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智慧宿舍管理的“互联网+”行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臣昊 彭波

  摘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一直是关系到学生在校安全和学习状态的重要学生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存在问题依旧较多。在如今“互联网+”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背景下,本文试图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从全员参与的模式、宿舍管理与其他学生工作联动等方面,探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如何借助时代、科技发展的推力向智慧化、互联网+方向改变,解决现有问题、完善教育功能。
  关键词:智慧宿舍管理;“互联网+”;全员参与;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2-0047-02
  1背景
  宿舍是大学生校园生活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因此,宿舍管理一直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宿舍管理工作中问题较多,而其教育效果也很有限。20世纪80年代之前,宿舍管理一般由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负责;90年代之后,高校的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介入学生宿舍管理成为主流,目的是为了加强宿舍的育人功能;2000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00】1号)。随后,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启动。如果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为了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办社会”的运行模式,那么,在如今“互联网+”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如何借助时代、科技发展的推力向智慧化、互联网+方向改变,解决现有问题、完善教育功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2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探讨“互联网+”下的宿舍管理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审视一下宿舍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直以来,宿舍管理工作烦琐、效果却一般,这和宿舍管理的模式和参与管理的人员等都有关系。
  2.1后勤社会化改革不彻底
  當初,高校后勤部门社会化意在借助社会力量,提高管理效率和规范管理方法,帮助高校教职工从烦琐的宿舍管理等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更专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职能工作嘲。但从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实施效果看,这个效果并不好。这主要是因为,学校无法脱手对学生的管理,反而增加了需要沟通协调的第三方。
  2.2管理投入大、管理效率低、管理满意度差
  学校职能部门、二级教学单位和物业多头管理,投人大、协调难、推动慢,又缺少得心应手的智慧化手段。而从学生的角度满意度查,他们关心的诸如硬件设施、宿舍分配难以满足,管理限制又多。
  2.3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几乎没有实现
  很多学生下课后选择窝在宿舍看电视、打游戏,甚至现在出现了有偿的外卖代送、快递代拿的不良势头。不管哪种情况,学生宿舍都几乎很少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3宿舍管理问题的成因
  宿舍管理问题的出现,与宿舍管理体制、机制、手段有关,也与不同时期在校学生的不同时代特点、心理特征有关。
  3.1缺乏机制创新
  囿于安全性、思想政治性的考虑,对社会物业的管理放权不大;管理思路残留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特点,在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暴露出种种不适合,更与这两年“互联网+”所形成的“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产生脱节。比如,大多数学校在统一分配宿舍床位时,为了表示对家庭经济情况不同的学生一视同仁和避免老乡结派等因素,因噎废食地将学生性格、生活习惯等个性因素摒除在宿舍分配的考虑范围内。
  3.2管理方法陈旧
  或由学校老师通过院系一班级层级管理,或由宿舍管理员按宿舍区域管理。以班级为单位的宿舍管理不够直接、效率不高;而宿管的直接管理又受限于宿管员自身的水平和素质,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粗放低效的特点。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注意到宿舍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开发或购买宿舍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但有两个问题欠缺,一是欠缺多系统联动,存在信息孤岛,甚至在某些管理方面还存在信息荒地,缺少数据。如能整合打通,既能方便教师和学生的统一账号管理,也可方便学校利用宿舍作为教育的阵地之一;二是移动性设计欠缺,移动性管理的开发考虑较迟、不够完善。
  3.3管理认识不足
  未对宿舍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阵地有足够的认识,对当代学生的成长环境、个性特性认识与时俱进不够。首先,集体意识减弱、个体意识增强,不服管又有大量个性化需求。其次,管理的效率低下、办事流程冗长与他们在日常社会中对市场经济因为竞争而效率提高的感知经验不符。此外,还有着00后独生子女的特点,依赖性高、较为自我的思考模式,虚拟世界的社交能力远高于真实生活人际交往能力等问题,都会在大学生的宿舍生活中产生大大小小的问题,造成管理上的障碍。
  4智慧宿舍管理中“互联网+”行动的基本思路
  智慧宿舍管理是“互联网+”时代,基于完善的硬件网络,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管理新形态,为后计划经济特色的大学宿舍管理提供了一个发展和革新的契机。一方面,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为宿舍管理制度建设解放了禁锢的思路,同时与在校生的成长环境没有脱节;另一方面,智慧化和“互联网+”可以为宿舍管理和教育提供技术手段。
  “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宿舍管理应该将以下三个问题纳入考虑范围。一是如何将原本烦琐、易出错的人工管理工作信息化;二是如何顺应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学生特点搭建智慧化的软件平台,开展宿舍管理工作,需要考虑学生的思想特点、学生对信息化事务的使用习惯特点,比如利用微信平台延伸部分工作的开展;三是如何与学校现有其他信息平台相融合,将宿舍切实地作为学生教育的阵地之一,通过宿舍管理,同步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
  4.1全员参与的“互联网+”宿舍管理
  宿舍管理的全员参与指的是学校、二级学院、学生、物业、家长共同参与下的宿舍管理。在“互联网+”时代,这在技术上完全可行,在理念上也加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管理上更透明、沟通更顺畅。   学生自治。通过专门的学生自治网络平台,在学生内部完成可匿名的卫生自查、隐患自检、选举投票、建议留言等,帮助形成宿舍生态文化;在线上拓展一卡通柜员机等实体设备的功能,方便学生生活。
  校方管理。通过互联网平台,老师对学生宿舍自治过程掌握分析,便于实施监督,并进行行为或舆情的引导;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管理学生的节假日住宿情况、处理走读调宿申请等;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推送住宿小贴士,比如根据天气进行置衣提醒。
  家长参与。在定制的宿舍管理互联网应用中开放家长权限,可实名注册,凭孩子的姓名和身份证号查询孩子的住宿费缴纳、所住宿舍卫生和宿舍活动参与情况等,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
  4.2大数据支撑的智慧宿舍管理
  借助互联网,搭建云平台,利用大数据,主要可以为智慧宿舍管理完成分析预判预警和多方数据支撑。
  4.2.1基于信息化采集分析的智慧住宿数据预判预警
  通过电子化的标准心理测试摸查、生活習惯问卷调查,可以及时摸底00后学生的人群特征,预判其行为特征,及时调整宿舍管理工作方法、目标等;也可以根据调查分析得出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需求,比如作息习惯,作为分配宿舍或者调换宿舍的参考。
  实现预判预警的前提是有一定的数据模型基础,可以通过对在校生凋研采集、提取分析形成。之后的工作中,定期或有需求时采集新数据,就可以对比数据模型实现预判或者预警。同时,新数据中的新特征趋势可以修正原有的数据模型,使其更好的指导以后的宿舍管理工作。
  4.2.2依托数据共享的学生工作多方联动智慧管理
  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让各类学生工作数据共享成为可能。在共享数据的基础上,智慧宿舍管理工作可以和其他学生管理工作联动开展,让一些设想具有可行性。比如,借鉴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入学第二年开始的校内住宿申请需根据前一年满足学分或者社工小时数的做法,再根据中国实情进行调整,我们可以将住宿费改革与学风治理相结合,根据学生前一年的上课出勤、学分获取情况,折算出弹性的住宿费用;也可以将学生参加住宿区的公益工作计算社工小时,抵扣部分学分或者部分住宿费;又或者参考中国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学费政策,设置专门的奖学金用以抵扣部分或全部住宿费用。这些设想既可以缓解部分同学的住宿费压力、减少住宿费拖欠现象,又可以推动学风治理工作。
  将智慧宿舍管理工作与其他学生管理工作结合可以借助其他工作提高宿舍管理的效率,也可以借助智慧宿舍管理推动其他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突破原先割裂的管理思想,也是符合以人为本,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作为整体看待,推动其全面发展。
  4.3互联网娱乐拓展智慧宿舍文化建设
  利用互联网开展宿舍文娱活动,例如第二课堂教学视频、雅室摄影比赛等,可以顺应现在学生经常使用互联网消遣的习惯,提高文娱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同时,作为线下文娱活动的线上延伸,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
  5小结
  宿舍管理中的一些时代遗留特色受政策影响,并非一朝一夕、以一校之力可以改变,但是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我们可以缩小管理理念和学生思维的差距;同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家长都能或多或少参与到智慧宿舍管理中去,可以实现综合分析、预判预警辅助智慧宿舍管理工作,也可以与其他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既能丰富管理手段,又提高了管理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84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