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肖平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将网络环境所带来的便利性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类,实行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这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对提升学生计算机综合素养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基础课程 分层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c)-0166-02
分類分层次教学主要有教学分层和学生分类两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兴趣爱好与基础水平,来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要求,经过具体分析并加以分类,以促进每位学生的个人计算机素养有着本质上的提升,最终达到“无层化”的理想状态。
1 树立实践改革与教学目标
分类分层次教学法主要是依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与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为若干等级,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达到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或是教师将某一学科分为若干类别,依据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不同进行重点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 优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体系
优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体系可以从学科分层以及学生分层两个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兴趣、选择情况为基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首先是学科分层,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让学生对课程进行自主选择,必修科目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内容及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专业学习与探究;选修科目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该科目的兴趣,并以兴趣为向导来进行基础性的知识学习。其次是学生分层,在同一科目选择下,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有差异的,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在课堂可以提问综合性强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主要以知识点巩固与提高为主,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引导,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 在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坚持创新
3.1 坚持教学理念创新
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利于现代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早已被现代教育教学所淘汰,它只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我国教育更加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教育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坚持创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潮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把教学创新理念提上新的工作日程。
3.2 坚持教学方法创新
除了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外,教师还应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创新。由于分类分层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自己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为缓解这一教学压力,同时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创新。例如,在进行“计算机实训”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微课程来对学生进行分层录制教学内容,对于成绩薄弱的学生重点讲解基础性知识点,提问基础性问题;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将基础知识与提高知识相结合进行讲解,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给了学生一定的成长空间;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注重综合性和逻辑性较强的题目的讲解,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发散性思维与逻辑运转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对以上不同程度的微课程讲解,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此外,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微课的在线交流功能,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随时提问,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在线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答案,帮助学生解疑答惑。
3.3 创新教研方法
教研方法是教师经过多年工作经验总结的重要成果之一,但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学生在个人思想与行为上都会出现明显差异,因此,教师必须实时创新教研方法,紧跟时代与学生的发展潮流,把教研方法做到更加科学化、严谨化。与此同时,教师教研方法的创新要通过教学的实践来加以论证,以达到更好的创新效果。另外,还要积极开展教师学术讨论会或者通过教师网络交流平台,对创新教研方法进行充分沟通与探讨,对教研方法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综合评判教研方法创新的实用价值,激励教师在教研方法创新与改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精益求精。
3.4 创新评教体系
评教体系是对教师授课的综合评价,学校要充分利用评教体系,对教师分类分层教学改革成果做出具体评价,帮助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加以矫正,对教师在教学中的优点加以表彰,教师通过自我总结与自我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与个人综合素养。
4 在计算机分类分层次授课的基础上建立分层次授课体系
4.1 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
由于高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不同的要求,如何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获得实用性,已经成为教师对计算机进行分类和分层的重要依据。例如,首先把学校里的学生分为医学、非医学类别。再根据不同的科目大致划分了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及专业方向。然后根据具体科目要求的不同计算机内容对其进行仔细分类,以便在具体学习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专业技能。
4.2 计算机基础可分层次授课体系
根据同一专业内学生掌握的计算机基础不同,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设定“理论考试评价体系”“技能实训考核体系”与“学生晋级评测体系”,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个人计算机水平的全面提升。
5 结语
分类分层次教学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优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过程中,更要坚持全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国家、社会培养新一代的高素质医学类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素玲.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与实践[J].数字通信世界,2017(12):184.
[2] 蒋付军,韦燕.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类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5).
[3] 邹显春,张小莉,李盛瑜,等.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6):213-219.
[4] 穆华平,焦长义.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探索和实践[J].卷宗,2013(6):83-84.
[5] 聂晶.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3-46.
[6] 刘欣.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分层教学实证研究——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18(3):125-1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40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