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主体、三平台、三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为破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践育人资源短缺、课程教学知行脱节、技能培养技创分离”问题,根据“创客型工匠”的培养目标和成长规律,基于创客教育理念与创客学习理论,提出“三主体协同、三平台融合、三课堂融通”创客型工匠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
  协同;融合;融通;创客型工匠
  中图分类号: G715.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06 . 32
  我国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使“中国制造”逐步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创新意识、设计思维和制作能力的创客型大国工匠,这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当前高职院校在创客型工匠培养方面普通存在“实践育人资源短缺、课程教学知行脱节、技能培养技创分离”共性问题,难于满足中国制2025的时代需要。
  为破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践育人资源短缺、课程教学知行脱节、技能培养技创分离”问题,根据“创客型工匠”的培养目标和成长规律,基于创客教育理念与创客学习理论,提出“三主体协同、三平台融合、三课堂融通”创客型工匠培养新模式。一是学院、教师、学生三主体参与全过程育人;二是创立“工程训练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机电创客空间”三个平台,建立融“技能训练、设计制作和科技创新”为一体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三是通过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第二课堂的设计制作和第三课堂的学科竞赛三者有机融通,构建了知行统一、技创相融的实践育人新模式。
  1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在创客型工匠培养方面普通存在“实践育人资源短缺、课程教学知行脱节、技能培养技创分离”共性问题,难于满足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需要。
  实践育人资源短缺。高职院校往往注重技能培养,而创造性实践育人非常短缺。工程训练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机电创客空间等工程训练、技能培训和科技创新实践育人资源相互独立,没有整合。导致许多大学生的工程训练、技能培养和科技创新缺乏全程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课程教学知行脱节。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程教学存在理论课程教学与实验、实践、实训脱节的问题。学生技能培养存在技能训练与工匠精神、创新意识、设计思维和制作能力培养相分离的问题。
  技能培养技创分离。高职院校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第二课堂的课外实践和第三课堂的学科竞赛之间没有真正有效衔接和融通,在第二课堂的第三课堂学生缺乏教师全过程的引导与专业性的指导。
  2 实践育人新模式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在创客型工匠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往往注重技能培养,而创造性实践育人资源非常短缺。工程训练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机电创客空间等工程训练、技能培训和科技创新实践育人资源相互独立,没有整合。导致许多大学生的工程训练、技能培养和科技创新缺乏全程有效的管理和指导。
  (2)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程教学存在理论课程教学与实验、实践、实训脱节的问题。学生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技能训练与工匠精神、创新意识、设计思维和制作能力培养相分离的问题。
  (3)高职院校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第二课堂的课外实践和第三课堂的学科竞赛之间没有真正有效衔接和融通,在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教育教学中学生缺乏专业教师全过程的引导和专业性的指导。
  3 实践育人新模式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在创客型工匠培养的方法
  3.1 构建“工程训练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机电创客空间”三平台协同育人模式,解决高职院校创造性实践育人资源短缺的问题
  为充分发挥大学生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解决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资源没有整合、实践场所不足、缺乏专业指导等现实问题,尊重学生技能培养和学习成长规律,提出“工程训练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机电创客空间”三平台协同育人新模式。
  三平台为全院学生提供公平参与技能训练、工程实践与创新实践的机会。大一学生入学后可零门槛参加工程训练中心。表现优秀的大二学生可申请进入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产品数字化设计;科技创新意识强的大三学生可申请入驻机电创客空间,进行产品创新设计与制作。每个阶段都有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3.2 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三课堂融合实践育人模式,解决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知行脱节”的问题
  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是开展创客学习的重要创新实践场,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能力、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发挥第二、第三课堂的重要作用,本成果通过第一课堂的理论实践课程教学、第二课堂的机电产品设计制作和第三课堂的创新设计学科竞赛的有机融通,构建了知行统一、技创相融的创客型工匠实践育人新模式。
  第二、第三课堂的运行机制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抓手,采用“任务导向,项目驱动,技创并举”方式,将学生实践项目分为一级实践教学项目、二级工程设计项目和三级学科竞赛项目,三类项目分别对应学生机加工实训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机电创客空间的三种目标人群,项目分层实施有效推动实践育人模式的有序运行。通过将课堂教学知识内化于各级项目之中,实现三课堂的有机融合,解决三课堂不衔接以及课程教学知行脱节问题。
  3.3 创建机电创客空间,推行创客学习模式,开发高职学生的工程创造力,解决高职院校“技能培养技创分离”的问题
  为开发高职学生的工程创造力,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技能培养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分离的问题,本成果以创客教育理念和创客学习理论为指导,创建机电创客空间,推行基于创客项目的学习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创客学習、自主管理创客项目和自主管理创客空间,鼓励创客教师全过程指导学生开展创客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工程创造力。   4 实践育人新模式取得的成果
  4.1 理论探索不断深入,产生一批创客教育的研究成果
  本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15项。本成果创客教师团队主持省级教改和教研课题12项,公开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其中《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CSSCI源期刊、《中国大学教学》核心期刊发表《创客学习—一种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学习范式》等4篇创客教育方面论文,编著《机电类专业创客型工匠培养研究》《3D打印实用技术教程》等15部创客教育著作和教材。
  4.2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培养和造就一批创客型工匠
  近6年来,为国内外制造业企业培养 100多名,具有创客工匠精神的产品研发型人才,典型代表有王智、陈永华、齐菊、张成帅等。齐菊于2014年毕业实习就成为共享裝备股份有限公司虚拟制造结构设计研发骨干;陈永华于2013年毕业实习就成为苏州泰之科模具有限公司模具设计工程师;王智2016年毕业实习就成为闽太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设计部部长,2018年担任公司副总(全面负责公司)。自2012年以来,每届数百名学生参与创客课程学习与创客项目实践活动,进行第二课堂的设计制作和第三课堂的学科竞赛。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获奖200多项,其中国家级团体一等奖12项、个人一等奖27个、二等奖 19 项、三等奖 5 项、省级特等奖 7 项,省级团体一等奖2项、个人一等奖 36项。
  4.3 成果校内全面推广,国内起到很好示范和辐射作用
  本成果的创客型工匠培养模式改革,和国内外一流高职院校同步并轨,独具特色,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本成果先后8次受邀在国家级、省级研讨会及高校作专题报告。2014年、2015年、2016年全国性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大会“高校机械类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作主题发言。2018年在第六届全国教育博士论坛作《大学创客教学:本质、特征和实践》主题发言。
  学院网站发布各类宣传报道60余篇,其中3篇报道在国家制造也信息化网站转载,多次参加省工程图学学会、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兄弟院校(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南昌工程学院)等进行交流分享,成果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昌工学院等高校借鉴创客学习模式培养机电类专业创客型工匠。
  参考文献
  [1]陈鹏.大学生发明创造的梦工场——基于Y大学创客空间的个案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6).
  [2]陈鹏.基于创客项目的学习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0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