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灌云县古树名木种质资源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对灌云县域内的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了树体长势衰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为当地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保护对策;江苏灌云
  中图分类号    S7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2-0136-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古树名木一般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之间,国家三级古树树龄在100~299年之间。国家级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1]。古树名木是一个地区历史的遗存和见证,可为当地乡土树种的保护及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因此,广泛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加强古树名木的日常管护,开展对濒危古树名木的抢救迫在眉捷。
  1    资源现状调查
  1.1    古树名木种质资源概况
  灌云县地处东经119°02′50″~119°52′09″、北纬34°11′45″~34°38′50″,位于江苏省东北部,隶属于连云港市,东部濒临黄海,属暖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 ℃,无霜期211 d,平均日照2 456.2 h,年降水量959.4 mm。土壤为近代河流冲击的海相沉积母质发育而成,土层深厚、土质黏重、富含有机质。
  全县已建档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27株,分属12科13属13种,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2株,树龄300~499年的二级古树1株,树龄100~299年的三级古树24株。全县古树名木地理分布相对集中在风景区,分布最多的为4A 级风景区大伊山,共有12株;其次为伊芦山风景区,共有10株;5株零散分布在郊外村庄(表1)。
  1.2    灌云县古树名木生长现状
  江苏省是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试点地区之一,灌云县根据古树名木普查文件要求,于2015—2016年对辖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普查,所有的古树名木均已建档,并对树龄90年以上的树木作为古树梯队进行建档。2018年,对连云港市内所有建档的古树名木全市统一挂牌,介绍古树名木的植物学名、树龄、生长习性、原产地、用途等,广泛宣传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价值。
  从调查结果来看,1株古树已濒临死亡,急需采取抢救措施;2株长势衰弱,病虫害严重,应及时采取复壮措施;其余古树普遍存在养护不当,或缺乏养护的现象,杂草横生,枝蔓缠绕。伊芦山景区的2株山皂荚、伊芦山景区1株银杏、东王集镇的1株榔榆、侍庄街道的1株棠梨砌有树池,但树池周围均为大面积的水泥地坪,且树池规格偏小、池内缺乏透气装置。其中,侍庄街道的棠梨树在水泥路中间,被老百姓奉为神灵,枝条上挂满祈福的红布条,树池内摆有香炉,香烟缭绕,严重影响了古树的生长。
  2    古树名木生长势衰弱的原因
  2.1    內因
  古树树龄大,再生力低,生长量小,抗病虫害侵染力低,抗风雨侵蚀力弱,加上树型较高大,营养输送慢,是其衰败的内因[2-3]。
  2.2    外因
  2.2.1    自然因素。古树名木历经百年风霜,屡受极端气候、雷电火灾、病虫害侵害等因素影响,极易造成树木周围地下水位的改变,使树木根系长期浸于水中,导致根系腐烂;或长期干涸,导致枯萎[4-5]。古树一般树冠高大,如遇雷击,轻则树体烧伤、断枝、树皮开裂、折干,重则焚毁,造成树体严重损坏。古树先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但因其过于衰老,生长量小,极易遭病虫危害,加之残枝枯枝修剪不及时,易受蛀干害虫(如天牛)的危害。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日积月累,使古树生长不良,甚至濒临死亡[6]。
  2.2.2    人为因素。①工程建设的影响。各类工程建设中,如农村房屋改造、景区寺庙修建及旅游附属设施建设等各类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考虑对古树名木的影响,对古树名木断根过粗、过多,修剪过重,造成其生长严重受到影响,直接导致其衰败。②人为活动引起土壤板结。在城市、公园、名胜古迹等处,凡有古树名木之处,必是游人云集之所,游人频繁践踏,致使树体周围土壤板结,密度增大,严重影响土壤的气体交换、根系活动和正常生长。③人为造成的直接损害。烟熏、火烤、刻字留念等,更有人迷信地将古树作为神灵烧香祭拜,树体挂满祈福布条,这些行为直接导致树体受损。
  3    灌云县古树名木种质资源保护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
  加强对保护古树名木的宣传,增强人们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古树名木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自然遗产,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信平台等媒介加大对古树名木的宣传力度,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破除封建迷信,使百姓對保护古树有正确的认识,减少人为破坏,同时开展古树认养活动,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古树保护,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古树名木、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7]。
  3.2    加大经费投入,实行动态监管
  各级财政应列出专项资金,用于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建立完备的古树名木生长档案,结合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古树名木的动态监管体系,定期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状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记录每株古树的年生长量、病虫害防治情况、复壮管护措施等,为研究古树的生长状况及后期管护提供依据。
  3.3    完善管护体系,明确管护责任
  建立县、乡、管护责任人三级管护体系。以县人民政府的名义向全社会公布古树名木保护名录,成立古树名木保护领导小组, 明令保护,负责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掌握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制定管护措施;乡镇政府对辖区内古树名木管护负总责,指定专职古树名木管护人;专职管护人负责按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管护措施进行日常管理养护工作[8]。
  3.4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古树复壮
  根据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和现状,采取设置保护性栅栏、支架支撑、填堵树洞、设置避雷针、防治病虫害、灌水施肥等不同的保护措施。历史遗留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改造时应为古树名木留足保护空间。对濒危和生长势衰弱的古树名木,聘请相关专家制定抢救性措施,由专业保护公司进行抢救和复壮。
  3.5    培育后备资源,种植长生树
  在保护好现有古树名木的同时,积极开展古树名木后备资源的培育工作。建立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库,古树根系萌生的小苗加以保护,条件成熟时移植育苗;同时选择扦插、压条的无性繁殖方式为古树名木繁殖后代。运用微型扦插、植物组培等先进技术,培育出基因与其完全一致的克隆苗,使珍贵古树的种质资源得以保存。对境内树龄50年以上的树木,全部纳入古树名木后备资源库,对其生长状况进行动态监管,加大日常管护力度。
  4    参考文献
  [1] 何小弟,朱惜晨,何静,等.扬州古树名木资源的评价与保护[J].林业工程学报,2007,21(2):108-111.
  [2] 侯碧清,侯伯鑫,黄哲,等.长沙市古树名木资源及其保护对策[J].中国城市林业,2007,5(4):54-57.
  [3] 刘颂颂,叶永昌,朱纯,等.东莞市古树名木健康状况初步研究[J].广东园林,2008,30(1):55-56.
  [4] 王洪波,杨铁东.浅谈古树名木生长不良的原因和保护措施[J].华东森林经理,2005,2(19):27-29.
  [5] 胡坚强,夏有根,梅艳,等.古树名木研究概述[J].福建林业科技,2004,3(31):151-154.
  [6] 张燕妙.略谈中国古树名木的文化内涵[J].林业科技管理,2004(4):47-48.
  [7] 孙光明,宁瑞珍,冯少锋,等.古树名木保护及复壮措施初探[J].河南林业科技,2002,4(22):51-52.
  [8] 杨清云,薛春泉,江建发,等.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04,3(20):46-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27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