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团在农民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作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培育是核心。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职业技能与知识、坚守社会责任的职业道德、理性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社团在提升农民大学生职业素养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专业知识结构完善、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和职业意识的强化。
  关键词:农民大学生  职业素养  社团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c)-0215-02
  1  职业素养的内涵及构成
  1.1 職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人们在从事相应专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发展性等特征。职业素养的普遍性体现在,任何职业对员工的职业态度、行为模式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在工作中应该敬业、诚信、勤奋等;职业素养一经形成后,将固化成为个人的内在品质,具有稳定性,并在有意识的学习与实践中,获得不断的积累与发展。
  1.2 职业素养的构成
  美国哈佛大学麦克利兰教授的素质冰山理论认为,如果把人的能力素质比喻为一座冰山,那么人的知识技能犹如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表层部分,而人的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动机则是隐藏在海平面以下的冰山深层部分。从冰山理论的视角来看,职业素养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职业技能属于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表层部分,是显性的职业素养;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则是隐藏在海平面以下的冰山深层部分,属于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获得的证书或测试等方式被人了解,但隐性的职业素养是人内在个性特征的体现,难以测量,也不容易被人觉察。
  2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培育是核心。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以下职业素养。
  2.1 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职业技能与知识
  农业现代化表现为农业生产手段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化、农业生产服务的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要求农民根据职业分工的不同,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与知识,如先进的种殖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先进农机设备、水利设施的操作使用,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农产品营销策略,农业生产经营的相关政策、程序、法律法规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等。
  2.2 坚守社会责任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农民的职业道德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乃至公共安全。10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正是因为奶农无视职业道德,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导致了我国整个乳制品行业信誉的崩塌,其教训可谓惨痛。乡村振兴战略下,不但要求农民应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基本职业道德,更强调农民应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盲目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负责;杜绝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负责。
  2.3 理性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人们在职业定向与选择过程中,对自己职业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愿望。传统观念下的农民是祖辈传承下来的一种身份,而且受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民的收入低,没有相应的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导致农民受人轻视,社会地位低。殊不知农民与工人、教师、公务员一样属于一种社会职业,新型职业农民就是以农业作为固定职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应该对自身职业有正确的认知,要认同农民这一职业,真正做到学农、爱农、兴农;要树立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理性规划自己的农民职业生涯。
  2.4 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职业行为习惯是从业者在职业道德、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自觉实施的行为活动。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是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作的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应注重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强化农业知识和技能,做到知行统一;不断向榜样学习,做到见贤思齐。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内省和慎独,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在农业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  社团在农民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作用
  2014年,为进一步做好农民高等职业教育工作,湖南省依托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实施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为将农民大学生培养成为乡村振兴急需的新型职业农民,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社团在农民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中的作用。
  3.1 有利于完善农民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既要精通农业专业知识,又要广泛涉猎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拥有职业发展所需的合理知识结构。农民大学生在学校主要是接受农业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尚不足以构建起满足自身职业发展需求的知识结构。通过组建社团,能够为农民大学生搭建一个除课堂以外的学习交流平台,由于社团成员来自工商管理、会计、计算机、法学等不同专业,通过社团活动互相交流指导,寓教于乐,有利于农民大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
  3.2 有利于培养农民大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
  职业通用能力是人们完成各项工作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如组织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形成受先天素质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施用累能”,即通过参与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和积累。农民大学生在组织和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遴选社团活动目标和内容,选择活动对象,提升观察能力和策划能力;通过安排活动的各环节,落实活动中各项事物,提升组织控制及沟通协调能力;通过积极参与活动,提升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提升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而且社团成员间的交流,有利于农民大学生形成乐观健康的职业心态、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3.3 有利于提升农民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农民大学生以接受远程网络教育为主,师生间的交流较少,在职业道德教育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因此农民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团活动,褒扬善行、斥责恶行,能够在农民大学生中形成职业道德规范共识。社团成员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有一定威望的社团成员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良好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和肯定,能够形成良性道德互动,激发和鼓舞农民大学生开展道德自律。
  3.4 有利于强化农民大学生的职业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积极的职业意识能够促进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农民大学生都是来自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其中不乏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村干部和种养殖大户,在开展社团活动时,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领头羊作用,如组织社团成员到他们的村庄、种养殖基地进行参观学习,通过他们的宣讲和示范,能够让农民大学生对农民这个职业形成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并对农民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艳丽,李丽,李冰.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J].成人教育,2018(2):67-70.
  [2] 翁娟钗.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D].福建师范大学,2014.
  [3] 安洪斌,王琴.培养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途径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100-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3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