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新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与碰撞,高校对于学生的文化课程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的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作为最主要的文化课程之一,其不仅能够向学生传达基本的专业知识,而且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素养等产生影响。该文主要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汉语言文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多元文化背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b)-0114-02
  当前高校所开展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主要包括古汉语、现代汉语、民族汉语、实用汉语等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而在西方潮流文化不断涌入的现代社会,高校过于单一化、程式化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代表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基于此,教师需要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以保证学生汉语言文学理论、表达实践能力的提升。
  1  多元文化背景下漢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观念陈旧
  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教师仍旧秉持着“上所施下所效为教,养子使做善也为育”的教学观念,选择汉语言文学教材的理论知识,进行学生文学知识体系、思想观念的建构,不仅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也会使学生的汉语言文学课程学习缺乏目标。此外,课外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缺乏,以及网络汉语言文学教学资源的缺失,也导致教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无法将文学理论、社会实际等进行结合,由此造成汉语言文学课程的信息传达缺乏吸引力、感染力,所产生的课程教学效果也较差。
  1.2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
  在西方流行文化、拜金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则呈现出理论化、教条化的倾向,这也是汉语言文学内容被忽视的主要原因。传统汉语言文学课程中,存在道德伦理、父慈子孝等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虽然代表着正确的价值观念,但与西方流行文化相比过于陈旧与教条化。学生在开展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学习时,其不愿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背诵,而更愿意认同西方功利化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一味地注重理论性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的讲授,不仅缺乏汉语言文学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联,也使得学生所接受的汉语言文学内容非常空洞与苍白,无法使学生产生思想观念、情感表达方面的认同感。
  1.3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落后
  在东方、西方多元文化的发展背景下,不同地区文化的交融与联系更加紧密,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也更加强烈。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单一,与网络化社会的信息传播格格不入,也造成学生汉语言文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实效性较低。多媒体软件、PPT课件、课堂交流互动等教学模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使用频率较少,教师没有利用多种网络教学工具,对学生理论知识、语言表达实践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启发与引导,这不仅不利于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的展示,也不利于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上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方式的单一、落后,导致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其自主学习能力、文化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
  2  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策略研究
  2.1 构建具有时代性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
  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秉持着基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进行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建构。所以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观念,教师应结合古汉语学、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实用汉语逻辑等教学内容,进行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将汉语言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与当下社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进行有效结合,来提高学生汉语言内容学习的时代性、实践性。同时学生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应该针对高校制定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进行自身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实践应用学习计划的规划,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汉语言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另一方面又要与西方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运用现代化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文学内容的组织,才能有效提高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2.2 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首先,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讲授式的课程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概念性的知识内容,而是应采用思维导图、对话教育、阐释引导等方式,增加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联结与理解,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语言表达实践的认知与理解。其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方式方面,教师也要围绕学生这一教学中心,进行启发式、讲授式、讨论式教学形式的组织,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课程、讨论课程、实践课程,来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2.3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综合素质
  相比于其他的语言学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具有复杂性、枯燥性的特征,学生在汉语言文学内容的学习中,也容易产生懈怠、厌倦的负面情绪,因此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能力,决定着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质量的高低。在这一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情况下,高校需聘请专业的教授或专家学者,对教师开展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教学培训,通过汉语言文学理论教材、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增强教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信息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与临场发挥能力。
  2.4 强化汉语言文学实践、应用能力的教育教学
  在多元文化互相交融的现代社会,社会中的企事业单位不再以学生的专业理论掌握作为人才选拔或招聘的主要指标,而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这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教育中同样适用。所以高校教师开展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课程,需要从汉语言文学实践、语言表达等方面着手,增加文学阅读、口语表达、写作教学等课程,并将汉语言文学理论与社会实践进行结合,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人生观。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指派正反两方学生进行演讲与辩论,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与应变能力。
  3  结语
  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通常将注意力集中于教材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学习状况、职业发展的需求,这使得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效性较低。因此高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方面,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与学生在汉语言文学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展开广泛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深化对汉语言理论内容、表达方式的理解,激发学生汉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任务、学习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徐田.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96-97.
  [2] 樊德华.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J].课外语文,2017(2):5.
  [3] 李秀茹.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27):117-1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31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