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及不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潘好国
摘 要 现代教学理念中比较推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很多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也在尝试使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该方式最明显的特征在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激发,从而学习潜力也得到充分挖掘。鉴于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及不足,后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研究生活化教学的教研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生活化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063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fe-based Teaching of
Moral Character and Society Classes in Primary Schools
PAN Haoguo
(Gansu Wuwei City Liangzhou District Gaoba Taizhuang Primary School, Wuwei, Gansu 733000)
Abstract In modern teaching concept, life-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highly respected. Many elementary schools are also trying to use life-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moral and social teaching. The most obvious feature of this method i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students' principal position, so that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an be stimulated and their learning potential can be fully tapped.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fe-based teaching of moral and social lessons in primary schools, and then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the shortcoming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ers of life-based teaching.
Keywords Moral Character and Society; life-based teaching; student-centere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1小學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呈现出来的优势
1.1 生活化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方面,生活化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的模式要求把课堂教给学生,学生能够根据学习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这种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释放出来,在积极交流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劲头会更足,学习效率自然不在话下。 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生活化教学中,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老师只在整个课堂中扮演辅助者的角色。学生完全依靠自身来发现问题,自行或与同学一起探究和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寻求老师或同学帮助、上网搜索等各种方式来寻求问题答案,这些自主探索问题的环节就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2 生活化教学能实现课堂同生活间的有效互动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得以形成不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知识讲解,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也能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教育起到重要作用。课堂是让学生接受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的主要场所,而生活却是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的重要地方。课堂和生活都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地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让课堂教学能够和生活教学之间形成有效互动。以生活实际为基础来设置教学情境,更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相似的生活情境中找到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相关内容。
1.3 生活化教学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课堂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沟通才能快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课堂上,老师的地位总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等内容牢牢根植在每个学生心中,他们眼中的老师是无法企及的,与老师进行交流时抱着小心翼翼的态度,生怕某些语言错误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使得师生间的交流缺乏效率,同时师生间的隔阂也会越来越大。生活化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者,这种模式给了学生本该有的尊重,学生和老师在地位平等的环境下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促进了课堂氛围的活跃性,同时也促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平等、和谐。
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呈现出来的不足
2.1 教学理念及内容比较落后
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科学的教学内容是确保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学有效展开的必备因素。而当前很多老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依然秉承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材内容,这不利于生活化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无法将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一方面,教学理念依旧比较传统和落后,对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极其不利。很多老师长期以来都是坚持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只重视知识灌输的机械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异常枯燥和单一,学生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来掌握教材内容,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会降低。而生活化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张让学生自行探索和感知学习和生活。可见,生活化教学的自主式理念和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理念是相互矛盾的。
另一方面,教材比较陈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严重脱节,导致生活化教学无法从教材中找到切入点。传统的教材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些知识具有普遍性特征,而实际教学中,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各不相同,这种一刀切的教材模式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化教学难以同普适性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契合,导致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无法得到发挥。
2.2 教学过程容易陷入形式主义
生活化教学模式不只是在教学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同时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当前一些老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只是从教学形式的层面上将某些内容照搬到传统课堂中,导致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陷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例如生活化教学中的一个方式是小品表演、模拟采访等内容,老师在展开“生活式”教学时,先让学生表演一段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小品,表演完成之后,老师便滔滔不绝地开始了他的教学,这样的课堂看似加入了生活化教学中的小品表演方式,而在表演之后,老师的灌输式讲解依旧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做法只是为传统教学裹上一层生活化教学的外衣,实质的课堂内容依旧是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这种浮于表面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2.3 课堂教学存在失控的可能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我管理及控制能力都比较弱,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课堂秩序。生活化教学主张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进而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地探究和学习。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老师不对教学秩序予以维持,课堂教学很容易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中,更有甚者,课堂教学会完全失去控制。比如有些学生会以合作探究为由,利用课堂时间与同学闲聊打闹,这样来看,生活化教学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的自由和平等反而助长了学生不认真学习的气焰。所以,如何合理把控生活化教学的度,是当前很多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老师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改進策略
3.1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生活化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学习课文内容,此时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滔滔不绝的灌输者形象,而是退居二线,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者,这样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和平等的条件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学习潜能也由此得到充分挖掘。例如在教学《日益富强的祖国》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行搜索一些图片、视频、新闻等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资料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一定会广泛搜集多种资料,例如有的学生会将他们全家去香港旅游时的各种照片拿出来分享,讲述他们眼中令人惊叹的香港景色,并分析祖国根据香港和内地的实际情况适时出台了一国两制政策,才成就了如今日益富强、两岸群众和谐统一的美好局面;有的学生会将他们小时候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拿出来对比,从生活环境、物质基础、人们的精神面貌等方面来描述祖国日益富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等,无论看待事物的角度如何,只要是课堂上拿出的资料及讲解的内容是反应祖国日益富强的相关内容,都应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此,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来挖掘出祖国日益富强的内涵,不仅能让学生对该堂课的内容印象深刻,同时,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成就了学生在后续的自主学习中的极大热情。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尊重的同时,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潜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3.2 实现课堂教学及生活间的有效互动
课堂教学与生活间的有效互动是确保生活化教学达到目标的重要基础。老师在教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思考如何实现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同时也能在实践活动中总结或验证所学道德理论知识,由此,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互相转化,才是提高生活化教学的重点所在。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大地妈妈》时,老师如果一味强调我们应爱护环境,爱护我们生存的大地,保护地球妈妈等理论知识,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单一枯燥,而如果老师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段视频,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视频前半段的内容中,行色匆匆赶着上班或上学的人们在边走边吃后随手将手中的垃圾丢在地上;汽车、公交车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大量的汽车尾气把城市的早晨弄得乌烟瘴气;海边一些游客各种自拍后将手中的道具随手丢在沙滩上;一批一批装满木材的大货车从森林深处驶来,他们将把这些木材送去做成一次性筷子、各种纸张等……视频后半段的内容中,全球变暖让人们在冬日看不到雪花;一片片的森林变成了荒漠;曾经擠满游客的海滩不见碧水蓝天,海面上堆满已经腐臭的垃圾;小鸟找不到他曾经居住过的树林……通过直观且生动的视频播放能够瞬间将学生的思想带入到生活中,视频中有学生经历过、见过的熟悉景象,无论是前段视频中的各种污染行为,还是后短视频中大自然给人类的回报,都能让学生快速产生共鸣,学生能将课文理论知识快速对号入座到生活实践中,也能在实践生活中找到课文理论知识的影子,从而真正理解了爱护“大地妈妈”的重要性。
3.3 实时把控课堂教学环境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和空间,并不意味着将整个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在学生自行探究、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应实时把控课堂教学环境,随时观察学生的自学动态,一旦发现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来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时,老师应立即上前给予引导和教育。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散漫行为,老师应及时进行督促,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时间的宝贵性,以此更快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以此让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 黄雅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教学探析——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草根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3):127.
[2] 罗丽珍.“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4).
[3] 陈娟.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之处[J].神州,2017(33):72-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20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