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望江县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从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绿色规模、产业格局、产学研用、品牌建设等5个方面分析了望江县绿色食品产业现状,指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编制产业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建立产业园区、搭建研发平台、壮大龙头企业、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激励机制等七大路径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当地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关键词    绿色食品;产业现状;问题;发展对策;安徽望江
  中图分类号    F426.82        文献标识码    A
  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优质、安全的食品。目前,发展绿色食品、注重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人们日益关注食品质量。因此,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望江县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1    产业现状
  1.1    农业资源丰富
  望江县是农业大县,盛产粮棉油和水产品,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国家优质棉生产出口基地县、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县、安徽畜牧富民先进县、安徽水产品基地县。常年粮食产量42.3万t、棉花1.22万t、油菜6.5万t、肉类6.41万t、水产品6.4万t。
  1.2    生态环境良好
  望江县有“白云之乡”“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家生态示范区试点县、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境内武昌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保存完好的生态湿地。
  1.3    绿色规模不断扩大
  望江县现有“三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63万hm2,国家级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达1万hm2。“三品”认证产品121个、企业3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
  1.4    产业格局渐成雏形
  望江县逐渐形成以安徽联河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绿色大米、望江县武昌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绿色蟹鳖、安徽省宝天农贸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绿色菜籽油、望江县百果园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绿色乌骨鸡、安徽雨杏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绿色稻田鸭、望江县现代良种养殖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有机六白猪、望江乐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有机蔬菜、安徽省一壶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有机铁皮石斛。
  1.5    产学研用逐步推进
  望江县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长江科研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油料研究所、蜜蜂研究所、沼气研究所开展“县所合作”,共同建立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望江实验区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望江综合试验基地。引进7D纯物理压榨菜籽油生产设备,生产出国内领先的优质7D菜籽油。望江县政府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共同承办了全国油菜绿色高效发展现场观摩会。
  1.6    品牌建设稳步提升
  望江县农产品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联河牌)、省著名商标15个、地理标志6个(望江螃蟹、望江中华鳖、望江黄鳝、望江鳙鱼、风酿酱油、望江挑花)、安徽老字号4个(联河大米、风酿酱油、雷池酒、皖江糕点)。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品特色不够突出。望江县农业资源丰富,但未能形成特色突出的食品加工产业。食品大多为初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二是加工企业比较分散。食品加工企业分散、相互间隔较远,不便于废水集中处理;中间夹杂居民点及其他工业企业,不利于保障食品的安全、卫生。
  3    发展对策
  3.1    编制产业规划,明确发展定位
  联合优势科研单位编制《望江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望江县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引领,使绿色食品产业成为望江县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省内较大的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园区,打造“望江绿色健康食品”系列产品,把望江县绿色食品产业打造成安徽省具有较大影响的绿色健康食品加工产业。
  3.2    理清发展思路,锁定总体目标
  充分利用望江县资源优势,推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响“望江绿色健康食品”品牌,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质量安全、优势突出的望江绿色食品产业体系,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望江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建设1个绿色食品产业园区、1个联合研发平台、1个公共检测中心和5个重点发展方向(粮食、油料加工产业;水产畜禽加工产业;果蔬加工产业;酿造食品产业;休闲食品产业)。
  3.3    建立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
  针对望江县食品加工企业集约化与规模化不足的问题,分期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区。产业园区集研发、加工、仓储、物流、贸易、环保为一体,具有“两化两型”(专业化、特色化、效益型、科技型)的现代功能[1]。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企业落户、项目落地和达产达效,推动产品空间集聚和产业升级。
  3.4    搭建研发平台,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构建科技研发平台,与各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开展合作。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加快绿色食品科技的开发、示范与推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5    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带动能力
  通过招商引资与培育本土企业相结合的办法,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支持企业创建不同行业的绿色食品营销渠道联盟。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先进技术、品牌价值、标准和营销网络,提升绿色食品知名度和外向度[2]。
  3.6    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指导服务
  大力营造亲商、安商、重商的良好氛围,认真开展“四送一服”(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助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积极宣传绿色食品知识,加强绿色食品认证前期业务指导和认证后跟踪服务。采取综合有效措施,确保绿色食品“真绿”和有机产品“真纯”[3]。
  3.7    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发展动力
  一是制定扶持政策。一方面,对获得“三品”认证、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的经营主体给予现代农业和民生工程双重奖补;另一方面,对绿色科技成果成功研发或推广突出的团体和个人,给予大会表彰。二是给予优先待遇。对获得“三品”认证的经营主体,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农展,优先申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4]。三是纳入民生考核。将“三品”认证列入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年度考核目标。
  4    参考文献
  [1] 张明林,刘荣春.绿色食品农业龙头企业绩效结构及评价分析:基于江西部分綠色食品企业样本数据[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9(3):66-71.
  [2] 季爱兰,丁野.实施品牌战略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9):1535-1537.
  [3] 杨宇.浅谈嫩江县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8(15):230.
  [4] 刘博言.牡丹江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中国林副特产,2018(3):87-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2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