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机械化粒收对育种目标的影响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通过对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难度及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特点的阐述,对培育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提出一些育种方面的建议,以期加速玉米机械化粒收的进程。
  关键词    玉米;粒收;机械化;育种目标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0-0045-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玉米是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升高。玉米机械化粒收是指使用玉米收获机械在田间一次性完成摘穗、剥皮、装车脱粒、秸秆粉碎还田或回收、籽粒烘干收获等多项工序的过程。近年来,随着玉米收割机的推广应用,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逐年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玉米机械化粒收的难度
  1.1    适合机械化收获籽粒的品种少
  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玉米品种不适合机械化收获籽粒,尤其是含水量高的品种。因为多数玉米品种熟期偏晚,需积温高,所以在玉米成熟时籽粒含水量很高,大都在30%以上,未达到机械化粒收和安全储藏的水分指标[1-2]。
  1.2    收获设备与农艺不匹配
  目前,农户种植零散,品种繁多,种植方式和播种机械多样,造成收获设备与农艺不匹配。多数玉米机械化粒收设备体积大,对玉米种植行距及水分含量要求苛刻,而适合我国现状的机械化收获设备较少。
  1.3    配套的烘干设备缺乏
  田间收获的籽粒水分偏高,在没有加工能力的情况下需要储藏。从目前品种的水分含量看,如果没有配套的烘干设备,玉米将无法安全储藏。
  2    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的特点
  2.1    脱水速度快
  长期以来,育种者和农民的目标都是产量,因而一般种植晚熟、极晚熟玉米品种,造成多数玉米品种在收获时含水量为30%~40%,有時甚至更高,导致脱水速度慢、籽粒破碎率高,易造成霉变,形成产量损失[3]。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业,具有作业时间集中、处理量大的特点,刚收获的玉米含水率高,需要经过晾晒或者烘干作业使玉米含水率降至安全储存水分以下方可安全储存。玉米果穗脱水速度即成为评价机械化收获玉米品种的重要指标,玉米品种的脱水速率受到重视并成为玉米育种核心指标之一。
  2.2    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倒伏
  玉米因抗倒伏性差、抗病虫害力低,造成倒伏、果穗下垂、脱落等严重影响机械收获,致使收获不彻底,田间损失大。因此,玉米机械化收获的首要条件之一为植株直立,品种茎秆坚韧,高抗倒伏。为了促进高产和抗倒性能的统一,矮秆耐密是未来品种发展的方向,根系发达强调的是品种气生根发达,抓地牢固[4-6]。
  2.3    紧凑型叶片株型
  玉米机械化收获较适宜于株型紧凑型品种,叶间距要求开阔,以满足通风透光条件。具体品种表现是茎叶夹角小(小于25°)、叶片上冲、叶片狭窄、株型和叶片间呈塔形结构。
  2.4    穗位适中,均匀果穗
  传统品种果穗大,增加密度后果穗大小不一,收获时给脱皮辊间隙调节造成不便,穗大的易将籽粒挤碎,穗小的易掉落。因此,机械化粒收要求穗位适中,利于机械抓穗,避免造成漏收;果穗以中小穗为宜;苞叶适中,便于剥皮辊将苞叶脱下,加快籽粒脱水速度;成熟的最后几天,苞叶自然松散开,易扒光;籽粒硬度高且籽粒在穗轴上有较好的紧密度[7]。
  3    育种目标
  长期以来,培育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的玉米品种一直都是育种者的目标,并为此下功夫,育出了一系列高产玉米品种,推动了我国玉米育种进程。特别是高产将是永恒的主题,是育种者主要的育种目标。由于这一历史背景,导致现有的玉米主推品种大部分没有考虑到机械化生产的需求,玉米主产区的品种繁多,参差不齐,不同品种的生育期、穗位高低、最适宜种植密度等均不相同,育种目标与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偏差是限制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主因之一。
  综上所述,适合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在高产基础上还应具备以下特征:品种熟期适中,以中熟、中晚熟品种为宜,籽粒灌浆快、后期脱水快;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活秆成熟,叶片掉落;穗位适中、整齐一致,果穗一致,苞叶长短适中、后期松开。
  未来,随着玉米品种的不断改良,籽粒直收将会逐渐普及,也将带来玉米育种水平的提升。
  4    参考文献
  [1] 佟屏亚.玉米全程机械化迈步最后一公里—机收籽粒[J].农业科技通讯,2016(3):3-5.
  [2] 沈海波,徐世艳,刘志全,等.吉林省玉米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发展途径探讨[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5):46-49.
  [3] 朱秋云,潘士荣,滕涛,等.我国玉米机械化生产对育种要求浅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5(5):10-11.
  [4] 肖万欣.辽宁玉米机械化生产现状和发展建议[J].辽宁农业科学,2012(2):55-57.
  [5] 尹晓红,刘中杰,杨晶,等.影响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质量因素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6(6):56-57.
  [6] 柳枫贺,袁克如,李健,等.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因素的分析[J].作物杂志,2013(4):116-119.
  [7] 吴志贤.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状况及措施[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2):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59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