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猪健康养殖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我国养猪业从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养殖模式、区域布局、生产方式、生产能力都发生着显著变化,面临着环保压力大、创新能力弱、投入成本高、应激疫病多等诸多挑战,导致猪肉品质和风味每况愈下。而健康养殖能够针对生猪饲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效预防和针对解决,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升品质,增加饲养效益,保障猪肉食品安全供应。
  一、生猪健康养殖的概念
  生猪健康养殖是以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为主要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养殖业。通过提供良好的、有利于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达到生产安全优质营养猪肉的目的。围绕生猪健康养殖,笔者认为应着重规范养殖场地建设、优化品种选育选择和有效管理各类应激等方面。
  二、生猪健康养殖常见问题
  1、场地选址和设计不合理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生猪养殖主体规模偏小,为了尽可能降低前期投入,加之受限于环保、土地政策和场地、水源、交通等公用设施,在场地选址和基本建设中,不能科学规划、有效兼顾。主要表现在不能根据自然环境、地形地貌、资金投入、设施条件,科学选择猪舍类型并划分和完善功能分区,与高效生产运营实际需求存有差距。
  2、品种选育和选择不科学
  目前,由于受限于技術、资金、核心群种猪数量和市场竞争等,我国种猪跨地域联合育种规模较小,加之地方猪种质资源利用不高,种猪育种和遗传改良基础薄弱。与此同时,多数地区生猪育种方式为养殖主体自育自繁,虽然管理简单投入较少,但是品种退化问题不可避免,对养殖效益形成实质影响。
  3、应激控制和管理不得力
  目前,我国多数生猪养殖主体饲养管理相对粗放,猪只生长环节各项基础数据记录、分析和追溯体系没有建立完善,加之猪群高密度饲养和猪只特殊的生理构造,导致生猪应激反应和危害日益严重。尤其是应激反应导致的猪只免疫力下降,一些条件性疫病呈现多发态势。
  三、生猪健康养殖路径探讨
  1、严格饲养场地选址
  猪场选址首要为符合环保和土地政策。在此基础上,以综合考虑防疫问题为前提,兼顾交通运输和供水供电等生产管理问题。总体而言,要求地势高燥平坦开阔,避风向阳,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过,坡度以不超过20度为宜;水源洁净充足,以无需过多处理的地下水为宜。具备排水设施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条件;距离交通繁忙路线1km以上为宜。距离学校、村镇等1km以上为宜,且处于下风处。距离工矿企业、养殖场、屠宰场、肉食加工厂、皮毛加工厂等3km以上为宜,距离化工企业4km以上为宜,且处于上风处。同时应考虑噪声源影响。
  2、科学规划场地建设
  按照年出栏一头育肥猪3-4平方米的参数,留出余量,规划猪场占地面积。结合本地气候环境、场地地形地貌条件和生产流程,严格生产区、辅助区、管理区、生活区、隔离舍和粪污处理区等功能分区和净道、污道等道路系统建设,并根据光照条件、主导风向等因素,合理选择猪舍类型。隔离舍和粪污处理区要求位于场区下风处,通过绿化廊道与其他场区形成软隔离。建设有种猪舍和兽医室的,要求选址分别为生产区上、下风处。辅助区要求留有足够场地配套建设饲料场。具备条件的,可以在场区外围种植阔叶林隔离林带。场区内综合考虑猪舍高度、树干高度和树冠大小等因素,选择阔叶林和小乔木等进行廊道和场区绿化。
  3、灵活培育选择良种
  从国家层面推动育种方式转变,自上而下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推动健全地区生猪联合育种体系,构建完善产学研融合推进机制,促进种猪质量评价体系和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有效改变科研立项为主导的育种常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和地区联合育种协作,不断提升国内育种投入、品种选育和良种推广。生猪养殖主体要综合参考费效比,科学灵活采用引种和自繁方式,加快繁殖能力强、生长发育快、经济效益好的猪种改良计划。
  4、加强应激预防管理
  应激是猪只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与猪的健康及疾病发生具有高度的交互关系,过强或过多的应激会造成应激综合症,严重的发病甚至死亡。像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等都是条件性致病菌,随着耐药性不断增强,生物安全防控难度不断加大。针对解决方法应在加强应激预防和管理上。形象比喻就是以猪为本,围绕住得好、吃得好、睡得好、心情好,规范免疫程序、优化生活环境、科学营养配比,有效应对各类应激源,杜绝和减轻应激综合征。同时加强信息的采集与比对,确保能够有效溯源,为疫病防控奠定良好基础。确保生产周期各个环节,科学针对调制饲料配比,达到适口增效,推动高效养殖。
  总之,生猪健康养殖是养殖模式和需求的双重统一,是猪肉产品消费升级现实和供给侧改革趋势下的应势应时之需,对保障我国猪肉产品竞争力,稳定“肉盘子”供给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生猪健康养殖关键点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健康的核心和实质,以健康的名义保护猪只福利和权利,最终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笔者同时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公益性和社会性两种服务机构的作用,将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有机结合,并完善覆盖,此为夯实生猪健康养殖科技支撑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450000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郑州市分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47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