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规范本科专业教学行为 突出院校专业特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介绍了《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的依据;从定位标准、内容标准、保障标准、评价标准4个维度对“标准”整体内容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在正确解读和使用“标准”的前提下,院校找准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ing Quality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Specialities》 was introduced. The whole content of“standard”was analyzed from four dimensions: positioning standard, content standard, guarantee standard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Under the premise of correctly interpreting and using“standard”, institu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find out the correct positioning,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school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nat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ing quality;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major;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1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依据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是我国物流业进入转型与产业提升的发展阶段,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3年4月,教育部成立了新一届全国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并委托教指委进行本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是《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的基础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对《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的要求,为全面掌握全国物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整体情况,使物流本科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教指委于2013年8~11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流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调研工作。调研结果经整理形成《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调研报告》,作为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依据。调研结论包括:物流专业发展迅猛,但是发展不够平衡;教学更加规范,专业还需进一步完善;师资素质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科研能力、企业实践经验等有待进一步提升;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水平;专业建设要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人才培养面向国际化;物流业开始进入转型发展与产业提升阶段,物流专业要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专业质量以适应物流业的发展[1]。
     2014年7~8月,教指委标准研制组编制完成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物流专业教师意见,旨在尊重学科规律及人才成长的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国际视野,尽最大努力研制一份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学科特性的标准。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制订实施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实施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标准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明确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物流教指委认真研究文件,对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修改,补充了多处创新创业内容。
     作为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都做了明确要求[2],是作为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2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内容分析
     从国标的核心组成来看,包括4个维度的标准,即定位标准、内容标准、保障标准、评价标准[3]。
  2.1  定位标准
     定位标准主要包括适用专业范围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规格(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定位。
     (1)适用专业范围。“标准”是为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制定的,供本专业类下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工程专业、采购管理专业统一使用的专业类标准。
     (2)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类培养目标中,提到了“价值观、责任感、使命感”,提到了“科学文化素养”、“国际视野”,提到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标准”给院校自主实现多样性办学留出空间,鼓励学校结合自身定位、办学优势,形成学科特色。      (3)培养规格。明确了毕业生应达到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课程体系的设置、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应以实现培养规格为目标。
  2.2  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主要包括课程学制学分要求和课程体系要求。
     (1)学制和总学分。学制为4年,提出了弹性学制的要求,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或保留学籍休学创业,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标准”对总学分没有硬性规定,而是提出了一个区间范围(140~170学分),课程门数、总学时、实践时间方面均给院校留出自主空间。
     (2)课程体系。总体框架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将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要求纳入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同时,提出要专门设置或与其他课程融合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标准”规定了通识教育和基础知识课程,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允许院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自行确定。“标准”并未明确规定必设的专业课,仅要求至少开设2门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15%,院校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特色,自主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必修、选修课程,并确定学分修读要求。“标准”提出了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0%,并对实践课程的提出具体要求。院校应根据自身特色,开设独立的专业实践课程,鼓励院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
  2.3  保障标准
     保障标准主要包括教师条件、办学条件、经费投入条件。
     (1)师资。对新办专业专任教师规模有明确要求,不少于8人,外聘教师占比不超过20%,对师生比并未设限。“标准”比较重视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均提出要求,但对教师学缘要求不甚具体。标准对教师职业素质提出了较宏观的要求,包括行为规范(师德)及专业水平(师能),明确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即以科研带动教学,强调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指导学生课外学术活动及科研成果转化。“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期望,鼓励教师根據物流专业课程特点及学生学习规律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和技术上与时俱进。教师要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从注重考查知识转变为注重考核能力。
     (2)办学条件。“标准”对专业类纸质图书、期刊和电子资源种类和数量都提出了要求,外文资源包括在内。提出具备满足一个专业班学生开设实验课程的硬软件兼备的专业实验室,建立满足专业实习及创新创业训练的实习基地。
   (3)教学经费。同一学科门类下不同专业类别对教学经费需求差别较大,“标准”对教学经费的下限提出了具体数字,生均专业实习经费不少于1 000元,并未设上限,另外院校应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予以经费支持。
  2.4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
   (1)学生评价。“标准”提出建立专业学情调查和分析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综合发展进行有效测评。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进上,有效利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素质及能力的评价信息。
   (2)教学质量。“标准”提出建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专业持续改进机制,主要包括研讨和修订培养方案的制度、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制度、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和监督保障制度、学生和专家评教制度、专业评估制度,体现了全环节监控、全员参与、跟踪反馈、持续改进的要求。
  3  找准院校定位,突出专业特色,提升教学质量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4]。物流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和跨学科属性,“标准”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是复合型专门人才,为院校办学留下了充分的自主和个性化空间,鼓励院校结合学校定位、学科特色和优势以及市场需求,办出专业特色。
   要正确认识专业特色和办学质量的关系,专业特色是手段、是路径,提升教学质量才是最终目标。学校应从高等教育的全局去思考自己学校的校情,选准学校所处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5]。首先,从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上定位,是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结合型大学。教学型院校要办出教学特色,研究型院校特色表现在高层次研究人才培养和高科技创新上。其次,从人才培养服务的区域上对学校进行定位。有的院校毕业生面向全国、有的面向大区、有的面向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域或其中心城市。面向地方的院校,在学校定位和专业特色上必须充分考虑地方产业特点和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才能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有助于其办出专业特色。再者,要从学校所处科类机构上定位。有综合性大学、以某学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更多的是专科性大学,如农林、医药、石油化工、财经、政法等。依托学校原有的主科优势和特点,才能办出自己应有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调研报告[Z]. 2013.
  [2] 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刘建清,夏文波,李晶晶.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内容分析[J]. 高等继续教学学报,2018(10):28-34.
  [4] 何黎明.“新常态”下的“及时雨”——《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解读[S]. 北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4.
  [5] 娄延常. 理念·学位·学科——论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战略选择[J]. 高校理论战线,2003(4):34-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12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