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区域。在调查分析山西省保护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建设成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与建设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实现了对濒危野生植物的优先保护,建设质量稳步提升,对全省的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    X36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Nature reserves are the area of protecting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nature reserves in Shanxi Province,its construction effect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nature reserves presented obvious phases in Shanxi Province,it achieved the priority conservation of endangered wild plants,it improved construction quality steadily.It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province
  Key words    nature reserve;construction effect;Shanxi Province
  山西省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带,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时间持续长、力度强、波及面广,自然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破坏[1]。建国后又作为能源大省为国家提供能源,使得生态环境更加恶劣。中国学者认为,自然保护区在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无以替代[2]。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承载性和容忍度、科学研究的基地等目的的实现,至今最好的方式就是建设自然保护区[3]。山西省有关自然保护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和开发方面[4],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现状方面很少报道。通过对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主管的保护区建设成效调查,可以为山西省自然保护区总体布局的优化和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涉及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总体规划落实执行情况、资源本底调查、宣教工作、经费保障等。
  1.2    调查方法
  结合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采用收集资料、实地调查、咨询专家学者、与保护区管理及技术人员座谈等多种方法开展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规模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主管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起步晚,建设发展的时间不均衡,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缓慢增长、停滞、快速增长3个阶段。截至2018年,全省共建立了45个自然保护区。
  1980—1993年自然保护区建设数量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共建成9个自然保護区。1980年建立了芦芽山和庞泉沟2个自然保护区;1983年历山和阳城蟒河自然保护区成立;1993年建成五鹿山、运城湿地、绵山、灵空山、天龙山自然保护区。1994—2001年是林业行业发展困难阶段,7年间未建设任何保护区,保护区数量停滞不前。随着2001年“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开展,2002—2007年山西省自然保护区进入快速增长期,5年先后共建成36个自然保护区。2002年建立了汾河上游及云顶山等29 个自然保护区;2005年六棱山、翼城翅果油树等6个自然保护区成立;2007年建立壶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2008年后没有再建设保护区,保护区的建设开始进入了质量稳步发展阶段。
  2.2    自然保护区类别与类型
  按照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管理依据,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主管的45个保护区,主要分为生态系统类别和野生生物2个类别,4种类型。这4种自然保护区类型面积从大到小分别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内陆湿地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占保护区总数的73.34%。其中,山西省的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为野生生物和生态系统两大类别,进一步可分为野生动物、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3种类型。
  2.3    自然保护区分布
  山西省的11个行政市都有自然保护区分布(表1),其中晋中市分布有7个自然保护区,省级保护区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17.1%,居全省第一位;阳泉市只有1个保护区,省级保护区面积占市区土地总面积的2.5%,位居最后。11个行政市中忻州、吕梁、长治、晋城、临汾和运城6个市分布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结论与讨论
  生态效益是否达到最大,经济效益是否实现最优,自然保护区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的目的是实现最大生态效益,优化经济效益,发挥最佳的管理效益。
  3.1    实现了濒危野生植物的优先保护   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包括57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6种,省级保护植物49种。山西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为7.37%,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采用了科学的保护对策,实现了对濒危野生植物的优先保护。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ei)、国家Ⅱ级保护植物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等全部分布在自然保护区。灵空山、历山、山西阳城蟒河、山西黑茶山4个保护区中山西省级重点保护植物的占比分别为16.3%、44.9%、71.4%和10.2%。
  3.2    建设质量稳步提升
  生物资源和自然环境整体状况优劣表现的关键在于保护区管理,保护区的实际状况也体现了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同时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决定着管理效果[6]。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虽然起步晚,建设速度受林业行业发展的影响,但是由于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总体规划落实执行、宣教工作、经费保障等方面规范有序,使得保护区的管理成效显著。通过建设与发展,先后有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1980—1993年保护区数量缓慢增长阶段建成的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中有6个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2002—2007年保护区数量快速增长阶段建成的3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只有黑茶山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其中,庞泉沟保护区1980年建成后,用了6年建设时间于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1983年建成的历山保护区于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黑茶山和灵空山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用了10年时间,五鹿山和蟒阳城河猕猴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经过了13~14年,芦芽山保护区建成国家级保护区用了17年。
  山西省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数量和面积在全国处于中下的水平,尚有新建、扩建保护区的空间,同时保护区仍需加强人才与管理队伍建设、科研与监测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以更好地发挥保护区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马建章,贾竞波.野生动物管理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
  [2] 吕世丽,李新平,李文斌,等.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养分特征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3,41(4):161-168.
  [3] 张晓妮.中国自然保护区及其社区管理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 李贞,徐丽花,罗邱生.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生态经济,2007(6):144-146.
  [5] SUN X B,LIU H Y.Research progress of coastal wetlands in Jiangsu Pro-vince[J].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1,30(4):599-602.
  [6] 谢志红,徐永新.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J].湖南林业科技,2003,30(2):7-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28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