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板桥席草产业化发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板桥席草是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特色农产品,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板桥席草产业发展缓慢。本文通过调查,阐述了板桥席草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了其发展优势和瓶颈,并提出了板桥席草产业化发展建议,以期为板桥席草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席草产业;发展;概况;优势;瓶颈;对策;安徽寿县
  中图分类号    F30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3-0232-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席草原产我国,栽培和利用历史悠久。目前我国席草种植主要集中于南方各地,种植面积常年约70 000 hm2,尤以安徽省居多,种植面积约45 000 hm2。席草主要用于纺织各种席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席草栽培和编织已是姑苏农户的一项副业生产,到唐宋年间,苏州的关席和江苏仪征的朴席被列为贡品。此外,席草还可用于编制草帽、草篮、提包、地毯等各种手工业品和工艺品。其纤维长、拉力强,可用于制造高级纸张,席草在医药上可用于制作利尿药。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板桥席草是当地特色农产品,20世纪60年代初引进种植,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板桥席草品种主要为蔺草,俗称灯芯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用蔺草编织的灯草席具有平滑光洁、凉爽吸汗的特点,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用蔺草可编出各种各样的纹理提花、绣花工艺,还有可折叠的旅行休闲席,方便外出携带,最主要的优点是性价比高、经济实惠,深受消费者喜爱。
  1    发展概况
  1.1    发展概况
  板桥席草产业在引进初期发展迅速,1984年种植席草的板桥镇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四大草席基地之一,板桥镇因而有“草席城”之称。2011年板桥镇因席草产业化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寿县唯一的产业集群化专业镇。目前,寿县席草种植面积达3 400 hm2左右,仅板桥镇席草种植面积就有2 000 hm2,辐射带动周边安丰塘镇、迎河镇等10余个乡镇种植席草,产业带动400余户贫困户脱贫。
  1.2    技术研发
  自2013年开始,淮南市科技局依托当地龙头企业为主体,利用3年时间在板桥镇实施了省科技攻关项目“地方优良席草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项目育成席草新品种板草一号,并且通过了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鉴定登记,平均产量达21 t/ hm2,比当地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宁波长种增产24.77%。同时开展席草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制定席草栽培技术规范2套,申请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该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通过两段育苗技术解决了席草种苗繁育难题,节省根苗农田,使收割的席草田能及时接茬二季稻。全镇种植席草2 000 hm2,节约出苗床用地134 hm2,所种植的席草按最低产量(15 000 kg/hm2)、平均价格(4元/kg)计算,单是节约出的这134 hm2苗床用地就能增收804万元。二是提高了席草利用率(有效草茎率)。板草一号新品种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促进了席草的生长发育,席草的有效草茎率较当地品种宁波长种增产18.27%~21.88%,平均增产干草4 213.5 kg/hm2,干草价格按照4元/kg计算,1 hm2增收约1.68万元,2 000 hm2席草增收3 360万元。三是聘请高级技术人员在全镇12个行政村开展技术培训共24期,约2 500人参加培训,提高了农民席草种植技术水平,促进了席草产业发展。
  2    发展优势
  2.1    自然条件
  席草是水生经济作物,可以利用河湖边荡田资源种植,也可大田栽培。大田栽培的席草收割后,可以再种一季水稻,能够有效缓解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土地的矛盾。栽培席草要求土壤耕作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结构良好、pH 值6~7、通气性好、阳光充足的壤土或砂壤土。席草与水稻实行轮作,席草收割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高,对水稻生长十分有利。板桥镇及周边地区位于天下第一塘——安丰塘灌区,水利条件优越,冲田、洼田多,土壤肥沃,土壤属于水稻土类、潴育型水稻土亚类、黄白土田土屬、黄白土田土种,土壤pH值5.9,含有机质22.49 g/kg、全氮1.4 g/kg、有效磷23.9 mg/kg、速效钾127 mg/kg,非常适于席草的生长。传统种植模式为水稻、小麦轮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拥有济祁高速安丰塘出口,东边毗邻203省道,镇内县乡道路以及村村通道路已经达到户户相连,运输便捷,产品能够及时外运销售。
  2.2    高附加值
  栽植1 hm2席草(本草)可产草22.5 t,获毛利润9万元,而同等情况下若种植1 hm2小麦,只能产6 t小麦,获毛利润1.5万元。加上秋季稻产量7.5 t/hm2,获毛利润1.8万元,一草一稻年收入为10.8万元/hm2,而一麦一稻的年收入为3.3万元/hm2,一草一稻年收入约是一麦一稻年收入的3倍,加工后产生的利润更丰厚。   2.3    规模发展
  板桥席草产业已经形成了千家万户种草织席的规模优势,部分地方形成了连片种植,已建立席草品种选育基地1.47 hm2、新品种展示园14.7 hm2、种质资源保存基地7.3 hm2、种苗繁殖基地136 hm2、高产和高效席草种植综合科技基地683 hm2,引进建立席草烘干生产线16台(套)。建立了席草产业生产技术服务、培训以及信息化网络系统等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席草产业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目前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大部分省、市,外销到日本、东欧、俄罗斯及阿拉伯国家。
  3    发展瓶颈
  虽然板桥席草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受国际国内经济市场影响,又加上人力资源、政策资金和新产品研发等因素制约,产业在种、加、销发展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3.1    市场环境
  草制品市场需求减少和多国实行贸易壁垒的冲击,给国内席草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危机。板桥席草编织品均为中低档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不足,在国内各地的竞争优势不明显,影响了广大席草种植户、编织户的生产积极性。
  3.2    人力资源
  板桥镇草席总体规模没有做大做强,席草种植的收割和烘干环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不足,席草面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据统计,最低谷时板桥镇席草种植面积不到460 hm2,目前虽然有所发展,但是与大规模产业链发展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3.3    政策资金
  席草加工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收割后的烘干或晒干工序,遇连续阴雨天气,必须抓紧烘干保存。然而,现有的烘干设备不能满足席草生产加工的需要。购置1台普通烘干机需要5万多元且不能享受农机购置补贴,除了贫困户有少量种草补贴外,其他农户种草不能享受补贴,这就影响了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和购机织席的积极性。
  3.4    新产品研发
  一直以来,板桥草席等草制工艺品的研发工作依然很薄弱,产品更新换代缓慢,几十年的重复生产大部分仍然采用老款式、老花色。没有相对独立的研发团队,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跟不上时代需要。
  4    发展建议
  寿县板桥席草产业是一个特色产业,在安徽省同行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产业链长、群众认同度高、发展潜力大、产品性价比高。做大做强席草产业已具备了一定基础,下一步要结合席草产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成熟的产业运行机制,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加速发展板桥席草产业。
  4.1    转变产业发展思路
  着力做好以“板桥牌”草制品为主要产品的文化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不断扩大板桥草席的知名度、影响力、辐射力。合理规划席草基地规模,重点培育一批席草专业村、组和席草加工、营销大户。加快推广蔺草,提高席草质量和产品档次,为研发和加工高档草席产品提供本地优质席草资源。以沿河、沿湖、沿渠、沿路为重点,推广集中连片种植席草和一草一稻的种植模式,提高种植业收入。更好地发挥农民席草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吸纳更多的种草户、加工户加入,不断壮大席草产业规模,为席草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
  4.2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抓好席草种植基地建设,注意培育席草种植大户,并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补贴,帮助种植大户做好土地流转的协调工作,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壮大龙头企业和培育加工大户,增强带动力。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其领跑作用。同时重点培育一批加工大户和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加工企业,将其培育成新的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席草加工规模化,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为广大席草种植、加工、销售户提供技术、资金方面的支持,将板桥席草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2]。
  4.3    增强政策扶持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席草产业的投入和帮扶,促使板桥席草产业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延伸产业链条。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健全席草收储机制,依托重点企业试行反储减压,加入农产品保险范围,减少农民种草风险。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将板桥草席产业发展列为各级党委、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分批次、分项目、有计划地给予资金扶持。建立席草加工机械购置补贴机制,加大席草产业项目資金扶持力度,促进席草产业的发展。优化人才环境,积极引进一批企业家、管理人才、工艺人才、外经贸人才,为席草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特别是要注意培育席草销售经纪人队伍,将懂技术、有能力、有头脑的能人选拔出来,促使他们去开拓更大的市场。出台激励政策,对新品种推广、研发以及创名、特、优产品有功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资金补助,对成效显著的种植、加工、营销大户给予适当的奖励[3]。
  4.4    做好产品研发工作
  走科技创新之路,积极参与产学研活动,依托高校、院所、龙头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主攻席草新品种选优、草制品研发创新。加强资金、技术、设备引进,借助招商引资平台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合资合作,培育主导、拳头产品。突出草柳编工艺,重点开发生产草柳工艺品、榻榻米草席、草制地毯及草绳制品等产品,走稳定内贸、突破外贸的发展经营思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利用碎草、废料积极研发生产草制床垫、草制枕头、草制拖鞋等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益,实现席草产品系列化。注重产业文化宣传,当地政府应结合席草产业及周边地区的区位特色、地貌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尽快制定、完善一套成熟的产业文化机制,打造特色小镇。利用网络、媒体及一些大型商业订货会的宣传和中介作用,向外界展示板桥席草产业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板桥草制品的知名度。充分发挥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的自助、服务功能,加强对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使其在席草种植加工、技术工艺和销售等方面进一步规范管理,推进席草产业的“四统一”,即统一品牌商标、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质监,避免行业恶性竞争,规范市场营销秩序。同时,政府要做好适当的引导工作,要对板桥席草产业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支持,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4]。
  5    参考文献
  [1] 鲍立凡.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
  [2] 霍家金,谢武.霍山、寿县农业支柱产业的选定与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6(10):31-34.
  [3] 杜化俊,谢武.寿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9):19-21.
  [4] 姚君泽.农业产业化及其推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7(1):22-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76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