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教育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2016年国家大力推进研学旅行以来,我国研学旅行行业蓬勃发展,而高层次研学管理与服务技能型人才短缺严重制约研学旅行行业发展,导致研学旅行发展内生力不够,本文对研学旅行人才素质进行分析,提出从科学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设计、职业能力为“核”的课程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构建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F590-4;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6-0213-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6.101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Trave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EN Yao
  (Guangdong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7, China)
  【Abstract】Since 2016, China has vigorously promoted study travel, the study travel in China has been developing vigorously, while the shortage of high-level study travel  skilled talents has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travel agency, resulting in the lack of endogenous capac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y trav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lity of study travel talents,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scientific setting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carry out teaching desig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four aspects of curriculum system with “cor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 the training mode of study travel talents.
  【Key words】High-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y travel; Models for talents cultivation
  0 引言
  2008年廣东省率先把研学旅行列为中小学必修课写进教学大纲;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该纲要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2014年国务院31号文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提出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教育部文件《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引导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的举办者规范和完善活动举办流程。这些纲要法规和意见从国家层面上对开展面向儿童青少年的研学旅行提供了制度保障。2015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定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广东省、重庆市、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试点地区,在建立研学旅行运行管理机制、协同配合机制、安全保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科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1]。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列入中小学生必修课程,明确提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这标志着我国研学旅行进入了新阶段。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2018年3月,《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要统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影视教育及研学旅行等。国内关于研学旅行多个文件、政策的出台,为研学旅行行业发展提供了利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呈增长态势,而研学实践蓬勃发展迫切需要研学旅行服务专门人才。但目前研学旅行带队的老师主要是导游和中小学教师。导游对研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认知规律等不了解,在研学中扮演研学导师角色,中小学教师课程教学能力强,跨学科能力弱,与导游协调沟通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不顺畅,研学旅行“重游轻学”,“研学”目标没有充分实现。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2],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增补进入高职专业目录,从2020年起执行。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其旅游大类下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随着文件落地,部分高职院校会增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这有利于从数量上和质量上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研学旅行人才素质分析
  2014年4月,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即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研学旅行是交叉专业,研学旅行行业急需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能力:   1.1 导游讲解能力
  扎实的地方旅游资源知识储备是进行导游活动的基础,流利的讲解技能是完成研学活动的关键要素。游览过程中研学服务人员要担任活动讲解、活动主持,能根据不同层次研学主体的组织开展活动,引导其按活动方案游览、研究、学习、总结。
  1.2 研学课程方案设计能力
  研学课程是研学旅行产品的核心元素之一,包括前期课程设计-中期课程执行-后期课程服务。研学课程要根据中小学生特点,从教学目标难度设置、知识植入、各环节教育功能链接、外部环境的安全性、突发事件的预判等全面统筹方面进行设计。课程方案可遵循课程目标——地点筛选——素材搜集——素材提取——主题组合——踩点验证——课程方案成型的流程进行。
  1.3 教学活动组织能力
  研学旅行的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研学实践活动来实现教育的目的,在游览中体验、感悟,引导学生们增长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协助学生们建立完整的人格、性格与品格。这就要求研学服务人员要具备高超的教学技巧,懂得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每个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沟通技巧,能寓教于乐完成教学目标。
  1.4 安全意识、应变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是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研学旅行是在户外进行的集体活动,其服务对象中小学生正值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年龄,研学活动在开放的公共场所进行,各种突发情况难以预料,这就要求带队研学服务人员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研学活动按计划完成。
  2 高职教育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1 科学设置人才培养目标
  研学旅行是撬动素质教育的杠杆,是富含实践教育价值的学生“第二课堂”,它不同于夏令营、冬令营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这些特点也决定了研学旅行活动对研学管理与服务人员的高标准要求。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要面向研学机构培养具备扎实的地方旅游资源、景点讲解、研学活动组织策划、研学课程设计、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具备在执行研学课程过程中将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并具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能从事研学课程设计、研学活动组织、研学旅行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2.2 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设计
  研学旅行面对中小学,我国中小学教学组织活动具有季节性,每年3-4月、10-11月是研学旅行活动的旺季,高职教育对接行业,按照行业特点开展教学设计势在必行。用三段递进的形式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
  (1)一年级到研學机构担任研学导师助理,了解研学旅行带队工作过程。
  学生入学后通过入学教育、参观研学机构、担任研学导师助理以及研学旅行类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研学旅行服务有初步认知。特别是担任研学导师助理,让学生熟悉研学带队的工作过程,协助完成出团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如清点人数、拍照、安排用餐、收集研学总结素材、维持秩序等,在此基础上完成专业认知,再通过同步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二年级到研学机构担任研学导师,参照现代学徒制模式进行实训锻炼,掌握研学机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管理运行模式,协助进行课程设计、线路踩点、研学总结,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确定学习内容,研学机构安排资深从业人员担任学生的导师,在工作过程中予以指导,夯实职业能力。
  (3)三年级到研学机构顶岗实习。学生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学到企业文化、养成职业习惯、训练应变能力、提高专业技能。通过独立担任研学导师,亲身实践提高景点讲解、研学活动组织、研学课程设计、研学活动组织能力,业务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进入初级管理岗位,学生毕业后可实现零距离就业,成为研学机构的业务骨干及初中级管理人员。
  2.3 职业能力为“核”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高等学校高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3]。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要有明确的课程开发思路,研学旅行专业需要旅游、教育复合型人才,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根据国家及市场需求来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课程体系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具体课程设计应注意把握好几个方面:
  (1)深入开展企业调研,确定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调研,与研学旅行专家、一线工作人员座谈,共同梳理研学旅行岗位核心素养能力,分析工作过程及主要工作任务,以此为依据,将研学机构的服务标准引入课堂,设计开发专业课程。
  表1
  (2)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在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由研学机构专家、中小学教师和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开发专业课程,共同编写教材、讲义、课程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开设基础及素质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拓展类课程、综合能力课程,形成基于研学旅行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实训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研学旅行实践中边学边做,逐渐成为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高技能人才。
  2.4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定,从2019年起,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而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和难点。研学旅行与服务是高职新开设的专业,职业技能证书还在探索阶段,借助企业的力量培养“双师型”教师更加符合当下的形势。
  (1)引进企业资深业者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教学档案,定期召开教研会议,会议的形式可以在学校由优秀教师介绍课堂教学技巧、学习学院教学制度,也可以在研学机构共同进行研学课程方案设计、踩点、执行研学活动,讲授实践课程,担任认知实习、岗位见习、顶岗实习导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专任教师到研学机构社会实践。当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基本都是来自综合性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工作实践经历,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社会实践,其本身优秀的学习能力可以在工作实践中更高效的掌握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工作要点,同时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思路,与企业共同研究提升研学机构管理服务水平。
  (3)校企专兼职教师合作授课。聘请企业资深业者与专任教师合作授课,校企专兼职教师共同设计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由企业资深业者主持开展训练,项目内容、实训活动贴近工作实际,既帮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又能与时俱进的学习行业现状,专任教师担任理论环节授课,实训课担任教学助理,在协作中提升专任教师实训项目教学能力。
  (4)学校定期开展“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及考核,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杜绝“双师型”资格终身制。根据不同级别或等级给予相应待遇,鼓励形成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氛围。
  3 结语
  中国是千年古国,拥有璀璨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幅员辽阔,风景数不胜数,从各方面综合评价中国都有着丰富的研学旅游资源。中国的大、中、小学生人数大约2亿~3亿之间,研学旅行市场潜力巨大,当前我国研学旅行还处在开发的初期阶段,研学旅行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强势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我国研学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探索培养高素质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人才队伍,必将促进我国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代莹.研学旅行视阈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9.10.
  [2]邹家红,王慧琴,李浩文.论湖南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9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