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于教师个体和团体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重庆第十一中学校长期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通过“青蓝工程”“AB角”“献课、赛课”等培养方式,引导新教师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和名师。
  教师学习共同体概述
  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是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学习型组织,终身学习是成员必备品格;第二,学习共同体的存在形式是合作,成员在自愿平等基础上践行着共同愿景,营造出彼此信任理解的合作氛围;第三,学习共同体的内在源泉是认同感和归属感,要使成员真正融入共同体中,履行责任与义务,树立集体荣誉观念;第四,学习共同体目标是实现个体发展和群体发展,这也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初衷所在。可以看出,学习共同体是成员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在其他成员支持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合作、分享协商、反思总结等实践活动以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目的。重庆第十一中学校长期以教师共同体构建为依托,立足青年教师现状,结合青年教师发展需求,搭建平台,探索多种培养方式。通过“青蓝工程”“AB角”“献课、赛课”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
  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青蓝工程 学校制定“青蓝工程”方案,培养目标为“一年合格、三年骨干、五年成才”,使学校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达到25%以上。培养对象为年龄35岁以下,教龄在5年(含5年)以下教师,职称为初级或中级。安排有经验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双方将遵守“拜师结对”协议,学校颁发聘书。
  “AB角” 学校统一部署,确定指导教师(A角)和被指导教师(B角),签订“AB角”师徒培养协议,在机制上确保青年教师的培养落到实处。师徒“AB角”结对已成为重庆第十一中学校的一种学术文化氛围。这样的形式,既有激励和引导作用,又有约束和评价效力,在促使学校B角新教师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对A角的优秀师傅们提出了终身学习的高要求。
  献课、赛课 青年教师应主动争取,积极参赛,要常去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吸取有益经验。学校青年教师献课、赛课有以下活动:备课组、教研组内同课异构;校青年骨干教师学历案示范课;校青年教师优质课大;区优质课大赛;区新秀杯、风华杯青年教师赛事培训;青芒学校联盟献课;重庆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国家一师一优课。
  青年教师培养成效
  推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学科“核心素养”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得到了体现。其一,引领青年教师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塑造学科思维、强化学科授课能力,紧跟学科高考改革的步伐,为学生发展谋未来,实现“当下能考好,未来可持续”的理想目标,形成学校特色教育文化。其二,教师教学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其三,充分发挥学校青年教师在区域内的示范引领作用,為重庆市提供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教室专业发展路径的实施案例。
  实现以“撰写教学反思”为常态的专业发展 每期结束,学校都会要求每位B角教师写一篇成长感悟。每次献课完或者赛课完,都会要求青年教师写一篇教学反思。教研室的人员要和青年教师一起提炼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例如,学校语文组教师王老师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反思》中就指出:“除了语文专业方面的阅读,教学研究类书籍的阅读也必不可少。各类教学理论专著、教学研究期刊文章能为我打开新思路,要常去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吸取有益经验。”政治组周老师在《从“有效”到“高效”——积极打造常态课下的优质课》中,也提出了“构建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态课程、符合学生思维的自主探究”等问题思考。
  营造以“个体愿景”为基础的共同发展氛围 青年教师都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景意识,有着发展的自主性,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将“个体愿景”与“共同愿景”相结合,对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指导意义,学校在推进学习共同体中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创设合作的氛围,大家彼此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对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进行认真讨论交流,激发主体意识,形成集体性思维,提升教师的教育幸福感。
  合作原则与反思
  学校青年教师培养仍存在多种阻碍因素,必须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满足需要,激发内动力。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年教师,要帮助他们解决疑惑,给青年教师学习提供支持性资源和条件。二是构建共同愿景,形成合力。青年教师在知识能力、教学风格、教学经验、年龄和个性特征这些方面都存在种种差异,有时会使教师之间沟通受阻,缺乏责任感、信任感和安全感。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每位教师贡献自己的智慧、激情和汗水,需要把共同愿景体现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营造出彼此信任理解的文化合作氛围。三是建立新机制,创设新环境。不应把“升学率”、考试成绩、赛课奖励作为评价新教师的唯一标准。学校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评价内容综合化原则和互助合作原则。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新课改背景下学习共同体建设的专业发展路径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文号:2017CQJWGZ201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蔡雅杰.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7).
  [2]张爱杰.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障碍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重庆第十一中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2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