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3+4中职-本科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3+4中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既满足了中职教育高层次发展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多样化的需求,也是解决企业对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该文针对长春师范大学与长春职业技术学校就交通工程专业进行3+4中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项目,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希望能对3+4中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项目的持续优化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3+4中职-本科  交通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b)-0107-02
  2010年,中央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国务院组织六部委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2016年,吉林省教育厅委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吉发[2014]22号)印发了《2016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探索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成长通道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的适合吉林省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人才选拔方式。现阶段该省实施的中职与普通本科3+4衔接试点学校34所,分段培养模式是面向取得较好成绩的初中毕业生,在完成中职阶段学习3年并符合条件,由中职学校颁发中职毕业证书,转段考试升入衔接本科院校修满4年并符合毕业要求,由本科院校颁发毕业证书、学业证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于2015年5月发布了中国版的“工业 4.0”计划——《中国制造2025》,希望借此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因此国内产业的升级调整势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队伍的支撑。然而当前国内的工程技术型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笔者学校与长春职业技术学校以交通工程专业进行3+4分段联合培养的模式,符合中国制造2025的培养要求,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教学理念。该文诣在结合该校3+4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情况,对科学的构建3+4中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从而增强该省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1  3+4中职-本科交通工程专业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1 确定3+4中职-本科交通工程专业分段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是培养能够从事某种职業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本科教育则是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深入了解职业行业规范,明确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目标定位,体现职业教育特色[2]。因此,经过广泛调研行业需求,结合专业特色,反复与衔接专业教师共同探讨,确定交通工程专业3+4中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目标为:该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轨道交通管理与控制、设备维修与检测、运营服务与组织等方面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立足吉林,面向全国,能够从事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信号控制、设备检测与维修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2 构建科学的3+4中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统筹科学安排,完善中职、本科衔接的课程体系。将中职阶段和本科阶段的教学内容放在同一体系中,设置理论够用、技能突出、分段实施的课程体系。中职阶段的课程打基础,本科阶段的课程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环节都要注重与中职阶段课程内容的衔接,达到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校校、校企合作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为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由于3+4中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的两阶段培养模式,因此课程的设置与改革尤为重要,课程安排以企业需求为主,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课程开发多元化。根据该专业培养目标,参照交通工程专业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企业工程技术专家、职业教育专家和学院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经过反复研讨和论证,制定满足企业需要、岗位需求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增设轨道交通设备、轨道客运管理、轨道交通服务礼仪、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等课程,增大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课程的比重。
  (2)课程结构模块化。打破传统的课程结构框架,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将课程结构根据不同课程性质划分为若干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技能教育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综合实践教育模块。不同的教学模块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教学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3)课程考核过程化。课程考核能检验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的方向。传统的培养方案中课程考核方式大多为:考勤成绩占20%,期末卷面成绩占80%。这种缺乏过程性考核的方式使学生过多注重考勤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不符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应针对课程的不同性质,提出不同的考核方案,提高过程性考核的比重。例如,在讲授《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中,安排了8学时的项目式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查阅相关文献,制作PPT进行汇报,因此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改为:出勤成绩占10%,完成作业质量占10%,汇报情况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50%。经过这种考核方式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1.3 构建工学融合的3+4中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教学体系
  实践环节作为连接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工程能力的关键环节。将交通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企业的用人需求引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实践环节,通过这种实践环节的设置既夯实了学生较为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体现了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的综合。例如,在学习《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列车运行图铺画课程设计》及《行车及调度模拟实训》,不但能让学生吃透书本知识,还能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1.4 构建完善的3+4中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通过实践环节加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开放实验室、互联网+等项目,以比赛小组的形式,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动手实践,以实物、论文、产品说明书或研究报告等形式进行汇报,获得创新创业学分,还可以根据项目的优秀成果进行毕业设计改革。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办公软件操作能力,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也达到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
  1.5 构建系统的3+4中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
  笔者学校经常与长春职业技术学校衔接专业教师沟通交流,成立校校合作培养教学工作小组和校企合作质量监控体系,共同探讨两阶段衔接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互相听课及时了解学生在两个阶段的学习动态,转段考试的监督机制采取校校专业教师抽取的形式,并对学生进行现场打分,保证转段考核的公正性。定期开展教师、学生座谈会,听取在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在反馈机制的基础上,共同交流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決措施,及时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优化培养模式。建立行业企业、学校、用人单位等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进行评价,进行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践教学条件和管理制度的循环改进[4],通过校校共同探索3+4中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课程建设,共同参与对教学过程、转段考核等方面的评价监控机制,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1.6 构建合理的3+4中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笔者学校十分注重加强与合作院校专业教师队伍的沟通与衔接,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积极引导中职、普高和企业共建教师培训基地,实现合作院校教育资源共享。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专家负责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教师、“工程师”为一体。
  2  结语
  3+4中职-本科交通工程专业已有2017、2018两届学生在该校就读,交通工程专业后段(3+4)人才培养方案也已实施2年,实施效果较为理想,中职和本科阶段分工明确,较符合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该文对两年来的人才培养实践进行总结,以期能对3+4中职-本科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杨铎,宁永红.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的现实思考与实施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6(10):20-24.
  [2] 蒋学华.“3+4”中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临沂大学学报,2016,38(5):129-134.
  [3] 魏效玲,宋明晟,侯自敬.“3+4”中职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1):99-101.
  [4] 宋奇吼,李学武.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分段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12):26-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17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