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泥鳅是一种营养极为丰富的水产动物,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欢迎。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亦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形式下泥鳅淡水养殖业亦迎来了新的发展路径。六安市地处江淮之间,境内地表水极为丰富,近些年当地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泥鳅养殖逐渐成为其主要水产养殖业之一。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早在2008年该市金安区泥鳅养殖量就已高达800吨以上,而在多年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该区大力支持泥鳅养殖,引进并探索了各种不同的养殖模式,如水稻与泥鳅共养,逐渐形成多批养殖专业大户,推动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泥鳅淡水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病害问题愈加突出,若是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则必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应当加强重视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工作。
一、泥鳅淡水养殖真菌性疾病以及防治
1、泥鳅水霉病
(1)症状。该病主要由水霉、腐霉等真菌引起,症状为泥鳅活动速度缓慢、食欲大减,染病初期会在病变部位产生细小白斑,后逐渐严重扩散成为柔软棉絮状水霉,并可直接清晰地用肉眼看出来。
(2)染病原因。该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潮湿低温环境下,鳅卵孵化极易感染;②泥鳅运输或捕捞途中,由于操作不当致使泥鳅机体出现伤痕,也极易感染。
(3)防治措施。①可将鳅卵置于5%的食盐水中,时间约为1h,且持续3天作用;②可将感染此病的泥鳅置于3%食盐水中,时间约为10min,或者将医用碘酒均匀涂抹于染病泥鳅的病变部位。
2、鳃霉病
(1)症状。感染此病的泥鳅会出现食欲不振、活动速度减缓、鳃部呈现斑点等症状。后期染病严重时鳃部呈现出明显的青灰色,并可检测出上面的霉菌。
(2)染病原因。该病高发于每年的5月份~7月份,若是淡水区域中水质因环境发生恶化,则极易感染此病害,严重时直接死亡。
(3)防治措施。①温度较高时,应当注意打捞水中的死泥鳅,防止出现尸体腐烂毛病及时进行消毒处理;②可外用低聚糖类药、内用抗生素,避免出现大面积感染,同时增强泥鳅机体免疫力。
二、泥鳅淡水养殖寄生虫疾病以及防治
1、小瓜虫病
(1)症状。小瓜虫病亦可成为白点病,感染此病害后,病鳅机体表面会出现白点状孢囊,症状为鳍条腐烂、机体消瘦、游动异常等,一般情况下每年4月份~6月份为高发季,其危害范围较为广泛。
(2)防治措施。①将鳅苗置放于150ml/m3的福尔马林当中,时间约为15min;②可选用醋酸铜,按照0.3g/m3的用量治理感染病害的养鳅池;③可选用高锰酸钾处理染病泥鳅,同时浸泡时常为20min。
2、车轮虫病
(1)症状。感染此病后的泥鳅,会出现游动速度减缓、远离鳅群、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危害鳅苗,若是未能及时防治则会引起大面积死亡。
(2)防治措施。①將鳅苗放置于2%的食盐水当中,时长约为15min,并应当结合品种来合理调整时长;②可选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按照5∶2的比例,0.7g/m3的用量治理感染病害的养鳅池。
3、杯体虫病
(1)症状。染病泥鳅出现游动速度减缓、机体表面出现黑色、常浮于水面等症状,当染病程度较为严重时,病鳅不再摄入食物,且血痘数量明显增加。该病全国各地均会发生,集中于5月份~8月份。
(2)防治措施。①放养前,可将鳅苗置于8mg/L的硫酸铜溶液当中,时间约为15min,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浸泡时间;②感染此病后,应当选用0.7g/m3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化为溶液之后进行全池泼洒。
三、泥鳅淡水养殖细菌性疾病以及防治
1、胀气肠炎病
(1)症状。染病后的泥鳅会出现肚皮变薄、胀气、漂浮在水面等症状,染病初期能够在水中游动,严重时浮在水面的病鳅则会直接死亡。
(2)发病原因。若是淡水养殖水质发生变化,泥鳅一次性游出水面摄取大量食物,致使肠道消化出现障碍,即感染细菌,出现胀气肠炎病。
(3)防治措施。①结合实际养殖情况,严格控制饲养量与饲养时间;②选用0.04g/m3浓度为30%的二溴海因,喷洒至养鳅池;③内服中药鱼赋康、菌立克,以此增强泥鳅的免疫能力。
2、白尾病
(1)症状。发病初期,病鳅尾部出现灰白色,后期逐渐扩散到全身,且颜色变成白色。通常情况下在每年6月份~8月份发病率较高,病程短,不容易被发现,但若是未防治则会造成大面积死亡。病因主要为黏球菌感染。
(2)防治措施。①捕捞、运输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对泥鳅造成表面损伤;②定期使用生石灰做消毒处理,保证淡水池清爽;③可选用漂白粉,洒于池水当中,使其浓度可按1ml/g;④选用诺氟沙星粉与多维,比例为2∶5,饲养淡水泥鳅,提高其机体免疫力。
四、泥鳅淡水养殖其他类型疾病以及防治
1、曲骨病
(1)症状。该病的主要症状为病鳅背骨弯曲,染病的主要因素为饲料中缺少维生素。
(2)防治措施。①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淡水池温度;②改善水质,保证池水通透;③根据泥鳅的生长状态增添维生素,使其可健康成长。
2、气泡病
(1)症状。染病泥鳅机体表面会出现小气泡,且游动出现异常,严重时其鳃部、鳍部会腐烂,亦会造成大面积死亡。该病任何时期都会发生,在潮湿以及雨后光照强的天气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因素主要有泥鳅肠道消化能力弱、误食池底甲烷等汇聚成的小气泡、水池温度较高等。
(2)防治措施。①天气炎热时,应当确保淡水池水位高于70cm;②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降低池底有害物质的产生与堆积;③ 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调节水质;④可根据病害严重全池喷洒食盐,用量约为4kg/亩;⑤合理规划饲养时间,尽量不在晚上9点之后投食。
(作者单位:237181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9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