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疫情期间高职院校线上教学情况调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 G434;G71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8 . 08
  受疫情的影响,今年寒假接连被迫延长,线上教学、网上授课成为当前的主流选择,为深入了解掌握当前线上教学现状,调查组依托网络通过线上调查的方式,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征求意见、纵横比对、综合分析等方法,对高职院校线上教学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样本1078份,参与线上调查的主要群体为高职院校学生(其中大一925人,大二151人,大三2人),总体上看,线上教学已成为疫情期间高职院校的教学常态,线上教学的开展情况呈现出5个方面特点:
  一是线上教学课程内容比较丰富,课程时间安排总体合理。76.5%的学生参与的线上教学课程在4~5门,学习内容涵盖了教授新课、作业讲评、专题复习、交流互动、运动与健康、疫情防疫宣传等方面,学院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内容全面丰富。时间安排上,大部分学生每天参与线上教学的时间在4~6小时,54.32%的学生认为这一时间安排是比较合理的。
  二是线上教学平台不够统一,平台操作复杂不易掌握和卡顿不流畅的现象还比较明显。线上教学的开展,大部分由任课老师自行选择教学平台,排名在前几位的依次是QQ、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钉钉、企业微信,学生普遍反映在学习不同的课程时,需要在不同的平台之间来回切换,24.86%的学生反映平台经常卡顿不流畅,8.63%的学生反映平台操作复杂不易掌握。
  三是老师通过作业把控课程进度比较到位,师生互动开展较好。97.4%的老师会根据学习内容和进度合理安排作业量,92.86%的老师能够及时批改作业,89.8%的老师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个别反馈与指导,94.2%的学生表示,老师通过课程讨论区、直播、查看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聊天工具私聊和其他方式进行课程互动。
  四是影响线上教学质量的因素来自多方面,需要多方协力共同抓好质量落实。影响线上教学质量的因素,按照调查反映的比重高低,依次为平台因素、课程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平台因素是基础因素,也是线上教学赖以生存的前提;课程因素是关键因素,所谓内容为王,调查显示,优质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典型案例、配套练习等是当前学生非常渴望获得的;学生因素是保底因素,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线上教学质量效果落地落实;教师因素是推进因素,43.14%的学生选择严格根据老师课堂安排进行学习,教师对学习平台操作的熟练程度、授课态度、监控监管等对线上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是催化因素,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热情、兴趣与信心。
  五是学生对学校组织线上教学总体比较满意,但对自己参与线上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评价不高。92.21%的学生对学校目前采取在线教学方式满意度评分在3分以上(满分5分),平均满意度为3.65分;但对自己线上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平均只有3.55分(满分5分),且9.83%的学生评分在3分以下(不含3分)。31.61%的学生表示,线上教学没有老师监督自制力差,30.15%的学生表示容易分散注意,13.91%的学生表示接收效率较低。对参加在线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方面,只有35.79%的学生能超前或者按照学习进度安排完成学习任务,54.73%的学生基本能按照学习进度完成学习任务,甚至还有3.2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2.69%的学生对线上教学课程只是播放不听,纯粹应付学校要求。
  2 搞好线上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线上教学并不是一种新形态,然而在疫情之下却成为一种新常态,其“线上”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基础在平台、筹划在学院、实施在教师、受众是学生,必须四方同时发力,打通链路、解决痛点,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效益,真正实现“停课不停学”的初衷。
  2.1 针对线上教学平台
  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反馈的情况,建议线上教学平台从以下5个方面加强和完善:一是使用过程的流畅性,这是最根本的一条,必须保证多人同时在线时把时延卡顿降到最低,还要考虑少数偏远地区学生在低带宽条件下的使用需求;二是功能的完备性,除了授课的基本功能以外,还要具备报名、打卡、直播、录播、作业提交、作业批改、课程资料下载等功能;三是操作的简便性,操作上奉行极简主义原则,师生上手越快越好;四是多终端全平台的兼容性,手机、平板、计算机、安卓、ios、winodows,都要能够完美兼容;五是个别环节的人性化,比如,增加没有签到的补救措施,以免造成“没有及时签到,一节课就白上”的尴尬局面,还有学生因故缺席课程能否通过回放“补课”等等。
  2.2 针对高职院校
  一是依托线上平台持续发挥“课程思政”培育时代新人的合力作用。充分认识此次疫情的现实教育意义,把线上教学平台作为课程思政化的一个窗口和平台,将专业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与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结合起来,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了解社会,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国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显著优势,着力培养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时代使命和正确的价值规范。
  二是尽量统一教学平台。全校统一依托1-2个操作简便、适合互动的教学平台,先针对平台使用方面的问题组织师生进行集中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平台的使用方法,解决学生因频繁切换教学平台带来的效率低下和效果欠佳问题。
  三是集智攻关打造精品课程。学校要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网络教研机制,定期开展网上教研,交流共享课程资源、备课成果,研讨教学方式,科学预判线上教学可能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团队的协作力和创造性,以专业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每个专业都要有特色精品课。   四是增设心理疏导课程。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可能发生的焦虑、恐慌、盲目、强迫等不良情绪,特别是此次特殊“长假”可能引发的各种学习成长问题以及亲子关系问题,采取专家授课的方式,专门组织一期心理疏导课,讲清疫情传播途径,讲清疫情防控科学知识,讲清心理调节方法,讲清意见建议和解决方案,有效缓解疏导不良情绪,指导学生如何更有意义地度过这个假期,为学生筑起心理安全防线。
  五是深化成果转化,建立线上教学资源库。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只是特殊时间的线上教学,同样具有线上教学的普遍特点,而线上教学是当前乃至下一个时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拓展和补充。要善于总结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办法,特别是要遴选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建立线上教学资源库,为常态化线上教学奠定基础。
  2.3 针对教师层面
  一是突出“精”,提高课程效率。调查反映,学生参与线上教学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释放课程能量。每节课教学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教学内容直接指向核心知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利用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提问触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独立思考;精心准备PPT和视频等教学资源,抓住学生眼球;精简作业量,省下来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或师生交流。
  二是突出“前中后”各环节,有效加强互动。课前,要精心筹划需学生预习和自主思考的学习任务,提前在学习群里发布;课中,可以适当放大情感,通过眼神交流和丰富甚至夸张的表情调动学生上课的激情;课后,运用平台互动工具或语音留言方式,跟踪学生作业完成进度,及时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和表现进行评价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效组织个别辅导。
  三是突出“指导监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线学习资源是很丰富的,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应用,便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考虑到居家学习学生分散和高职院校课程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把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依托线上教学发挥组织指导学习的功能,告诉学生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学什么怎么学,还可与学生分享学习心得,用自己的专业热情和探索精神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励并指导他们开展自主而有深度的学习。另一方面,通过视频点名、作业抽查等方式,监督自觉性弱的学生及时完成规定的课程。
  2.4 针对学生层面
  一是强化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线上教学放在整个大学生涯的大盘子里去考量,把自己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和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自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方面根据教学计划,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完成各门课程学习;另一方面要广泛涉猎相关专业知识并进行深入探索,全面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技能。
  二是营造学习环境。尽量在卧室或书房等安静的环境中进行线上学习,尽量不要用手机收看在线课程,必须使用手机时最好关闭手机的各类通知提醒,最大限度减少外界干扰,增强在线学习的专注程度。
  三是培养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助于身心健康。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不熬夜不睡懒觉,落实一日三餐,加强体育锻炼,时刻保持旺盛的學习精力和良好的学习状态;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根据教学计划完善制定自身学习计划,设立学习目标,强化时间管理策略,通过落实计划和实现目标不断强化正向激励;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增强知识接收效率;养成反思提问的习惯,利用线上交流工具及时向老师提问;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根据艾宾浩斯曲线,趁热打铁进行复习,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82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