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建构主义的行动学习对提升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只有处于“学习态”,才会吸收和转化教师所教知识。文章分析了建构主义理念、行动学习与建构主义的关联,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以“数据通信”课程为例,提出了行动学习的五步法,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知识的吸收,具有较好的复制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建构主义;行动学习;学习能力;五步法
  1 现状分析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体现了国家层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生产、服务等一线工作岗位培养层次高、技能熟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愈发重要。笔者从事高职教育十余载,根据一线教学经验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风貌,成为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具体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差、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表面是学生的原因,实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有很大关系,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脑科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导致重知识的讲解(内容)、轻知识的吸收(转化)。本文重点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的行动学习法,可提升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2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基本假设是:受教育者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呈现信息和情境,抛出问题引发讨论,学生在争鸣中做出决策。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能做的只是给学生信息、场景,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和预习所获,对信息、场景进行意义的建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结果,课堂上教师需营造方便学生建构的氛围和情境。
  建构主义崇尚教师帮助学生构建新知,为此教师需将学生置于场景之中,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给学生输入相关信息,提供相应的思考工具或流程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研讨协商,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评价以及高级思维活动,协助学生来完成建构。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催化师,具有辅助性。
  建构主义基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需给场景(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易懂化)、抛案例,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这种方式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缺点。基于建构主义的思想,也决定了设计课程的模式[2]。
  3 行动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落地的“利器”
  中共中央印发《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提到,加大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充分研究案例式、研讨式、模拟式、体验式教学,探索运用访谈教学、论坛教学、行动学习、翻转课堂等方法。成人教育领域逐步重视知识的“吸收和转化”,对于高职教育也是很好的借鉴。目前部分高等教育学校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推广行动学习,甚至高中的一些课程也在推广,效果甚好。
  建构主义强调学员是学习的主体,行动学习恰恰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张学习者当老师,老师是催化师。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信息发布者,学生因为有老师的传授,就不用动脑筋,有之以为利,老师就要求学习者“按课堂讲的做,保准没错。”学习者自然就不动脑筋了,停止对自己大脑的开发,按照老师讲的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教育的目的就是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传统课堂“满堂讲”的做法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学習者在学习中是被动响应,因此阻碍了学习的主动性,造成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
  行动学习能有效促成知行迭代循环。库伯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分4个阶段: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积极实验,这4个阶段会形成一个经验—反思—抽象—实践的闭环。行动学习恰恰促成闭环的循环,促使人们通过对具体经验的反思,形成规律性的认识,用规律性的认识去指导实践,通过实践经验验证规律性认识,继而再反思,对规律性的认识进行修正和改进,再用修正和改进后的规律性认识去指导新一轮的实践,如此往复[3]。
  4 实践探析—以“数据通信”教学实践为例
  瑞文斯首次提出:AL=P+Q。AL指行动学习,P是结构化知识,即学习者已经成型的思维方式和做事习惯;Q是指富有洞察力的问题,认为人们是通过提出富有洞察力的问题来挑战先前的结构化知识体系,从而修正和发展出更高版本的P。后来人们在瑞文斯的公式基础上又加了两个变量,R和I,R指反思,I指执行、行动。因此行动学习公式:AL(行动学习)=P(结构化知识)+Q(有价值的问题)+R(有关联的反思)+I(有计划的行动)。
  为了使问题具有针对性,要根据就业需求,准确定位专业,确立岗位群,对岗位群进行企业调研,统计调研结果,确立具体的岗位能力要求,包括专业技能点、专业知识点、技能、知识提升点等,确立该岗位对试点课程(群)的要求(含理论、实操)。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形成可操作的课程内容,形成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初稿,邀请行业内知名企业专家给予指导,根据意见加以修改,然后基于建构主义的行动学习法(五步法)进行课程设计应用于教学实践,既确保了知识与岗位的高度对接,又保证了知识的充分吸收和转化[4]。
  首先,课题组以简单的模块切入建构主义,如“数据通信”的岗位认知、数通产品的故障分析、小型局域网的组建等,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其次,老师在前期需做大量的准备,课堂抛出问题,给出场景,提炼各小组在建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启发,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让学生分享基于建构主义的行动学习和传统教学(理论、实践)所得的收获比较。
  以下是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得出行动学习五步法[5]:
  第一步,澄清问题。具有3个原则:聚焦、标准、范围。要解决什么问题是聚焦;解决问题要到什么程度是标准;问题所涉及的领域是范围。澄清命题最好的方法是提问,通过提问确立讨论焦点、范围和标准。   第二步,分析問题。分为两个阶段:充分表达阶段;激励学生在组员的分享启发下,对研讨主题进行补充、延伸、质疑、反思、连接、分析阶段。
  第三步,归纳排序。对收集的观点进行梳理,使其有秩序,常见的分类归纳工具有鱼骨图法等。
  第四步,形成方案。通常要发起者参与,行动学习小组将本组方案向发起者汇报,发起者提出的质疑,汇报者要予以解答,类似于答辩。
  第五步,行动计划。方案形成之后,要有具体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可以分成不同层面,不同角色的行动计划可以不同。行动学习最可贵的是先通过共同的研讨学习达成共识,然后制定共同的行动计划,促进共识执行,进而推进质的提升。
  为了使以上5步得到充分的应用,课题组设计结构化的研讨:
  (1)独立思考5 min。要求各组成员(5~6人)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核心观点写在即时贴上,每个即时贴只写一个观点。
  (2)每人分享2 min。从组长的左手边开始,每人用3 min的时间在组内分享和阐述观点,其余组员不得中断,有意见或建议可以先记在即时贴上。
  (3)思想碰撞10 min。小组内自由讨论,每个人都可以在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桥接、延伸、批判。
  (4)形成结论8 min。组长带领组员归纳总结出本小组研讨的结论。
  (5)小组汇报(阐述对问题的理解)。汇报时间为5~10 min。
  通过岗位分析,提炼出模块化知识点,确保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部分模块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的行动学习法,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对知识的吸收较快,深受学生喜爱。
  5 结语
  行动学习法源于欧洲,在各种管理部门的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将其应用于高职学生的课堂教学,目前处于尝试和发展阶段,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取决于催化师(教师)的素质(含提问技巧、问题设置技巧等方面),学习者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学校的硬件建设(互动式教学场地)等,但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合理运用行动学习的技法,最终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教学改革的质量。
  作者简介:李荣芳(1979— ),女,陕西岐山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数据通信,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沙永宝.“建构主义”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科教文汇,2019(9):55-56.
  [2]张京毅,张震.行动学习在高职学生课堂教学阶段的应用研究[J].职业,2018(30):84-85.
  [3]周浩.行动学习在地方高校学生KAB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8):149-151.
  [4]王岚.让行为主义让位于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浅议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信息,2011(21):5-6.
  [5]李蕾.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49-51.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by the constructivism-based action learning: taking “Data Communication” of the course as an example
  Li Rongfang
  (Shaanxi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From “want me to learn” to “I want to learn”, only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state”, teachers teach knowledge, students will absorb and transfor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uctivism concept, action learning and constructivism, and takes the course of “Data Communication” as an example, puts forward a five-step method of action learning, which greatly enhances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promotes the absorption of knowledge, and has good re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value.
  Key words:constructivism; action learning; the learning ability; five-step method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96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