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实施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佳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中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工作也出现了新变化,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教师就应结合教育部发布的课程标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优化师生关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施趣味教学,实现道德品质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这门课程的时效性,从而引导中学生群体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教学改革  中学生
  我国青少年儿童群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就是在学校中接受系统化教育,不单单要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还应接受品德、道德、思想与法治教育,加强道德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品质锻炼,增强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中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工作也出现了新变化,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教师就应结合教育部发布的课程标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增强这门课程的时效性,从而引导中学生群体身心的健康成长。
  1  《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1.1 有助于实现道德品质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对我们广大中学生群体而言,《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极强的实践性、内容的综合性与教学的人性化等特征,通过教师的讲授与引导,在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培育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敢于挑战的学习观念,战胜消极情绪,从而变得更加阳光、开朗,最终明确学习的意义与目的,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但是,从教学角度来讲,道德与法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框架内容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这项内容的有机结合,全面落实教育部规定的教育目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尽力挖掘这两项内容中的相似的章节,同时调节授课气氛、活跃授课形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改革就可以充分发挥中学生群体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踊跃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自己对道德、法治的学习感受与收获,产生课堂共鸣,切实提升学习效率,进行品质道德训练,明确法制观念。
  1.2 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群体的法治意识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运用,一些不良思想与观念通过互联网得以迅速传播,一些思想严重影响了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学生群体身心的健康成长,中学生群体呈现的模仿不良行为的情况时有发生,未成年人群体的犯罪行为也不断出现,中学生群体之间还出现了一定的校园欺凌案例,这种情况就反映出我国中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客观事实。以前我国中小学都统一开设品德课,面对社会上出现的新情况,教育部及时调整了课程设置,在品德课程中增加了法治内容,并统一命名为《道德与法治》,这就需要授课教师积极实施教学创新,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品德课程的授课方法,适当增加法律领域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宣传法律、敬重法律的意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
  2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
  2.1 优化师生关系原则
  我国各级学校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同时,在校园内,师生双方是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中学阶段的教学中更应重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因为,从生理的角度而言,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向青春期过渡的发育时期,每个学生骨子里都带有一定的质疑与叛逆意识,不再是小学阶段那样完全自觉听从于教师,而是开始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想法。或许,在他们眼里,《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是主要科目,这门课程不计入中考成绩,就应可学或不可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师生关系不和睦的话,肯定影响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授课教师就应优化师生关系,积极走进学生中间,当学生的引路人与知心朋友。中学生群体在青春期阶段,有相应的秘密与悄悄话,与父母的关系也开始变得有些疏遠,如果教师能走进他们身边的话,他们就会相信老师,把这些话说给老师听,让老师帮他们排忧解难。只要他们信任老师,就会相信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所说的话,从而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2.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新课标的教学框架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十分突出,需要教师有效组织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实施教学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将教科书中的道德理论规范条文与法制条款同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重点关注听课学生的思想状况,关注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相关内容来叩开这些学生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呼声,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这些学生身心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引入心理健康、抗挫折教育、卫生教育与法律教育等内容,引导他们进行性格、人格、心理等领域的健康塑造,让他们通过生活实际来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
  2.3 趣味教学原则
  对朝气蓬勃的中学生群体而言,《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如深奥的道德规范条文、抽象的法律条款,他们听起来稍显枯燥,学习的时候难度也较大,也不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实施趣味教学,提升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有兴趣,就会产生持续学习的劲头,加之教师把这些内容具体化、简易化,就有助于中学生群体消化吸收所学知识,让这些知识成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一项直接因素。
  3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3.1 实施兴趣教学,优化教学环境
  新课标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将自身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优化,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将实际教学的质量提升上去,从而实现课程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另外,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互联网技术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将一些实际案例贯穿其中,从而将各个地区的思想文化进行相关的交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思想的多元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进行创新,建立起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在当前信息化时代,通过现代技术来对教学状况进行影响,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有效地提升上去,并将当代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上去。
  3.2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实际过程之中,真正将新课改的要求落实到位,就是要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教师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目标,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调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还能够提高教师与学生的配合程度,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在实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就要对自身有一定的定位,既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疑惑,也要像学生的朋友一般,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
  3.3 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
  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将人文的内容融汇其中,这就需要将教学的内容和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将学生的视野不断地拓宽,提升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开展的实践活动可以是对雷锋志愿活动的学习,也可以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让学生提出自身的观点一起进行探讨,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真正含义,并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一些案例发表自身的看法,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田光军.例谈小学思品课堂设计[J].乐山教育,2017(4):24.
  [2] 朱文霞.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旅游纵览,2017(8):280.
  [3] 郑士国.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89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