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及形成性评价对生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形成性评价对生理学教学有何促进意义。方法: 选取临床医学(定向)2018-5班采用形成性评价法(实验组),临床医学(定向)2017-1班采用终结性评价法(对照组)。实验组开展结合“雨课堂”的线下教学、临床病例讨论、思维导图归纳法以及阶段性测试等混合式教学和形成性评价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及格人数、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班形成性评价调查问卷反馈意见中,将近90%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经常性的测试(如“雨课堂”平台测试、提问等)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了自己生理学学习的优缺点和提高了学习生理学的兴趣。结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及形成性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生理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价;生理学
  中图分类号: R-4;G43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8 . 43
  Abstract
  Objective: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current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purpose of capacity-build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Hybrid Teaching Model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based on "rain class" in physiology teaching. Methods: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method (experimental group) was used in class 2018-5 of clinical medicine (orientation), and the summative evaluation method (control group) was used in class 2017-1 of clinical medicine (orienta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arried out a hybrid teaching and formative evaluation model combining "rain class" offline teaching, clinical case discussion, thought map induction and stage test.Results: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ssing the final examination and their average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Nearly 90% of the students in the feedback of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ha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thought that the regular tests (such as "rain class" platform tests, questions, etc.) and feedback helped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ir physiological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m Interest in physiology. Conclusion:The mixed teaching and formative evaluation based on "rain class"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subjective initiative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hysiology teaching.
  Key words
  Rain class; Mixed teach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Physiology
  生理學是一门机能学科的课程,已经由原来的纯医学基础学科逐渐转变为连接基础和临床学科的一门核心的桥梁学科。不同于解剖、组织胚胎学等课程的学习,生理学的学习更侧重于理解记忆、融会贯通。生理学教学内容繁杂、课程较难、知识点太多,因此,学生的考试通过率较低。全国教育大会为生理学教学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选择有效的成绩评定模式是生理学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1]。自2016年开始,我校生理学课程逐步开展形成性评价[2-3],但应用初期受到教学手段的限制,在课堂测试环节需要印刷纸质试卷,并且需要组织教师监考,比较费时费力;进行课堂病例讨论、翻转课堂等评价方式时,学生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进行课前的自学或查阅资料,影响了学生的课堂表现;2019年我校本科生培养方案的重新修订,生理学课堂教学时数减少,由原来的72学时减少到66学时,进一步加大了形成性评价实施的难度。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日益提高,利用一些开发成熟的教育软件辅助我校生理学形成性评价的开展应该会进一步提高形成性评价教学效果,弥补之前我们开展形成性评价的不足。“雨课堂”是一款由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共同研发而成的新型免费智慧教学工具,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弥补课时数少的缺陷,还可以实现“课上-课下”学习互动新模式,增加师生互动。因此,2019年本校生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了 “雨课堂”这一教学工具,实施了以基于“雨课堂”的线下教学、基于“雨课堂”的线上随堂测试、临床病例讨论以及思维导图归纳法等相互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和形成性评价,现将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并和2018年生理学教学的班级比较,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和形成性评价对生理学教学有何促进意义。
  1 研究对象
  以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定向)2017-1班(57人)和临床医学(定向)2018-5班(60人)为研究对象。两个班均为笔者的授课班级。其中临床医学(定向)2018-5班采用形成性评价法(实验组),临床医学(定向)2017-1班采用终结性评价法(对照组)。
  2 研究方法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沟通,按照教学大纲,临床医学(定向)2018-5班开展“雨课堂”、临床病例讨论以及思维导图归纳法等相互结合的形成性评价模式。
  (1)“雨课堂”:“雨课堂”是一种新型智慧教学工具,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最新成果[4],操作简便易学,教师与学生只需要借助微信添加““雨课堂””公众号,教师在公众号创建自己的带教班级,然后学生扫描班级邀请码加入自己所在班级,从而建立“课上-课下”学习互动新模式。课前:正式上课之前,教师通过“雨课堂”发布PPT,以发布通告的形式告知学生需要进行课前预习。教师通过“雨课堂”后台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侧重点的调整授课内容。课中:学生可以通过“不懂”按钮,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从而使得教师当堂就可以调整授课内容,教师通过“随机点名”等操作进行课堂小测验,随时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通过“弹幕”“投稿”与学生进行针对性讨论与交流。课后: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选题组成考试试卷。每次由任课教师在统一的时间发布,学生要在规定好的时间进行作答并提交,得分及答案我们一般设定为考试规定时间结束后才可以查看,以免学生互看答案。教师即时可以得到学生完成情况、总分分布、学生的成绩排名、答题情况等信息,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指导。
  (2)临床病例讨论法:本学期将进行以疾病为基础的病例讨论,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知识,培养临床思维,同时以病例为基础让学生掌握血液循环这一章节的核心知识。本次教学采用的病例内容是引自《疾病的生理学机制:生理学案例分析》一书中血液循环章节的案例[5]。讨论课前提前1周左右将病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深入了解病例内容的基础上,分组对相关知识进行准备。讨论课,分组对学生提问,以”雨课堂”抢答的方式进行。根据每组学生的表现,包括小组合作、思路是否清晰、态度是否积极等项目进行评分,并给予学生相应反馈和建议。
  (3)思维导图归纳法:思维导图是一本开启大脑的使用说明书。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把错综复杂的关系理顺,并能够很好地融会贯通,要求每位同学都手绘一份思维导图,并对此进行了评分。主要从中心图、主干、分支内容三方面进行评分,要求学生的思维导图应图文并茂、有立体感、主干之间关键词的逻辑关系一致或相近、使用精准且能助记的关键词,而且突出重点,大小有变化。
  (4)阶段性测试:在第8周和第15周各组织一次阶段性测试,“雨课堂”形式进行,要求全部学生参加。教师在了解学生试题错答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问题进行讲解,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所学内容。
  3 结果
  3.1 两班学生期末考试总评成绩比较(如表1所示)
  实验组计分方法:考核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包括“雨课堂”线上测试5%,阶段性测试5%,期中考试20%,病例讨论5%,思维导图5%,期末考试60%。对照组计分方法:考核采取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试卷考核的方式),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70%。
  虽然期末考试试卷不同, 但题型相同:单项选择题(50分)、填空题(10分)、简答题(25分)、问答题(15分),总分值为100分。实验组试题平均难度0.63,平均区分度0.39,信度0.97。对照组试题平均难度0.63,平均区分度0.38,信度0.97。
  由表1可见: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最高分、最低分均比对照组高,而且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5.78分。
  3.2 两班学生成绩段分布、及格率比较(如表2所示)
  通过分析两个班级的成绩段分布、及格率,发现:实验组考试及格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56.14%,实验组考试不及格人数低于对照组(表2);90-100分区间,对照组为0人。
  3.3 实验班形成性评价调查问卷结果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给实验班学生以问卷星的形式推送了形成性评价调查问卷,其结果见表3。
  4 讨论
  两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考试及格人数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实验班形成性评价调查问卷反馈意见中,将近90%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经常性的测试(如“雨课堂”、提问等)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了自己生理学学习的优缺点和提高了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鉴于我校生理学教学评价的现状,将操作便捷的“雨课堂”作为实施混合式教学和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教学辅助工具,通过结合“雨课堂”的线下教学、线上随堂测试、临床病例讨论以及思维导图归纳法等相互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和形成性評价,弥补了传统授课模式和教学评价的许多不足:通过综合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生对当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更好地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思考,避免出现“平时松懈、考前突击、考后忘记”的现象[6];病例讨论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基础课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思维导图的应用,使学生建立整体观意识,梳理生理学教学的逻辑。本次混合式教学和形成性评价,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生理学学习的优缺点,进而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此次实践才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需改进之处:由于高校扩招,教师教学任务重,从课前准备、到课中实施、再到课后总结,需要教师从知识深度、广度、现代教学工具的熟练程度、教学能力等方面不断进行提升。对于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在使用“雨课堂”时,难免会趁机玩游戏,反而影响学习。因此,形成性评价在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在日后的推广应用中可以进一步完善,充分体现“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参考文献
  [1]陆璐,张晶,洪素丽,等.“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20,02:282-283.
  [2]姚巧玲,吴桂霞,李俊红,等.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视界,2016,13:194-195.
  [3]聂永梅,姚巧玲,李俊红,等.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6,20:148-149.
  [4]于洋,李垚,李伟红,等.混合式教学在《生理学》课程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35:18-21.
  [5]梁尚栋.疾病的生理学机制:生理学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6]刘卫东,李珂珂.医学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与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718-27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82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