激发学生学习。但现如今的对话课普遍偏重词汇、句型操练,缺乏思维训练。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在热身环节,笔者利用教材中的歌曲视频素材《I love my family》复现学生已有的家庭相关的英语单词,激活其已有的关于该主题的思维。
  在这课中he/she的区分使用是一教学难点,原因在于学生受已有的中文思维(he/she的中文发音都是ta)的严重影响。因此,笔者从歌曲中截取家庭成员图像,设计了看图像说出家庭成员英文单词,并将其进行he/she归类这一教学活动。
  热身环节的最后一项是利用歌曲中的人物图像,复习重点句型的对答(Who’s that man/woman?   He’s/She’s my…)。利用这些语音、图景素材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快速激活了学生学生的英文思维,为接下来进入主题情境做语言知识和英文思维的铺垫。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真交流”
  对话课中情境的选择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情境的创设应贴进学生真实生活,从而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体验连结,快速进入语境,学习并运用语言。
  在本课的呈现环节笔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符合其真实生活的情境——家长开放日(parents open day),这一素材源自教材recycle板块。家长开放日是每位学生都有的生活经验。这一天,教师会设计系列活动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亲子活动。我正是利用家长开放日这一众所熟知的情境设计活动,从而教授目标语。
  首先是“蒙眼猜人”活动,孩子蒙住眼睛,通过摸五官的方式猜父母,学习目标语“Is he/she your father/mother?”。这样一个在生活化情境中的推理游戏既真实有趣,又能让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更为深刻,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运用目标语的兴趣。   其次是“火眼晶晶”活动,目的是操练新授目标语。三个孩子组成一个家庭,其中两人用课前准备好的任意家长头像装扮父母。三人上台做家庭介绍,如:“This is my family,this is my father,he’s tall,this is my mother,she’s beautiful.”其余台下同学用目标语“Is he/she your father/mother?”来提问。台上同学使用目标语“Yes,he/she is; No,he/she isn’t”来回答。在这样一个生活化情境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操练目标语,学生最大化的运用语言做“真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基地。
  (三)多样手段,促使人人参与
  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课堂的发言往往以优生为主导,个别程度较差的学生没有发言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听说水平差距会越来越大。为改变这一现象,笔者设计了多样,多层次的教学活动。
  首先是同伴互动,这一教学活动多次使用于课堂。在一开始的热身阶段的Look and say(看图说话),以及简单的目标语操练“Is he/she your father/mother?““Yes,he/she is; No,he/she isn’t”。同伴互动教学手段多用于较为简单的语言知识的操练,其特点是训练面广,让人人有开口的机会。
  其次是小组合作,以角色扮演的游戏呈现。小组合作通常使用在学生对语篇有了较好的掌握之后,笔者通过角色扮演来巩固语篇内容。角色扮演的活动需要几种不同的人物,小组内可根据成员的能力不同布置任务,做到人人都有表达机会。
  (四)跨文化渗透,提升人文底蕴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英语作為一门语言,与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文化渗透的英语教学是不完整的。因此,英语教师需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然而,现今的对话课往往只重视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跨文化知识的渗透。对此,笔者在这一课中特别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在PEP四上Unit6中,Amy在回答“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中,将puppy dog算做家庭一员。这里体现了在西方文化中,宠物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成员之一。而这一文化特征在我国并没有体现。因此,本课最后的拓展环节,笔者做一示范,用卡通画形式呈现全家福,其中包括了一只狗和一只猫来进行对话问答。以此来渗透西方这一文化特征,并引导学生理解西方风习惯。
  此外,复活节这一西方节日出现在本单元的主情境图中。因此,笔者在热身阶段的free-talk环节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了解复活节的活动特征,如复活节彩蛋,扮演小兔子等。
  四、对话课教学策略实施后的成效与反思
  首先,最大化地利用教材中的语音、图景素材,多方位地激活学生已有信息,训练思维,解决对话课存在缺乏思维训练这一弊端。其次,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真交流”,以解决情境生硬,“假交流”的问题。再次,为了缩小听说意识,改变优生主导课堂发言的现象,笔者设计了同伴互动,小组互动,上台展示等多层次,多样性的活动,促进人人发言。最后,笔者利用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品格这一特性,在对话课中进行跨文化渗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缓解原对话课中西方文化渗透少这一问题。
  在课堂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首先,生活化情境的导入到目标语的学习过程较为费时。如在本课设计中,从“蒙眼摸人”的游戏输出目标语花费了近8分钟的时间,学生玩游戏的积极性高,但对于目标语学习不够准确。其次,在多层次的活动设计中安排了小组角色扮演这一活动,目标在激发人人参与课堂。但三年级学生组织能力不强,学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争抢角色上,而角色扮演真正的学习目的被忽略。这些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