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张家港地区小麦优质高产抗逆品种筛选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通过不同小麦品种的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张家港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小麦优良品种。结果表明,扬麦23、扬麦25、镇麦12号等品种产量较高,抗性较强,综合表现优良,可以在张家港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小麦;品种筛选;产量;抗性;江苏张家港
  小麦是张家港地区秋播主要粮食作物。其中,扬麦16号在张家港地区的播种面积占比一直在75%以上,但扬麦16号作为一个应用近20年的老品种,种性退化迹象已较为明显,田间不平衡性问题表现突出。为了筛选出适合张家港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本试验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各品种长势长相、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的分析,为张家港地区大面积推广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种提供参考[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常东社区稻麦示范基地进行。供试地块为砂质土,含有机质19.5 g/kg、全氮1.2 g/kg、有效磷10.0 mg/kg、速效钾99.7 mg/kg,pH值8.1。前茬水稻。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6个,分别为扬麦16号、扬麦23、扬麦25、镇麦10号、镇麦12号、宁麦19。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扬麦16号作对照(CK)。不设重复,每个处理播种面积666.7 m2。
  1.4    田管措施
  采取旋耕后机械条播的方式,11月10日播种,播种量150 kg/hm2。肥料运筹方面,基肥施高浓度复合肥375 kg/hm2、尿素150 kg/hm2;三至四叶期施尿素52.5 kg/hm2作分蘖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施高浓度复合肥150 kg/hm2+尿素150 kg/hm2。病虫草害防治方面,小麦播种后进行封闭化除,3月10日进行春季化除,整个试验田防草防虫不防病,栽培管理措施各处理间一致。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小麦关键生育时期进行田间调查,鉴定记录各品种的株高、生育期、抗病性、抗倒性、抗寒性等特征特性。成熟期每个处理选取均匀一致地段2个5 m单行,计算出成穗数,并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 株进行穗粒结构调查,收获期小区全部收割测实产[3-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本試验过程中,在小麦生育后期遭遇强降雨过后的高温逼熟,供试品种生育期均缩短2~4 d。从表1可知,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在196~201 d之间,其中扬麦16号(CK)生育期最短,其他品种按照成熟期从早到晚依次为扬麦23、宁麦19、镇麦10号、扬麦25、镇麦12号。
  2.2    产量与产量结构
  从表2可知,供试品种实产在6 214.80~6 873.45 kg/hm2之间,其中扬麦16号(CK)实收6 363.30 kg/hm2,居参试品种第4位。较扬麦16号(CK)产量高的品种有扬麦25、镇麦12号、扬麦23,增幅分别为8.02%、2.64%、2.04%;较扬麦16号(CK)产量低的品种有宁麦19、镇麦10号,减幅分别为0.60%、2.33%。
  供试品种穗数在378.00万~501.00万穗/hm2之间,以扬麦25最多,达501.00万穗/hm2;镇麦10号最少,只有378.00万穗/hm2。每穗粒数在34.88~44.87粒之间,以扬麦16号(CK)最多,为44.87粒;镇麦10号最少,为34.88粒。
  千粒重在39.70~50.25 g之间,最高的为镇麦12号,为50.25 g;最低的为扬麦23,仅有39.70 g。
  2.3    抗逆性
  2.3.1    抗病性。白粉病、纹枯病扬麦23和扬麦25均中等程度发生,其他品种发病较轻或未发病;抽穗扬花期天气较好,赤霉病发病均较轻,各供试品种基本未见病穗。
  2.3.2    抗倒性。从表2可以看出,宁麦19株高较扬麦16号(CK)高出9.4 cm,其余供试品种株高均低于扬麦16号(CK)。小麦成熟期张家港地区遭遇一次较强风雨(风力6~8级),宁麦19发生较严重倒伏,倒伏面积在20%~25%之间,其他品种均未出现倒伏。
  2.3.3    抗寒性。本试验小麦生育期内未出现极端低温,供试品种均未出现冻害,抗寒性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产量都在6 000 kg/hm2以上,均属中高产品种,但镇麦10号成穗数较少,产量略偏低;宁麦19株高偏高,易倒伏;扬麦23和扬麦25产量较高,抗倒伏,但在种植中应注重白粉病和纹枯病的防治;镇麦12号产量与抗性表现均较好,但生育期偏长,适宜在适期播种条件下种植;扬麦16号也有较好的产量与抗性表现,但品种退化迹象明显,田间不平衡性问题较突出。
  4    参考文献
  [1] 董广同,张红铎.小麦品种展示与试验示范[J].种业导刊,2014(9):13-16.
  [2] 宋介宏,王军.盐城市盐都区不同小麦品种的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22):107-109.
  [3] 刘超,张素萍.小麦不同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9(21):41-42.
  [4] 丁正生,丁志芳,徐培华.不同小麦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3):108-109.
  [5] 李艳,李强,韦峰.连云港市赣榆区不同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9(8):22-23.
  [6] 孙楠,季林章,姜兴余,等.2017年泗阳县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9(23):45-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28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