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杂交油菜沣油73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杂交油菜沣油737为早熟类油菜品种。本文总结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并从适期播种与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与及时清沟沥水、加强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储存等方面阐述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沣油737的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杂交油菜;沣油737;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高产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6-0029-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沣油737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湘5A和6150R作为亲本选育而成的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1],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油2011015)。该品种为早熟类油菜品种,综合抗性较好,适应范围广泛,适宜在鄂、湘、赣、沪、浙、皖、苏等冬油菜主产区种植[2]。近年来,沣油737在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示范种植,表现出较好的丰产稳产性。
  油菜是繁昌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为了提高油菜的产量,当地积极引进综合性状优良的沣油737等油菜进行示范种植,综合表现优良。为了促进该油菜品种在繁昌县的进一步推广,现将沣油73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沣油737的特征特性
  幼苗半直立,子叶肾形,叶片颜色浓绿,具短柄;花瓣为深黄色;种子圆形,为黑褐色。平均全生育期217 d左右,株高平均154 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平均7.2个,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280个左右,角粒数平均18.9粒;千粒重约3.6 g。沣油737的抗病能力强,在长江中下游的试种中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效果。2007—2008年参加长江下游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经测产,平均产量为2 707.5 kg/hm2;2008—2009年继续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23.5 kg/hm2;2009—2010年继续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724 kg/hm2。2008—2009年参加长江下游油菜品种的生产试验,经测产,产量平均为2 620.5 kg/hm2;2010—201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446.5 kg/hm2。2009—2010年在长江下游种植经历了持续较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产量仍然达到较高的水平。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沣油737播种时间宜安排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对于稻套油菜,可在播种前3 d左右灌跑马水1次,确保在土壤墒情充足的情况下播种[3]。移栽油菜的播种时间在9月下旬,以9月20—25日为宜,苗床与大田的比例控制在1∶5~6,当苗龄达到30~40 d时进行移栽,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栽植方式不同,适宜的播种量也有差异。大田直播,播种量在4.5 kg/hm2左右;套播的播种量在9.0 kg/hm2左右;播种育苗移栽,苗床播种量控制在7.5 kg/hm2。
  育苗移栽时,大田移栽密度控制在8 000~12 000株/hm2,选择具6片真叶、长势健壮的幼苗进行移栽。移栽之前大田施入足够的底肥,将地面充分打碎、整平,开好“三沟”[3]。移栽时边起苗、边移栽,要求栽实、栽稳,如果苗比较大,要求深栽,移栽结束后浇水。直播油菜的密度控制在1.5万~2.4万株/hm2,如果播种时间偏迟,可适当增加密度,要求在3万株/hm2左右。直播油菜的间苗、定苗分别在小麦处于3叶、5叶时进行,如果播种时间在10月下旬后,则年前只完成间苗即可,定苗在年后完成。对于稻茬油菜,如果整地質量欠佳,可在移栽缓苗后中耕,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增温降湿效果,为小麦根系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中耕时要注意行间宜深、根系边宜浅。此外,还要重视培土、壅蔸等,使移栽幼苗的抗寒、抗倒伏能力增强。如果采取免耕移栽的方式,田间土壤板结、杂草危害较重,苗期要加强中耕除草工作。
  2.2    科学施肥,及时清沟沥水
  油菜移栽成活后,尽早追施腐熟的人畜粪7.5~15.0 t/hm2、尿素30~45 kg/hm2作为提苗肥,为冬前幼苗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条件。如果底肥施入不足、幼苗长势弱,则第1次追肥后2周左右结合实际需要再追肥1次。蜡肥可以起到较好的防冻、促使油菜苗春发的作用,可在12月中下旬将塘泥45~75 t/hm2、腐熟的厩肥22.5~30.0 t/hm2等作为蜡肥追施到田间。蕾薹肥在油菜生产中的作用比较关键,可以促使油菜尽早春发、夺取高产,结合油菜苗的长势以及天气情况,在油菜薹高12 cm左右时选择腐熟的猪粪水12~18 t/hm2、尿素75~90 kg/hm2等施用,如果苗的长势不佳、脱肥趋势明显,则尽早重施蕾薹肥;施肥方式可采用撒施、穴施,如果选择撒施,可适当增加尿素的施用量,控制在150 kg/hm2左右。
  春季雨水天气多,油菜田间的土壤容易板结,影响其透气性,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渍害。因此,要加强清沟排渍工作,及时将“三沟”清理好,确保各沟相通、排水畅通[4]。
  2.3    加强田间管理,为幼苗越冬创造条件
  一是覆盖。冬前用作物的秸秆、草木灰等覆盖在油菜苗上,一方面可以降低幼苗的蒸腾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保持地温,防止幼苗受到冷空气的不利影响。二是喷施多效唑。于12月20日左右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900 g/hm2,要求对准叶片均匀喷施,确保不漏喷、重喷[2]。三是尽早摘薹。如果油菜出现早花、早薹趋势,要实施深中耕处理,损伤油 菜的部分根系,避免其长势过旺[2];如果已经出现了早花、早薹现象,可在温度较高的晴日进行摘薹,并施入速效性氮肥。四是补充硼肥。于油菜蕾薹期至初花期选择在阴天10:00前或者17:00后叶面喷施硼砂3 kg/hm2,每隔1周喷1次,连喷2次,避免油菜花而不实。五是喷施生长调节剂。为了促进油菜由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阶段,可喷施农博士等调节剂,对增强油菜抗寒、抗倒伏能力有较好的作用,具体用法是将农博士与硼砂等混合均匀后喷雾[3]。
  2.4    病虫草害防治
  油菜生产中要注意菌核病、蚜虫以及杂草的防治。菌核病防治,可在油菜刚开花、开花盛期时喷施菌核净、25%咪鲜胺乳油750 mL/hm2等药剂;蚜虫防治,可喷施氧乐果、溴氰菊酯等。油菜田间的杂草危害较重,可在移栽后2周左右进行化学除草。如果田间杂草主要为禾本科类,可选择5%旱作风1 125 mL/hm2等进行防除;如果杂草类型主要为阔叶类,则可在杂草2~3叶时选择15%阔草克1 500 mL/hm2等进行防治;如果杂草为单子叶、双子叶混生,则可选择快刀1 500 mL/hm2等进行防治。
  2.5    收获储藏
  收获可选择机械或者人工的方式。机械收获,可在油菜成熟前1周左右喷施40%乙烯利4 500 mL/hm2,确保田间油菜籽粒的成熟度保持一致;人工收获则在75%的角果变黄时进行,尽早抢收、脱晒。当籽粒中的含水量降至8%以下时装袋储存[4]。
  3    参考文献
  [1] 高汉清,刘大锷,刘勇军,等.沣油737在桃源县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11):141-143.
  [2] 吴茂平,殷琴.沣油737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13(9):79-80.
  [3] 王宝强,陈烈光,吴燕,等.油菜沣油737在建德的生育表现及秋发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3(5):521.
  [4] 戚永明,孙志刚,史建中,等.杂交油菜沣油737在勉县的保优高产制种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6(5):1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16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