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元化过程性考核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严格加强本科生学习过程管理,加大过程考核成绩比重”是教育部文件一项基本意见。针对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本文以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为例,探讨了过程性考核教学改革思路,将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有机融合,提出了多元化过程性考核方式,实现理论知识的纵深内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多元化:过程性考核;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6-0180-02
  1概述
  近年来,为提高本科课堂教学效果,各高校开展多维度的教学改革:推广小班化教学、翻转课堂,采用MOOC、SPOC网络平台辅助教学等。这些教学改革关于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探讨居多,课程考核方式的成果性经验探讨则相对较少。
  “新时代高教40条”第12条明确提出加强本科生学习过程管理[1]。为贯彻新高教40条文件精神,深化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严格过程性考核,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校制定了相关的实施细则。本文依据学校实施细则,针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提出多元化过程性考核方式,将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有机融合[2]。
  2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2.1基础类课程内容庞杂,传统考核方式影响知识的纵深学习效果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主要授课对象是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新生。此类课程教学内容庞杂、覆盖面广、学时有限[3],对于硬件工作原理、网络工作原理、计算思维等概念性强的抽象知识,在短时间内学生不一定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计算系统的思维,使学生能更好把握计算机体系脉络,但传统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因此在期末考试中不得不舍弃某些繁难又重要的教学内容,这样会影响知识的纵深学习。
  2.2传统考核模式固定,难以客观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不能科学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目前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主要采用期末集中考试结合平时表现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成绩一般占80%以上,甚至100%。期末考试题型固定,重难点变化不大,侧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部分不注重平时学习的学生,为应付期末考试,考前针对往年考试重点死记硬背、突击学习。这样的短期突击,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肤浅,易学易忘。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又难以给出定量评价,不能及时体现平时学习效果,导致最终考核成绩难以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足以科学考查学生创新性、个性能力和综合素质。
  2.3过程性考核的缺失,制约教育质量的提升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重要一环,应该注重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但实验教学环节管理较为松散,相应的督促和激励手段有限,过程性考核所占比重较小,主要采用分散考试形式。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在实践环节被动学习,难以激发其探究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性考核的缺失,导致教师在合理调整理论课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等方面得不到及时反馈,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升。
  3多元化过程性考核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中的实施思路
  3.1合理设置考核权重,加大过程性考核比重
  “新时代高教40条”第12条提出“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1]。依据学校实施细则,首先在授课前合理设置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考核权重: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占40%,期末集中考试成绩占60%。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权重,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平时学习过程,逐步消除临考前突击复习的不良学习风气。其次在学期初将学习安排以日志形式分发给学生,方便学生安排各个时间段的学习;同时向学生公布平时考核的几个方面,课程中期严格按照实施细节及时记录每个环节的成绩。40%平时成绩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l)课堂考勤;(2)网络平台等线上资源的使用情况;(3)平时作业及单元测验;(4)新技术小组讨论式学习;(5)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在课程结束时,将平时成绩公布给学生,同时合并期末成绩生成课程总成绩。
  3.2借助手机APP实现课堂考勤,引导学生熟练使用学习软件
  课堂考勤占总成绩5%,整个学期随机抽查10次。大班教学直接点名会占用教学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可借助手机APP(如学习通、九斗APP等)的手势签到功能实现考勤。学期末软件自动统计学生出勤率,一目了然。学期初授课教师可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件等资料上传至九斗APP或学习通,引导学生熟悉网络平台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
  3.3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和知识内化
  MOOC平台、学习APP不仅上传有基本的学习资料,还有课程教学视频及平时作业及单元测验。学生利用学习APP,通过观看课程各章节视频,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借助MOOC网络平台进行知识纵深学习。网络平台可以记录学生浏览视频情况、学习时长,在线作业和单元测试完成质量。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在学期末可以将统计结果以15%的比重纳入过程化考核中。一方面学生利用碎片化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增加隐性学习时长,有效补充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借助网络平台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知识内化。
  3.4围绕新技术分组讨论学习,探究式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习计算机,应该了解时下热门的计算机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根据学生的兴趣组成各种新技术学习小组,各小组围绕主题查找文献资料并进行讨论,最后在课堂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并接受答辩。按照相应的量化细则,组长记录小组成员的活跃值和贡献度,每位学生给出各个小组成果展示分值,最后以10%比重记录每位学生的小组学习成绩。在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都会结合工作或生活实际,由浅人深地展示新技术的另一面,往往因为一个研究热点引发激烈的辩论。这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5严把实验环节的过程性考核,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环节是计算机类课程最重要一环,在过程性考核中占比10%,主要围绕办公软件、操作系统、网络服务等软件进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严格把握过程性学习效果,及时了解学生处理现实问题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室的测试软件,对每一个实验项目进行测试并记录成绩,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不同专业涉及不同的专业软件,在实践环节可以留出一节课让学生把本专业的常用软件介绍给其他专业学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4结论
  多元化过程性考核是教学改革中一项持续的、不断完善的工程。在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把着力点贯穿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与之对应的灵活教学方法,运用与之匹配的教学手段,实现多元化教学。随着改革的推进,必然会带来课程效果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多元化过程性考核实施后,学生总成绩评定趋于公正合理,评价结果更能科学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多元化过程考核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纵深内化,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发展,使学生以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见[Z].教高[201812号.
  [2]张普洋,吕亚丽,郭剑英.MOOCs理念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探讨——以计算机导论课程为例[J].软件工程,2019(4):50-52,43.
  [3]吕亚丽,冀素琴,张普洋,等.MOOCs理念下的地方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8):57-58.
  【通联编辑:光文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23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