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信念,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工作行为表现,是对手里活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对肩头事的敬业乐业、执着负责,对心间情的从容独立、宁静致远,这就是工匠精神。重振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信仰和根本动力。技工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刻不容缓。该文就技工院校为契合当下时代对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呼唤,着重体现自身在一线工作中“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高素质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a)-0240-02
1 工匠精神与技工教育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国工匠铣工李峰在父亲,“干活干活,干一次比一次活泛,干一次比一次灵活,干一次有一次的收获”的谆谆教导下,心细如发,探手轻揉,在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即使是5μm的公差,也“执拗”返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手里活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就是工匠精神。
《尚书》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胡双钱从1980年技校毕业后,就走进了上海飞机制造厂,成为了一名负责飞机零件加工的普通钳工。这一干就是30多年。他的专注造就了他打磨数十万零件无次品,手工磨件精密度堪比现代化制造机器的工匠传奇。“主一无适便是敬”,对肩头事的敬业乐业、执着负责就是工匠精神。
孔明道,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音乐人李宗盛入行30年写歌不到300首,“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对心间情的从容独立、宁静致远就是工匠精神。
奥运赛场上,健儿们全力拼搏,呐喊着“更高更快更强”。技能竞赛中,选手们求疵毫厘,勇攀技能高峰。世界技能大赛,作为技能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吸引着无数职业技能人才奋力拼搏,激励着他们不断向前,跻身进这最高荣誉平台展示和交流各国行业最优秀的技能水平。从2011年到2017年,中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凭借15枚金牌成功问鼎金牌榜,以15金7银8铜12优胜的好成绩稳坐奖牌榜首。其中,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获得者宋彪更是以参赛选手最高分获得了阿尔伯特·维达大奖。7年4届,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不同职业领域的年轻匠人们的技能成就。荣誉,低吟着这背后无数的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奖牌,凝聚着每个技能人才身上那熠熠生辉的匠人精神。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始终坚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為企业服务、为促进就业服务的办学宗旨,建国70年来,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了数千万计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劳动者。对一个贫困家庭而言,拥有了一个技工,就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对一个国家而言,当大量劳动力拥有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经济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2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
2.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厚植工匠精神培育土壤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是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以淮海技师学院为例,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围绕“德艺周厚”精神校训,以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为制高点,营造了内涵积极的学习生活环境。
还未踏进校园,便可遥遥相望在校园标志性建筑主体墙面的“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精神导向性标语。进入校园,在最夺目处可见凝聚工匠精神的代表之作鲁班锁雕塑。在院内最大实习实训场所,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的工业机器人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周围,以印刻匠人、匠心、匠技、匠路、匠梦,承载学院发展历史的5个华表立柱为中心的工匠广场是师生闲暇时的好去处。在所有学习场所,学院通过海报等形式宣传拥有相同教育背景但已经成长为大国工匠的先进人物,以及院内传承工匠精神的学生和教师代表的先进事迹,让榜样发挥力量,带动大家共同进步。
此外,学院还与市级相关单位联合设立宿迁市工匠讲习所,为宿迁市工匠提供交流、学习的场所,定期举办工匠讲演活动,让工匠精神扩大社会效应,让学生、教师近距离、面对面接触时代匠人,切身感受让平凡人不平凡的工匠精神。
2.2 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聚焦工匠精神素质生成
2.2.1 落实产教融合模式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方案提出了10项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就在其中。
以淮海技师学院为例,学院首先在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上,围绕省政府“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的相关意见,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现代服务四大专业群,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接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其次,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推进“三段式”,即将企业认知、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贯穿到学生学习的3个阶段,让学生走出去体验实际岗位工作,让企业名师走进来共同参与教科研重大项目建设,构建拥有第三方有效参与的内外结合、多元并举、客观公正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给教师、学生、学校、企业提供相对科学的、长远的评价意见。
除此之外,学院积极响应省政府关于实施沿海、江淮、淮海职业院校提升计划,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与苏南地区校校结对合作,通过“3+3”“3+4”等办学形式,发挥高职院校持续性、递进性的人才培养功能。3年中职学习实现不了高阶工匠的培养目标,6年的中、高职衔接学习却能为职业岗位大浪淘沙,输送能工巧匠的种子。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技工院校当充分利用,开展“工匠精神”的体验教育、实践教育与养成教育,使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受教育者成长、成才。
2.2.2 强化课程体系构建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急于开局之时,务必虑及善终;大凡成功之事,往往源于善始。
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去向以企业生产或服务一线为主,从事操作、运营、设计、制作、维修、检测等工作,但不意味着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单一的技术技能操作人才,他们同样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踏实肯干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即综合职业能力。
在技工院校实施构建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中,教学强调“工作”“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希望学生在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有规律的经历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过程控制—评价反馈等工作过程,实现其隐性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淮海技师学院在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之上,结合部分专业特点,推进单科精进教学改革,将工匠精神更系统地融入教学活动。单科精进注重学制内学习任务的串行,注重学生能力的层层进阶,无论是教师的教学工作还是学生的阶段性学习任务都更具有纵向的联系性。它要求学生把时间、精力和智慧集中专注在一项任务上,学习一点精通一点,让学习深度不断延伸。同时,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促进着自我激励的形成,让学生更有信心和愿望去进入下一任务的学习。
无论是一体化教学,还是单科精进教学,都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立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主动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世界技能大赛[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世界技能大赛/6906408?fr=aladdin.
[2] 李木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1-58.
[3] (日)秋山利辉.匠人精神[M].陈晓丽,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36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