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容型教学法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扬

  摘 要 通过对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内容型教学法,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探讨了其可行性。本文以郑州某初中英语教学为例,研究和探讨了内容型教学法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通过使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测试法,实验结果表明,将内容型教学法运用到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学业表现和激发学习兴趣有明显效果。对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内容型教学法 英语教学 初中英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52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Content-based Teaching Method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ake English teaching in a junior middle school in Zhe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
  LI Yang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CBI approach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probes into its feasibility. Take a junior middle school in Zhengzhou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roach of CBI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tests were us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CBI approach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can meet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have obvious effects on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timulating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Keywords CBI approach; English teach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0 引言
  21世紀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与世界各国家地区的交流日益密切。为适应这一发展现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突出强调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的要求。而2017年颁布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我国的新课程培养目标是要培养人文素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的联系,而这些都与内容型教学法密切关联。
  反观目前初中外语教学的现状,“为语言而学习语言”,英语教学内容陈旧且过于注重课本知识,不了解西方文化及交际习俗并“害怕与外国人面对面交流”等问题还广泛存在。解决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成为突出课题,内容型教学法将语言学习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提高学生外语能力,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鉴于此,本文以郑州市某初中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从学生的自身知识经验和需求出发,探讨了内容型教学法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并验证了其对于学生学业表现及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所具有的积极影响。
  1 内容型教学法教学理念
  内容型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以下简称CBI)是一个综合性的术语,指同时关注语言和内容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CBI主张课堂教学是“围绕内容或信息,而非围绕语言或其他形式的大纲进行组织教学”。CBI常用的模式有主题模式(theme-based approach)、遮蔽模式(sheltered-content approach)和附加模式(adjunct approach)等。其基本原则包括以内容为中心,听说读写技能综合发展,满足学生兴趣和需求,真实的内容和任务等。自从1965年加拿大首先采用了沉浸式教学(immersion education),这一理念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语言教学环境中。   国外研究者对CBI在外语教学进行了多个领域的实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自2000年以后,CBI教学法在我国外语教学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经过实证研究CBI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还能对其思维能力、学业情绪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
  2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间的交流,发源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美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一直受到我国外语界的重视,外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国内的研究者从外语课堂环境的各个角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其培养框架。
  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常常是学生理解程度不高,被动单向接受,教材内容陈旧且与生活体验脱节,学生参与度较低等情况。针对现状,笔者认为应在外语教学中突出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将其融入到CBI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真实的材料和任务,寻找共同习俗,理解文化差异。具体来说,即以语言为载体,通过主题分析、内容选择、活动设置、真实情境等途径来实现跨文化意识的养成,文化的导入,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3 CBI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使用目标语在各种场合顺利交际,对相关领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这正好与CBI教学理念相契合。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避免交流过程中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交际障碍与误解,准确而流畅地沟通。当学生将目标语言当做获取知识的工具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减轻学习焦虑,学习效率相应得到提升。
  目前针对CBI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并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集中在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或者非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而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研究较少。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语言技能,还能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增强文化敏感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由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从课前选择主题、文本,课堂上设置任务和课后评估等各方面进行创新。
  4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郑州市某初中学生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测试的方法,探讨CBI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对初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途径,并研究其影响。
  4.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八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其中1班为实验班,人数为55人;2班为对照班,人数为56人。两班学生英语水平一致,由同一教师授课并保持相同的教学进度。
  4.2 研究过程
  在实验班采用CBI教学法,先确定主题和话题,再围绕特定主题选择文本及设置任务,除了学习语言知识以外,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同时注重真实情境的设置、可理解性输入以及分层教学的使用,最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进行评估;对照班则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先讲授语言知识,再进行课文的学习。
  4.2.1 课前准备
  在开展课程前,教师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作为确定主题的依据。主题确定在国家规定的教学框架内,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兴趣爱好,从网上的博客、时事热点、世界奇闻等处进行挖掘。确定主题后要完成话题的准备,学生在搜集与话题相关的材料的过程中,提高探究目标语言内容的能力,形成高级的学习策略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选择文本时除了采用学校指定的原版教材外,根据社会热点和调查结果,补充新颖的语言材料,增强内容的真实性、时效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2 课堂教学设计
  确定主题话题和文本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教学任务的设置以话题为基础,以需要培养的能力为目标,以学生小组为单位。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将搜集到的与话题相关的语言材料进行展示和演绎,进行讨论、辩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还可以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做出准备,培养其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及终生学习的能力。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强化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内容的学习,增强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从而为交流沟通做好准备。最后,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有利于语言高质量输出,使语言真正成为交流沟通的工具;生生互动提高了学生们的互助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信息的交流扩大知识储备,认识个人及文化差异,培养思辨能力,最终做到不同文化的融会贯通。
  4.2.3 课后巩固与评估
  课后根据话题做报告、改写、作文等练习,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进行分层辅导,使每个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评估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形成性评价考核内容包括课堂的汇报、展示、课后的作业、报告写作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是试卷考核成绩。形成性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自我评价,分别占60%、20%、20%。
  表1以某单元主题“太空畅想”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共设置三个话题,分三次课来完成,根据学生们的兴趣和选择,三个话题分别为“太空旅行”“宇宙的奥秘”“心目中的最宜居星球”。
  4.3 数据收集分析
  教学实验共计16周,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实验前的问卷和访谈用于收集学生意见确定主题;实验后则为了跟踪研究,了解学生对于CBI教学法的接受程度和反映。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试分为前测和后测。前测用于验证两班学生英语水平大体一致;后测用来对比两班的学业表现的变化。根据跨文化交际内容进行试题设计,两次测试难度基本相当。最终成绩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方面构成,形成性评价于每次课堂教学后评定并收集,终结性评价根据试卷成绩进行统计。   5 研究结果
  收集数据后进行汇总分析。从测试的结果统计来看,两个班的前测成绩相当,且平均分数都不高,表明两个班级的学生水平大体一致且具有共性特点,即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认识都比较欠缺,跨文化交际知识相对不足和自信心缺乏。经过实验之后,实验班的成績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差额也由2.12增加到了10.36。实验班成绩优秀人数从之前的2人变成现在的5人,后测成绩不及格的人数由4人减少为0人,说明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提升,信心增强,总体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了明显改善。总体结果表明,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CBI教学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有积极作用(见表2)。
  实验后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于CBI教学法的认同度达到76%,89%的学生对自己以后能够更好适应CBI教学法充满信心,87%的学生对于在教学中增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内容持肯定态度。访谈的学生们表示该教学法能够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对于文化差异的态度更加宽容,在跨文化交际中自信心更足。这说明前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于学生的兴趣和要求的了解较为充分,教学活动与学生需求切合度较高,教学主题和话题的确定符合学生的年龄层次、教育程度和语言水平,教学过程符合教学实际情况,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此外,在访谈时还有部分学生提出宝贵建议,例如在以后的课程中设置实践环节,参加国际马拉松志愿活动,模拟联合国会议,或者提供一些丰富的网络知识资源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馈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表明了该教学法的前景和发展较为可观,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 结语
  语言是把内容和言语表达相结合的体系,CBI教学法在二语习得理论的指导下,语言两个要素——内容和表达有机结合。学习者在真实的环境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输出过程中,不断提高反思能力、互助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全球意识,开阔国际视野,增强了跨文化信息的敏感性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坚.第二语言习得与CBI教学模式的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109):13-15.
  [2] 常俊跃. 英语专业内容依托课程体系改革的影响及其启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7(5):23-31.
  [3] 都鸣晖.基于CBI理论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1):137-138.
  [4] 夏洋,孟健.CBI 课堂环境下英语学习者学业情绪感知的个体差异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2(1):104-108.
  [5] 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13-21.
  [6] 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7] Richards,J.& Rodgers,T.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8] Samover,L.& Poter,R.& Stefani,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9] Stoller,F.& Fitzsimmons-Doolan,S.Content-Based Instruction[M].Switzerland: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3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