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的继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研究继续教育的协同创新机制有利于继续教育依托“互联网+”的新发展。在“互联网+”的新态势下,继续教育的机制展现出明显的特点,也显现出存在的问题,本文试着从探析构建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角度来给予回应。
  关键词互联网+;继续教育;协同创新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传统行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对经济社会结构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改变着社会的生态,也改变着教育的生态。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上升为国家的战略决策。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终身教育主阵地的继续教育,应该要更新思路,变革机制,创新方式,主动契合“互联网+”变革的潮流和趋势,促进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 “互联网+”背景下继续教育机制的影响因素
  1.1 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着继续教育机制
  “互联网+”的影响下,产业结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产业结构与新时代的产业结构有着天壤之别,无论是生产要素之间还是产业之间的时间和空间都截然不同,“互联网+”给劳动者、企业、高校、社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继续教育体制也发生着重大变革。具体来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社会发展,对于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需求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内容更为丰富和不同,相应的,劳动者对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以及方式方法的要求与之前也发生了转变,而继续教育作为为劳动者提供个人综合知识培训的途径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互联网+”背景下继续教育,从客观上应该改革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根据时代的变化提供合适的继续教育资源。
  1.2 终身学习理念影响着继续教育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新科技、新产品、新工艺、新关系不断涌出并快速更新,从业人员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不断发生着变化和调整,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提出新的要求。更多的从业人员需要将终身学习贯穿职业生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同时,也需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预判和评估,需要更多相关职业知识的普及,来促进自己的职业生涯规范和发展。因此,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相应的,继续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要主动适应从业人员的需求,提供更为完善的继续教育机制,为从业人员提供更好、更多、更方便的教育资源。
  1.3 学习方式的变革影响着继续教育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4G的普及,5G的诞生,信息化设备被广泛应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更为丰富和快捷,这些都影响着继续教育的学习途径和方式方法,给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继续教育在信息技术变革的影响下,传统的学习方式方法以及途径已经不再适用,这也对继续教育机制产生了新的影响。在网络时代的影响下,学习者在参加继续教育过程中,对继续教育也会带来更加深刻的变化和影响。“互联网+”时代下,继续教育需要同过信息化手段,打破传统教学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将传统课堂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使学习者能够通过异动终端在何时何地,选择性的进行学习,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更有效更便捷的学习途径。
  2 “互联网+”背景下继续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制度与法律法规的缺失
  尽管已经有成熟的法律法规支持着高等教育,如《高等教育法》,但在继续教育领域,则一直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也沒有更为详细具体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继续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更新、补充以及拓展从业人员知识的追加教育,对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法律法规的缺失影响着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如继续教育的质量监控,质量监控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环节,起着评价继续教育是否有效、督促继续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对继续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很多关于继续教育的质量监督以及评价方式存在空白,导致受市场经济利益的影响,继续教育的办学不规范不科学。
  2.2 社会和高校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
  尽管继续教育对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重要,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和高校对继续教育还是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没有足够的重视。社会各层,包括部分用人单位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继续教育既不支持也不鼓励,甚至部分用人单位对继续教育持有不认同的看法。部分高校没有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当中,没有将教育资源对继续教育给予支持和倾斜,也没有对继续教育的工作量、教学成绩高低等设为评价指标。部分高校教师不愿意投入精力去研究继续教育,也从不考虑对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具体的举措。在社会和高校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的环境下,继续教育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
  2.3 继续教育新模式开发和发展存在客观问题
  继续教育和互联网的融合不仅激发了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更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拓展了人们的学习空间[3],但这种新模式的开发和发展存在一些客观问题。一是资源的缺乏,主要体现在资金和平台的缺乏,由于社会各层的不够重视,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继续教育当中,继续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难以高度实现,平台的开发也出现问题。二是受教育群体的客观问题,继续教育的受教育群体较为广泛,新模式的开发也给受教育群体提出了要求,如需要受教育群体的理性认识和掌握智能终端的使用等,部分受教育群体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不重视,不愿意投入资金和时间;部分受教育群体对智能终端设备的操作不熟悉,甚至不会,无法适应继续教育的新模式。
  3 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助推继续教育发展
  3.1 建立多方协同机制,强调“多元一主”   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影响,社会对教育存在一定的功利性。一方面,教育活动的持续时间越长,教育成果的转换越多越快,社会反映越明显。另一方面,受地区和经济社会的影响,政府、用人单位在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条件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有基本的控制和范畴,对在范畴以内或者范畴边际的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其产出和效果更大和更明显,社会和从业人员更愿意投入或者购买这样的继续教育服务,继续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其产出也最高。当社会中利益各方趋向性的教育活动会保持比较明确的指向,这种指向和涉及多方的行动也会促进继续教育成果的转换。因此,构建继续教育的多元化协同机制,通过扩大继续教育服务的成果转换,提高继续教育服务对多方的“绩效”,有利于继续教育的发展。
  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协同机制既是为了满足继续教育需求,也是继续教育本身發展和壮大的需要。首先,继续教育的服务不仅仅是一个或者几个传统的学校来实施,而应该是结合继续教育资源提供方的意见,和满足继续教育成果需求方的要求由多方来提供高效的服务。其次,继续教育的多元协同机制体现在协作方式和协作共同体上,协作方式既可以是教学资源的共享,也可以是教学资源的共建,还可以是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协作共同体既可以是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的协作,旨在为特定用人单位提供特定的继续教育服务,也可以是教育资源开发者和教育资源传播者的协作,教育资源开发者只负责开发,教育资源的传播和扩散交由其他机构等等。从我国目前国情来看,继续教育的多元协同机制,应该以功能性完备又强的高校为主,吸收更多主体参与,立足区域或者行业提供继续教育综合服务。
  “多元一主”继续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是指,采取共建和协作,建立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为主平台,政府、企事业单位、用人单位以及教育机构等共同参与,并发挥各自优势,尝试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整合渠道、创新方式、强化内容和成果转换,建立一定的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促进继续教育的多元化服务和多元化管理,助推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多元一主”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有利于高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继续教育辐射能力和效率的提升,有利于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集聚和保持,有利于区域或行业人才支撑体系快速适应发展的需求,相应的,也有利于参与机构的持续发展。
  3.2 政府宏观调控,给予适当支持
  政府的角色不仅仅是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中的一元,更应总揽全局,宏观调控,采取适当措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确保继续教育体系的高效运行。一是要完善法律保障机制,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明确具体要求,为继续教育发展保驾护航。二是要普及宣传,提高认识,将继续教育的相关信息广泛传播和宣传,提高各方以及人民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三是要健全监督和评价机制,将继续教育服务“可视化”,确保继续教育和谐发展。四是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并吸引各方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加大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坚持扶持弱势群体。五是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继续教育成果转换,切实提高继续教育的成效。
  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尚待优化和完善,构建“多元一主”的协同创新机制是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提高继续教育产出,服务辐射更宽更广。
  参考文献
  [1]许焘,赵忠升.清华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4(10):23-25.
  [2]张霞燕.论地方综合性高校继续教育转型、重构与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3(12):13-16.
  [3]郭成,任艳,郎颖莹.“互联网+”背景下的继续教育模式浅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02):102-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30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