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针对目前传统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中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始终以企业研发项目为依托,坚持了“应用型”这一导向,紧紧瞄准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为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2.025
Research on Graduate Training Mode of Vehicle Engineering
Degree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IU Xin[1], GUO Lingmin[2]
([1] College of Automobil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2] Hunan Geely Automobile College, Xiangtan, Hunan 411100)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vehicle engineering, a new training mod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vehicle engineering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constructed. This model is always based on enterprise R&D projects, adheres to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orientation, closely aims at the demand changes of the talent market, lay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n vehicle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 vehicle engineer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mode
積极发展本科生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本科生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1-2]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基础环节,面向专业与行业领域开展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本科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3]
车辆工程专业发展目标是培养直接面向汽车行业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本科生除了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了办好汽车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才培养为突破口,以企业的研发项目为依托,注重本科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意义在于:
(1)满足汽车行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市场背景的角度看,持续的经济增长与繁荣使得汽车行业潜力巨大。但从国际横向的角度比较来看,我国目前从事汽车行业的人员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对推动汽车行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2)改革汽车类专业本科生人才的培养模式。往年的车辆工程类专业本科生人才的培养模式基本上是着重强调本科生在理论和学科方面的能力,对工程应用和实践方面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其工程实践应用方面的培养方法途径也只是通过模拟来完成、而直接通过项目驱动的则很少。但是,以“项目驱动”作为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与切入点,这是今后汽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总趋势,其研究成果对汽车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实训基地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1 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和企业在联合培养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人才方面已经形成了以“双导师制”为指导,以“基地合作培养”为依托的培养模式。然而,众多调查与研究也表明,这种培养模式由于企业导师的指导力度不强和校企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学生基于工作实际的培养力度不够,本科生培养趋同于学术化等问题。[4]而具体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高效和企业对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存在差异,导致双方貌合神离。目前有不少高校或是企业,对本科生的认识还未深入,很多高校对培养本科生的模式还停留在学术本科生上,依然按传统本科生培养模式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而企业本身最关心的是企业利益,将企业联合培养的本科生与产、学、研合作混为一谈,而对于本科生是否能够很好地完成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并不是特别关心。[5]正是由于高校和企业在联合培养本科生时缺少项目联动,导致人才培养的认识差异,造成了校企合作实践运行情况异化,从而导致校企双方貌合神离。 (2)“双导师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付诸实施,制约着校企合作关系的稳固发展。导师是确保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目前学校的老师大多数来自学校,有的从未在企业、工厂一线工作过,从而缺乏对本科生培养模式的认识,同时实践经验相对匮乏,对操作性较强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另外,在导师层面,尚未对本科生教育形成完整准确的理解。 [6]同时,很多企业导师都是“一肩多挑”,既是企业行政领导,又是企业技术专家,由于工作繁忙无法与本科生在学术上进行长时间的交流,导致大部分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部分企事业单位甚至认为接受高效本科生实践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又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不愿接受学生进行实践。校企双方因无项目联动,从而制约着校企合作关系的稳固发展。
2 改革方案
目前車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明确校企联合培养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2)如何加强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的实践经验和培养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能力。综上分析,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1)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秉承“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聚焦人才培养需求,积极探索共同发展的汇合点,依托行业、企业的实际问题,以科研和生产实践作为项目驱动的源头,根据行业或领域职业岗位(群)人才市场的需要,分析确定人才所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素质,据此制定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并设计项目驱动创新课题。项目课题的设置是该行业技术创新的应用研究项目,能实实在在的解决企业中所面临的技术难题。这些项目都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技术路线、研究背景和应用价值,能够确保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2)通过召开定期项目研讨会,使校内导师、本科生、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度沟通与信息反馈,实现培养方案与项目的探讨和修正。校企联合开设的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基地应该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以便更好地为学生集中培训和集中管理创造必备的条件。企业开设的实践基地,应包含有多层次科研合作、丰富的就业与教育功能。
(3)对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课题体系进行优化和改革。其课程的设置不但要区别于传统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还要体现其工程应用和工程实践两方面的特质,从而形成具有工程背景的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4)继续推进“双导师”制的实施,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观念深入人心,有针对性地实现“教师”到“工程师”的转变。比如,可以青年教师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与工程管理,在积累工程实践经验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工程素质和教育能力。同时,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从企事业单位外聘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专家担任专、兼职导师,从而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校企联合中,企业导师作为教学实践的引导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切身参与实践活动,督促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实践精神。
(5)改革导师责权机制,改变原有的导师终身制,加强导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培训,改革导师评价标准,提高导师指导能力的考核比例,建立严格的企业导师考核制度和退出机制,以提高现有导师的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能力。
3 改革效果
(1)突破了传统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教育模式的局限,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并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
(2)以企业项目驱动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本研究体现了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教育紧紧瞄准社会需求变化的理念,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
4 总结
本论文以科研和生产实践作为项目驱动的源头,根据行业或领域职业岗位人才市场的需要,分析确定人才所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素质,据此设计项目驱动创新课题,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项目驱动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应用实践技能培养为主导,实现新经济时代汽车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论文资助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1617, 2016326)“基于车辆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本科生学习满意度调查与反馈机制研究”;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6B074);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8C1389)
参考文献
[1] 王世勇,董纬,郑俊生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估方法研究与实践.人才培养和机制创新,2016.3:15-22.
[2] 李华锋.在校本科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调查.科技信息,2008.5:139-140.
[3] 彭胜男,于婕.本科生专业满意度调查研究与认知分析.高教高职研究,2011.10:223-225.
[4] 樊明成.我国本科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分析.教育教学月刊,2011.10:43-47.
[5] 汪雅霜,杨晓江.高水平大学学生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77-82.
[6] 汪雅霜.本科生学习投入度的实证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3.1:32-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95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