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U-G-S联动发展的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U-G-S联动发展的教师教育共同体是由政府引导,大学和中小学共同平等参与构成的。共同体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师教育的专业建设和一体化协同发展,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构建区域发展智库、联合培养在校师范生、多途径培养在职教师,完善大学和中小学教师的评价制度和监督体系,进行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建设。
  关键词:教师教育共同体;联动发展;大学;中小学;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0-0140-0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Community Base on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U-C.-S
  Ll Lei. FAN G Ming-ke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rechnology,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The teacher education community of U-G-S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is guided Ly the govemment with equal participationof universities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Establishing the c-ommunity can promote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we point out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teacher education community,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focus is to establish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think tanks, joint train nor-mal school students. multi-channel train the in-service teachers.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system.
  Key words: teacher education community; interactive development;university;primary and secondarV school;normal school students
  1引言
  建设高素质和高度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需要政府、大学、中小学校和教师协同完成。基于大学一政府一中小学(U-G-S)联动发展的教师教育共同体是指在政府的引领下,大学和中小学校共同参与教师教育及其发展的合作机制。共同体主张大学、政府和中小学以共同体成员的身份融人教师教育中,协同促进彼此的交互创生[1]。这种机制旨在通过建设区域内和跨区域的网络研修体系和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学科示范引领,实现师范院校的准教师职前培养和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一体化协同发展和资源共建共享。
  2建设背景
  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通过专题讲座、公开示范课、教研组讨论和网络课程自学等方式进行,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各科教师的培训没有专业的职业发展指导,有一定的盲目性;集中式培训的整体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和互助学习,难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网络课程自学的方式中学习的过程性数据难以记录,综合性评价难以生成。有些教师参加培训只是为了一个结业证书,并没有真正去进行学习。
  高校师范专业主要是对师范生进行专业课程和师范技能的培养,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重要基地。为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教育部2017年启动了师范类专业认证,目的就是不断提高教师教育培养质量,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标准化建设。但由于对师范专业重视不够、对基础教育和教师重要性的认识有偏差、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等、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多种因素,很多高校师范专业的教学理论学习占比较大,师范技能训练不充分,教育教学意识不到位,师范专业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適应中小学教学需要。
  目前,师范类高校和中小学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但多限于基本的T作交流与合作,沟通不深入,机制不通畅,关系不平等,没有形成真正的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我国教师教育合作起步于师范生的实习[2]。最初的合作仅是将学生送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中小学配合师范院校安排学生的教育实习活动,导致教育实习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约翰·古德莱德曾描述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关系“学校若要变革进步,就需要更好的教师。大学若想培养出更好的教师,就必须将模范中小学作为实践的场所。而学校若想变成模范学校,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吸取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若想是大学找到通向模范学校的道路,并使这些学校保持其高质量,学校和教师培训院校就必须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并结为平等的伙伴关系。”[3]因此,教师教育共同体就可以成为一种将政府、大学、中小学校协同起来,联动发展,从而满足三方利益,实现三方愿景与价值的有效机制和平台。
  3建设目标与意义
  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学者们致力于探索提高教师职前培养、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深入推进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研究,并对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的运行模式、机制和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河南省在2016年11月发布了《关于启动河南省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建设计划的通知》,提出融合地方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规范管理体制机制,构建高校和地方政府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跨区域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3.1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在政府主导下,教师教育共同体将通过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等形式,引导高校和中小学开展教师教育发展研究创新实践,使得以大学为主导的师范生单一培养模式和以校本研修为主导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得到变革与更新[4],将逐步实现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有效地激励中小学教师深入开展理论提炼和实践应用,从而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3.2强化师范生入职适应能力
  大学与中小学的深度合作,对师范生的培养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中小学提供真实教学场景和实践经验,师范生在大学老师和中小学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大学与中小学共享教育资源,使得教师专业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师范生较快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5]。
  3.3提升大学教师教育发展
  共同体的建设对大学师范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与中小学的共同体将是一种长期的、有计划的、互补的、共享的合作。这种合作将促使大学教学、教研的现实有效性、针对性,有利于将教育教学理论下沉到一线,并将基层的实践经验反馈应用到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中。
  3.4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来自优异的教师教育。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尤其是基础教育质量,是大学与中小学联动发展的基础[6]。共同体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大学教师教育发展为目标,最大化大学与中小学的共同利益交集。
  4建设策略与路径
  4.1构建区域发展智库
  汇聚高校师范专业的专家、教授和中小学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组建教师智库,为大学师范专业和中小学校的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针对教师教育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的政策研究,开展教师发展基础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参与学校的课程没计、教材研发、教学模式创新、师范技能训练和实践基地的建没,并指导建设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完善中小学教师研修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创建智能教育环境,引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同时,教师智库可以定期组织开展教育交流活动、教育论坛以及研讨会,为教师提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
  4.2联合培养在校师范生
  高校师范专业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时应与中小学联合进行,保证课程和基础教育课程对接,从而使师范生更早、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基础教育[7]。将优秀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学科前沿知识、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中设置足量的教育实践课程,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的要求,规定以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为主要模块,构建包括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协调符合专业定位的中小学校作為实习基地,为师范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岗位和充分的实践机会,与实习基地建立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形成灵活多样的师范生培养模式。
  建立“双导师制”教师队伍,师范院校要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协同遴选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授课教师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对进行教育实习的高年级师范生,既有来自高校的跟踪指导教师,也有来自实习中小学的辅导教师;对中小学生,既有来自本校的专任教师,也有来自高等院校教育类课程教师进行授课。通过“双导师制”的实施,促进了大学与中小学教师资源的深入融合共享,实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验证和协调发展,推进了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
  4.3多途径培训在职教师
  对中小学教师继续学习的需求进行调研,建立符合教学和研修实际的一体化网络研修平台。由师范院校师生和中小学教师合作,建立学科教学课程资源库,按照学科结构以及教师使用习惯设定不同的栏目及资源内容,录制相关教学主题的MOOC视频,实现区域的资源共享。教师可以自主进行网络观摩和网络评课,并可以与同行分享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反思,师范院校的专任教师或中小学优秀骨十教师可以教学评价和案例探讨等方式进行讨论答疑。通过研修平台强大的后台数据库支持,可以采集并分教师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量化数据,并结合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关注的研修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创新性等一些不可量化的指标,生成分析报告。从而支持学校和管理者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并可将研修的评价纳入实际的教研活动和教师考评之中[8]。
  依托“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建立骨十教师常态化培训模式,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骨干,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国培项目可以采取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两种方式进行,集中面授过程中可以运用专家讲座、示范课、听课评课等多种培训形式,网络研修可以由学员自学,培训教师跟踪指导,在网络平台开放各种共享资源,并方便学员进行交流与讨论。
  5结论
  大学和中小学校虽然有各自不同办学背景、校园文化和发展需求,但是他们有共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基于U-G-S联动发展的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以“愿景相同,师资联通”为保障,以“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为目标,满足了教师职前培养、专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是当前教育实践领域的一个主要发展领域。当前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大学和中小学校的合作发展将会更加方便和深入,在共同体建设上将会有更新的模式和手段,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地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桂琴,陈娜.“U-G-S”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建构:戴维伯姆对话理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18):80-84.
  [2]朱洪翠,张景斌.国内U-S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实践研究:回顾与前瞻[J].教学研究,2013,36(5):15-23.
  [3]苏智欣.美国教师改革中的思想争论[C].同际教育纵横-中国比较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42.
  [4]蒋国平.大学和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培育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4):78-81.
  [5]朱元春.教师发展学校:营造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J].教师教育研究,2008,20(6):24-28.
  [6]丁新胜.“UDS”合作共同体建设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探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11):56-59.
  [7]胡世刚.地方高师教师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的路径选择[J].新乡学院学报,2015,32(5):59-62.
  [8]丁月.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2015(5):67-69.
  【通联编辑:王力】
  收稿日期:2020-03-27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9-JSJYYB-032)
  作者简介:李蕾(1978-),女,河南信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研究;方明科(1978-),男,河南省信阳市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99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