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全面地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该文主要阐述了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了当前在心理健康档案管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档案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b)-0224-02
1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健全发展。其具体目标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增强自我调节、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让他们尽快摆脱困扰,适当进行自我调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正确使用就是为达到以上目标而服务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测试与调查而建立起来的,从中我们除了能了解每一个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还能总结出不同大学生群体在心理健康中存在的共性以及差异性问题,为心理研究提供大量客观的第一手材料。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发展特点及现状,让教师尽快熟悉和了解学生,提高工作效率,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宏观决策依据;同时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能够对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及时地干预或转介,做到防患于未然。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的现状
2.1 重诊治轻发展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存在重诊治、重障碍咨询、重事后处理,而轻心理预警、轻发展咨询的问题。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借由心理普查时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但目的是为了筛选出部分有问题的学生,而对于大部分心理状态良好的学生,是缺乏后续跟踪记录的。这说明许多高校对于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目的性都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并未意识到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是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服务的,是服务于全体大学生而不是少数问题学生,是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开发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而不只是为了发现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2.2 知情同意权缺失
在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过程当中,大部分高校都是强制安排了心理普查,进行心理档案资料的建立,并未提前解释或告知学生有关心理普查的相关内容及心理档案建立的意义,更未获得学生本人的认可。因此会导致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原则缺乏了解和信任,担心档案的建立会影响到学校和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甚至担心自己隐私资料的泄露,从而产生抵触心理,或在普查的测试中,不能诚实地进行作答,存在掩饰现象,导致测试结果为无效问卷,缺乏参考价值。
2.3 缺乏系统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来源相对比较复杂,从结构上来看,既应有新生入学时的资料情况,也应有在校期间的相关动态信息;既要有心理普查时的相关数据信息,也要有心理老师、辅导员、任课老师、朋辈的描述性记录,以及学生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评价、对未来的期望等。然而目前对这些材料的系统化收集做得还不够全面。另外,在心理普查进行资料建档的过程中,难以做到100%全员参与和100%的有效问卷,因此会造成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空白与缺失。
2.4 缺乏動态性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很有必要定期进行心理测试及后续的跟踪研究,不断丰富、更新心理健康档案,为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轨迹提供资料和数据支撑。而当前高校在心理健康档案的动态更新上存在着严重不足,更新速度慢,资料搜集简单,缺乏完整性,不能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状态上的变化。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措施
3.1 端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和使用目的的认识,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智德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能让我们方便快捷地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成长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同时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积极调适并发展自我,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2 关注大学生主体的个人诉求,保障知情同意权
在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的过程当中,应该做到尽量保障大学生的知情同意权。第一,学校需告知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及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目的和意义。第二,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具有知情权,在本人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资料的填写。第三,对大学生的相关资料信息务必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这样才能够取得学生的信任。
3.3 规范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丰富资料的搜集渠道
心理健康档案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基本资料,由历史资料和现状资料构成,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习情况、个人日常行为表现以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有关学生心理状况的资料,主要包括相关心理测验结果、个别咨询记录等。同时,在收集心理档案资料时应将将量化资料与非量化资料相结合,并应结合多种研究方法,例如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作品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实验法等。
3.4 加强心理教师与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定期更新与完善心理健康档案
仅靠心理教师的力量去建立全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显然是不行的,除此之外,还需要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家长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各任课老师和行政、后勤部门的配合,方便心理教师开展心理普查、收集资料、约谈学生等工作,并有责任在必要时为其提供帮助,以便其能够不断完善心理档案的内容,实现定期更新资料、动态跟踪的目标,让心理健康档案充分发挥其效用。
参考文献
[1] 聂振伟.正确认识和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档案建立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63-67.
[2] 谢小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价值与途径[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6):198-199.
[3] 叶承伟.高中生心理档案建设的问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16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