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提升,高校科研能力以及综合实力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从而使高校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同时也使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压力陡然增加,面临着新的工作局面与挑战。因此,应从综合角度分析影响与威胁实验室安全的因素,并制定全方位、全覆盖的综合管理体系,对每项危险因素展开控制,以便为高校创造安全的实验环境。基于此,文章从综合视角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综合治理视角;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2-0236-02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与人才输出的摇篮,而实验室主要服务于人才能力的提升、专业素养的发展、科研成果等展开的实验活动,对于高校的发展建设以及社会的进步都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也不断提升,实验室的精密仪器、高端设备也越来越丰富,从而价值也有所增加,这就导致安全管理任务以及管理目标发生了变化,需要从保障实验室安全、实现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等多角度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以便保障高校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的顺利落实。但是从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来看,其中仍然存在问题,无法为实验室的安全运营提供有效的保障,为此,从综合治理视角下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现阶段,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客观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在国家的号召下,以人为本、环保等理念应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了较为深入的融合,但是仍然时有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仍然为我国高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并引起了国家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直观的反映出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严重的问题。
首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不足。高校实验室是教学活动、学生实验、科研活动、对外提供专业实验服务的主要场所,其具有资产高度集中以及人流高度集中的特点,但无论是学校领导层还是师生都从实验室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等角度被迫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并未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发挥主动性,从思想意识上主观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1]。这就导致了当前高校实验室在发生安全事故后,很多师生仍然抱着与我无关态度的主要原因,而且并不能使师生自觉督促自身行为,保障实验室使用的规范性与标准性。
其次,实验室安全管理设施落后。因高校的发展,实验室得到了完善,但是由于经费紧张、安全管理得不到重视,导致安全管理设施落后,严重与当前高端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要求不符。直观的表现在消防设施老化、陈旧,安全疏散结构落后,并不适用大规模人群的疏散,而且针对实验室缺少专业的安全设计,导致实验室空间布局不合理,缺少置放安全管理设施的空间[2]。其中很多高校实验室处于老旧的教学楼中,管道渗漏、电线老化、负载超荷问题都十分突出,并不能为安全使用实验室提供保障。
再次,危险品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通过对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起因的调查了解到,近八成的安全事故都是因危险化学品导致的。高校实验室使用过程中,诸多实验都需要使用到具有一定危险性化学品,而且不同类型化学品之间产生的反应也不可确定,但是由于化学品种类繁多,每种化学品的特性都不同,导致管理流程极为复杂,如果从化学品的采购、运输、保存以及使用展开全方位的管理,则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此,当前很多高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成为威胁实验室安全使用的重要因素[3]。
最后,综合治理深度不足。对于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应从影响其安全的所有因素出发,展开综合性的管理,如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化学品因素、管理因素等,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但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各部门职责不明确,管理工作标准也不规范,并不能综合全局展开全方位管理。
2 综合治理视角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已引起了社会与国家的广泛重视,并且由国家联合各地政府、教育部门等出台了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文件,从而提升了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高質量落实。
2.1 完善安全管理组织,落实责任制度
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按照责任体系落实管理工作,以便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范畴、工作目标,从而使管理人员以及管理部门之间能够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展开积极的联系;同时,始终坚持学校的统一领导,由学校向学院部署管理工作任务,由学院向实验室部署管理工作任务,从而形成完整的管理责任体系,以便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其中学校应针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进行完善,做好综合治理的全方位部署,并为学院以及实验室落实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先进的工具;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深入到管理工作落实现场,了解工作具体落实情况,并全面记录信息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考评基础,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科学落实[4]。学院基于学校的指示与标准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案,并加强与保卫处、教务处、科研部、设备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针对管理工作展开沟通,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以便将每项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而实验室作为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的行为主体,应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科学实践管理工作,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确定管理工作负责人,根据管理工作内容分配工作任务,从而从学校、学院、实验室逐级落实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全方位综合管理[5]。
2.2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严谨的工作标准
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的建设,为每项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标准的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导管理工作落实的重要依据,其对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及责任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保障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以及严谨性,对管理人员的行为活动作出严格的规范。其中从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来看,因在现有制度基础上,增加安全检查制度、责任追求制度、辐射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废弃物处理制度等多项制度的建设,提升安全管理制度的精细化水平;并且从综合治理视角考虑,应针对安全事故发生后影响的控制与事故的处理制定应急预案[6]。完善的管理制度需要落实到安全管理实际工作中,实现安全管理常态化。 另一方面,构建实现安全技术标准。针对实验室各学科的不同特性应制定专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学院应在学校规章政策的支持下成立项目小组针对实验室技术管理标准的制定展开深入而全面的探究,从而提升技术管理标准的严谨性以及专业性,基于此,对实验室安全展开规范化、连续化、科学化的控制,以便在展开每项工作时都达到要求标准,提升管理工作的效果与质量。
2.3 营造安全氛围,落实安全教育培训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意识十分匮乏,从人到物到环境都缺少有效的安全管理,因此,通过安全氛围以及安全教育培训强化高校整体的安全意识,能够对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效果发挥重要价值。一方面,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将安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课程体系中、融入到教师的工作体系中、融入到学校日常工作议程中,以便不同责任主体能够自觉的接受安全教育与培训,在教育与培训过程中及时掌握知识,提升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从而能够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规范行为,及时对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展开正确的操作抑制危险因素的影响。此外,还应组织全校师生接受安全演练,由专业人员对师生的实验室内操作行为进行指导,使师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及时改正[7]。另一方面,实现高校教学改革,渗透绿色安全实验室文化,安全以及绿色发展应作为高校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提升绿色环保型实驗在实验中的比例,减少实验中高污染、危险性化学品的使用,从而降低实验中的安全风险,利用安全、环保的实验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8]。
2.4 提升安全管理设施的先进水平
实验室安全实施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最后一道放线,必须保障安全实施的全面性与有效性,根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选择与实验室功能相适应的安全设施、器材、设备,以便在发生安全事故后,及时对事故进行处理,降低影响与损失。例如,实验室中应用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使用中涉及到乙炔的燃烧,容易导致火灾隐患或爆炸隐患,因此,配合可燃气体报警器,在烟雾浓度超过预设标准上限后,可以发出警报并自动启动消防装置,在提醒实验人员注意安全基础上,也能够及时采取控制,抓住事故处理的最佳时机,抑制事故影响[9]。此外,安全管理设施需要定期更新与维护,因此,高校应设置安全实施维护与更新专项经费,以便保障安全设施稳定运行,真正在安全事故中发挥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从当前的工作现状来看,仍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因此,面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新要求与新挑战,高校应提升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明确各个责任主体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目标,以便学校能够完善顶层设计,构建综合性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为实验室的安全使用、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贺占魁,黄涛.综合治理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4-7.
[2] 郭晓琪.强化监控下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探析[J].求知导刊,2016,23(16):89-90.
[3] 樊成红,樊成丽,邢开宇,等.医学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应用初探[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2):73-75.
[4] 李帅.实行实验室安全督查制度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9):339-342.
[5] 赵明,宋秀庆,祝永卫,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策略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1):6-8,23.
[6] 王羽,李兆阳,宋阳,等.“双一流”建设视野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主动防御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2):8-10,17.
[7] 王虹,王军.基于“智慧校园”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2):49-52.
[8] 张庆,唐沈,朱宗强,等.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41(5):12-13.
[9] 李萌萌,陈为公,岳丽宏,等.基于COWA的高校工程测量实验室安全管理灰色聚类评价[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8,39(6):116-1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607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