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乐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其关注学生的价值引领,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重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变成学生快乐获得新知、体验生命成长的有益载体。
一、利用教材,教育学生互相关爱
学生有个性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一些学困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教师应积极引领其他同学主动关心、帮助这些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快乐、健康地成长。
学生小张总是以欺负人的形式与同学交流,所以大家都不愿意与他在一起做游戏、做作业。在讲《我和小伙伴》一课时,笔者让学生集体参与游戏、猜谜、表演教学活动,创造各种机会让大家与小张接触,使小张感受到大家并没有排斥他,帮助他重新找回了班级归属感。学习《我和小伙伴》后,我告诉同学们,小张非常想和大家做朋友,也愿意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气,希望大家帮助他、关心他,让他成为我们快乐大家庭的一员。一段时间后,同学们渐渐发现,小张不再有欺负同学的行为,大家也都愿意和他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了。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积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将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以及生活常识都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把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及常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掌握并运用知识。
学生都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但不是每个学生都会用科学的方法洗手。在教学《吃饭有讲究》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说一说并演示自己的洗手方法,然后再和课本上“科学的洗手方法”相对照。学生看完课文后非常吃惊,惊叹自己长这么大了居然不会洗手……
三、融入情感,净化学生心灵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学会做人”的目标中来,采用具体事例,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课文中饱含的真情,以美好的情感去净化他们的心灵。
如在教学《我的一家人》一课时,教师首先展示家长的工作情况,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了解父母的工作是多么辛苦。然后,提问学生:父母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工作呢,都是为了谁,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呢?教师还可以发放调查问卷,然后根据调查问卷结果联系家长,和家长交流,共同改进教育孩子的方式。
学生小王,因为长期父母不在身边,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經常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笔者多次跟他谈心,处处关心他,让他多聊聊自己的父母,以及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渐渐地,他变得开朗了,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还变得积极发言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用心用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7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