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教育信息化的新形势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阐明了“雨课堂”的特点,提出构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途径,进一步讨论了该教学模式尚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 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2.044
  An Analysis of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Rain Classroom"
  ZHANG Ying, FENG Congji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0)
  Abstract Under the new trend of informational education,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rain classroom" guided by constructivism has been being paid more attention.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rain classroom"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how to construct a mixed teaching mode of "rain classroom" is propos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is teaching mode are further discussed to explore new ideas for innovations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Keywords rain classroom; mixed teaching mode; informational education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教育正经历着一次新的变革,即从传统的课堂授课转向e-Learning(数字化)学习。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指出:“要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当前,新的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日趋融合,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雨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如何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并以科学合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随之应运而生。
  1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简介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吸纳了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与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利用手机微信平台,采用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堂面对面重点讲解、线上线下互动讨论等方式,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1]该教学模式在教学技术上将微信和视频、音频、PPT等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教学手段上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研究性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目标上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教学评价上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作为一种将线下班级授课和网络在线学习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进行引导、启发和有效监控,利用网络技术和优质数字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构建。
  2 “雨课堂”的特点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和学堂在线联合开发的新型教学工具,将PowerPoint和微信两个工具融合到一起,建立起来的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间的互动交流平台。课前,教师可通过微信将带有MOOC视频和习题的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上,师生沟通并及时反馈;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并及时采集课堂教学数据。“雨课堂”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全天候互动教学
  教师和学生通过个人微信号可随时登录“雨课堂”。“雨课堂”覆盖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答疑、在线测试和课后作业等诸多教学环节,师生教学互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全天候交流和学习。[2]
  2.2 教学资源丰富
  教师可将课前预习PPT、课堂PPT、限时在线测试题、课后作业等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微信推送给学生。教师既可自己录制教学音频和视频,也可添加其他高校的MOOC视频及优酷、土豆和腾讯等平台提供的教学视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2.3 大数据分析
  教师上传预习课件后可随时查看哪些学生观看了课件,哪些学生完成了作业,测试题的正确率如何等;在面对面课堂上,教师可利用“雨课堂”进行点名,实时在线答题,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教师利用“雨课堂”管理平台生成覆盖课前-课上-课后各环节的个性化报表,全面了解相关教学数据,分析教学过程,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策略。[2]
  2.4 易于操作和普及推广
  “雨课堂”平台利用了师生常用的PPT 和微信两个工具。教师通过“雨課堂”插件制作PPT课件,并通过微信分享课件,无需进行专门的操作培训,即可轻松玩转“雨课堂”。对学生而言,拥有一部开通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通过微信扫码就能与“雨课堂”亲密接触了。[2]
  3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探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需要精心设计下列教学环节:   课前推送设计。教师需仔细挑选适合的讲义、课件、视频等,完成符合自己教学风格和节奏的教学设计。课前预习PPT通过微信推送后,教师可语音提醒或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学生边看边听。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预习的截至时间节点,也可提供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清单;学生对教师课前推送的数字教学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对不懂的问题可在在线平台上反馈;教师浏览学生的留言,及时地调整课堂教学的设计,并实时查看已预习学生人数、测试题各题的回答情况。
  课堂活动设计。(1)开启授课,进入课堂。教师开启“雨课堂”授课后,学生通过微信扫码或输入邀请码签到进入课堂,教师根据邮件的统计数据可详细了解学生到课情况。教师点击开始上课,手机即可控制课件的播放,学生端同步接收课件。(2)课程导入,教学展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反馈数据进行针对性教学,学生在听课中发现有不理解的内容可随时点击“不懂”,第一时间反馈给老师,老师可实时看到课件中每页“不懂”的人数,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3)组织课堂,实施研究性教学。教师可采取分组合作、专题讨论、辩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等方式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可用于听取学生汇报、问题交流、答疑解惑、师生互动等,并通过简单测评掌握教学效果,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管。[3]
  课后环节设计。在课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调研,并撰写调查报告或提交课程论文;也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讨论和投票、进行拓展性学习。
  评价与反馈设计。“雨课堂”的数据分析功能使得教师的教学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教师可依据全程的量化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教师也可结合课堂讲授内容,推送一些测试题,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回答,这样可便捷地检验教学效果;学生课后也可以通过网络留言等方式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学生还可以点赞及在线评论,发布自己学习课程后的体会或对某一问题的观点。教师则可依据学生课后讨论及投票情况,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果。[3]
  4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4.1 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需要教学团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需要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制作、上传与维护,通过在线互动指导学生。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需要教师进行摸索与探究,这对教师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雨课堂”强调教师能够在线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未免会对教师的工作造成负担,影响教师参与“雨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学生可能对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所依赖,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做书面作业和面对面答疑等。有些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学习自控能力、意志力较差,在课前不能认真预习和思考,在面对面的课堂上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听不懂讲授内容、逃避课堂讨论,从而导致学习困难,影响到学生参与“雨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4.2 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制作
  “雨课堂”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有一定的依赖性,并讲究时效性,但优质数字教学资源通常较为缺乏。教师需对课件、视频、音频、动画、试题库进行事先准备,并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改。课前推送的数字教学资源新颖、生动有趣、有内涵是学生乐于在线预习的关键,这需要教学团队成员的努力,并在每学期的“雨课堂”教学过程中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调研、分析和改良。
  4.3 “雨课堂”测试题型较为单一
  由于“雨课堂”平台功能的局限性,目前推送的测试题仅限于单选题和多选题,而主观题等其它题型暂时无法导入,如果能将试题类型进一步丰富,将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4]
  4.4 学生参与的真实性
  “雨课堂”的预习和试题测试是在线进行的,如何保证学生答题的独立性和真实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数据缺乏真实性,则会影响教学内容的设置。因此,必须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制度。可从技术层面对学生预习和复习的开始与结束的时间节点进行预设,减少其他学生替代学习的可能性。[4]
  4.5 频繁使用手机,导致学生分心
  在“雨课堂”上,意志力差的同学可能乘机玩手机游戏或者浏览与课程学习无关的信息,从而降低听课效率。因此,教师需强调不进行手机互动交流的时候,学生不许浏览手机信息,答题也需要限时完成。
  5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利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值得所有师生关注。然而,“雨课堂”也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学效果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合理利用“雨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能否更好地控制教学节奏,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不断变革、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金培玉.“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及评价机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7.
  [2] 李晓英,王晓兰,曾贤强.雨课堂對《模拟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2.
  [3] 蒋雯音,杨芬红,范鲁宁.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0.
  [4] 贾生尧,王燕杰,李弘洋.基于雨课堂的“电路分析基础”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26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