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艺术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秋雁南飞云飘扬,课堂革新精神爽,提问细节把握好,前程似锦凯歌唱。本文作者认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悬念导入;瞄准支点;因趣施问;道德法治;课堂提问
  不管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新形势下的教学手段,都离不开课堂提问,尤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更要注重课堂提问艺术,想学生所思,给学生所需,营造轻松愉悦的师生互动氛围,引导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悬念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至理名言。可见,悬念性疑问能让学生荡起心灵的涟漪,认知冲突油然而生,求知欲望骤然增加,从而轻松找到打开“心锁”的钥匙。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新课导入过程中,教师只有合理创设悬念性问题,才能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饶有兴趣地进入师生互动之中去。譬如:我在执教“保护环境”(苏教版,以下同)一课时,先直接打开多媒体画面,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白云朵朵,一望无际的东海碧波荡漾,大兴安岭的森林郁郁葱葱,牛羊兔马躺在宽广的草原上悠闲自得等美妙的情景引入学生的眼帘。然后提出疑问:“如果将来外星人成为地球人的好伙伴以后,他们迫切要从地球人手中借走上述任何一件东西,那么你认为借哪一件‘宝贝’比较合适呢?”话音刚落,同学们立即进行热烈的讨论,虽然少数学生愿意慷慨地借出其中的一件人类缺一不可的“宝贝”,但是最后被大家果断地否决,也就是说地球上的万物都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外部条件,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一棵小草都是珍宝,绝不能被外星人借走。可见,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悬念性问题情境中打开了创新思维的闸门,真正体会到自然资源是无价之宝,从而深层次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二、瞄准支点,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非常容易,但要想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并非易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时,假如采取“眉毛胡子不能一把抓”或者“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提问方式,那就失去了课堂提问的实际价值。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必须瞄准支点,即:课堂提问必须围绕三维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和难点,达到“一点多通、一点全通”的美妙境界。一般而言,教师的提问应该把握两个“度”:
  第一,提出的问题有“梯度”。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活动是人参与学习活动的核心,积极的思维是个体的内部活力。可见,教师的提问能否激活学生的内部活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试金石。为此,我们应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尊重各个层次学生的差异,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稍微跳一跳就能摘到自己喜欢的桃子,从而在深挖潜能的基础上拓宽知识视野。
  第二,提出的问题有“深度”。不管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涵盖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些知识深入到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要有一定的“深度”,以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问题的实质,并全方位、多角度感悟文本中叙述的核心内容。所谓挖掘“深度”,不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高难度的,而是要求教师首先在备课时弄清楚相应教学内容的具体深度,力争在三维教学目标范围内做“文章”。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尽量把所教知识点挖掘得深一点,以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实这是一个教学“误区”,往往会让有些学生产生学习道德与法治难于上青天的感觉,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提问时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又要遵循学生思維的规律,千万不能存在好高骛远的教学态度。譬如:2017年教育部审核的八年级下册P37“探究与分享”内容如下:一天,警察小郑为了及时抓捕劫匪,应急征用一辆摩托车时,那个车主二话不说把车给了小郑,最后成功抓捕了罪犯,车主也得到了相应补偿和表扬。针对这一情景。我在执教这部分内容时,紧紧围绕“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一课题提出了如下问题:1.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合法吗?2.作为车主应该享受哪些基本权利?许多学生还是比较轻松地作出了相应的正确回答。但是,假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虽然也可以深层次提问,但与本堂课堂的教学目标相差甚远,不利于学生全神贯注的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可见,教师适度提出一点“深度”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学有所获;但超标准的“提问”既不利于学生正确把握知识脉络,又会增加学生的精神负担,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因趣施问,让学生轻松获取新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我国古代教育巨匠孔子倡导的教学理念,其核心反映了兴趣是挖掘求知者的内驱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因趣施问”的原则,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我在执教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青春的脚步”时,针对部分新生产生的忐忑不安和消极悲观等不太适应新环境的现象,我先直接提出了如下问题:1.当你跨入进入中学大门以后,是否觉得初中和小学生活有很大的区别?2.现在你已经结识到了哪些新朋友?3.你最希望构建怎样的新团队?4.你作为一名初中生怎样迎接新的挑战?许多学生面对上述简明扼要的提问,都喜笑颜开地逐一进行探讨性回答,师生互动气氛比较活跃。接着,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以“我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的自我介绍性一分钟演讲,发言者大胆表述各自的爱好和特点,从而使同学之间陌生的阴影烟消云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8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