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我国现代农业的生产和建设中,水稻稻曲病是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病害,在我国贵州等地区水稻稻曲病非常普遍,农业生产者对水稻稻曲病缺乏科学的认知,对于水稻稻曲病的发病规律以及发病特点等都不够了解,导致水稻稻曲病的防治不够及时,甚至存在盲目治疗的问题,很容易错过水稻稻曲病的最佳治疗期,本文针对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以及综合防控技术进行分析,客观阐述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特点和发病条件,了解水稻稻曲病的发病原因,在此基础上来利用多元化的技术手段进行防控和治疗。
  一、水稻稻曲病的病症和发病规律分析
  水稻稻曲病主要发生于水稻的开花期和乳熟期,尤其在水稻的抽穗阶段更容易感染水稻稻曲病,其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穗部,水稻籽粒干瘪,每个稻穗的谷粒变少,水稻稻曲病的发病初期,谷粒的颜色呈现淡黄色,缺乏光泽感,籽粒也不够充实和饱满,在谷粒壳上也会出现白色的絮状物,随着水稻稻曲病的病症加重,颖壳会变膨胀,谷粒也会变为墨绿色或者淡绿色。
  二、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
  1、受到水稻的品种影响
  从品种调查情况看,目前在生产中没有对稻曲病表现高抗性的品种,只要有菌源存在和具备病菌侵染繁殖的各种条件,几乎所有的品种都能感染稻曲病,但是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之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根据水稻稻曲病的发展特点和发病规律的总结来看,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受种子的影响较大,晚熟的水稻品种要比早熟的品种发病严重,同时穗大、矮株、适宜密植的水稻品种往往更容易感染水稻稻曲病。此外抗性强的水稻品种不容易感染水稻稻曲病。
  2、受气候条件所影响
  水稻稻曲病的发病和气候因素影响较大,温度在24摄氏度到32摄氏度左右是感染水稻稻曲病的高发期,而温度过高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稻稻曲病的发生。此外在夏季雨水多,气候湿润、缺少光照的自然环境也会到极容易产生水稻稻曲病。在水稻扬花期若遇雨量、雨日偏多、露大、日照少、田间湿度大,一般发病重,在水稻易感病生育期与有利稻曲病菌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相遇时,是造成大流行的主要因素。
  3、受栽培管理方法所影响
  农业生产的模式和栽培方法会影响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在水稻田间灌水量多、水稻植株过密,田间排水效果差,会增加感染水稻稻曲病的风险。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如果施加过多的氮肥,也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水稻稻曲病的病情,同时也会降低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三、水稻稻曲病的综合防控技术分析
  1、科学选择水稻品种,利用种子消毒技术
  提高农户防病意识,选用抗病品种。加强农业适用技术的宣传推广及病虫害的防控工作,要求农户不要到病区去串换种子,提高广大农户预防病害的意识。水稻不同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不同,因地制宜选择种植抗病品种是减轻稻曲病危害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同水稻品种对于水稻稻曲病的抗性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水稻的栽培和种植中要科学培育良种,以此来防治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在常发生水稻稻曲病的地区要积极选用稀穗型的品种。同时在播种之前也要对种子进行科学消毒,防治感染病菌的种子带来感染,可以利用强滤氯精要进行消毒浸种,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抗病效果,同时整体的栽培种植成本也比较低。此外,在太阳充足的天气也要进行晒种,起到杀毒灭菌的作用。
  2、利用化学技术,药物防治
  对于水稻稻曲病的发病,要实施观测病症的进展,采取化学技术利用药物治疗来化解水稻稻曲病的病症,可以利用多菌酮可湿性粉剂、静冈霉素剂等药物来进行对症治疗,要控制好药物治疗的时机,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以此来保证药物的疗效。改进栽培管理措施。搞好水稻健身栽培是预防稻曲病的最佳农艺措施。合理施肥、灌水,在肥料运筹上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状况,把握好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采用平衡施肥法合理用好穗肥,做到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特别是后期肥水管理,切忌偏施氮肥,防止深水满灌,应适时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3、科学进行田间管理,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
  在水稻稻曲病的综合防治的过程中,还需要以预防为主,为此还需要科学进行水稻的田间管理,切实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在田间的管理过程中要重点做好水肥的管理,进行科学排水和灌溉,在良好的天气也要科学晒田,在水稻的生长后期要保证土壤的干湿均匀,以此来提升水稻根系的活力以及营养供给。
  综上所述,水稻稻曲病的综合防治还需要帮助农业生产者明确水稻稻曲病的病症,做好水稻稻曲病的识别工作,同时对于田间水稻进行科学监测,及时对水稻稻曲病进行治疗,可以从水稻的田间管理、水稻品种的选择以及药物治疗等方式来缓解水稻稻曲病的发生。水稻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不仅可以让水稻的栽培更加科学和专业,同时也能保证水稻栽培的产量以及品种,切实提升水稻栽培的經济效益。
  (作者单位:1.156330黑龙江省二道河农场第四管理区;2.156330黑龙江省二道河农场第五管理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23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