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教学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数据时代,面对一批网络时代的“原住民”,高中语文教师应正面应对“教育危机”,师生关系追求民主、平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积极有效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师生共同学习、沟通分享,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进一步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包容性,有利于师生之间将传统文化与信息社会有效融合,达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愿景。
  关键词:语文教学;师生学习共同体;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7-016-1
  美国教育家博耶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而师生学习共同体则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师生共同学习、沟通分享,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群体。
  在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反思,敢于否定与发展,学生则可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完成。
  首先,我要学重于要我学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而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可以进行师生交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王维诗歌《山居秋暝》时,学生由于缺少实践,对诗歌中常识问题产生疑问,即“暝”傍晚和“明月松间照”在时间上是否有矛盾?对于这一问题,笔者将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抬头看天,记录每天见到月亮的具体时间;一部分学生低头啃书,从地理学角度解决月亮升落的时间规律。通过两个星期时间的积累,两部分同学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而论证王维诗句的准确性。在这一课程中,学生对网络的应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吸收让笔者惊讶、惊喜,在学生的解答中笔者也学到了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学生更是建立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体系,使得师生学习共同体得到有效的成长。
  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以课堂演讲的方式介绍传统节日的来源、典故等和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特征等。这一演讲持续了半个学期,从开始的照本宣科到后来的绘声绘色,演讲的同学得到了锻炼,听讲的同学获得了知识。生生合作,教师补充,师生观察现实现象,丰富语文学习方式,师生学习共同体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
  同样在《山居秋暝》学习中,有同学认为“天气晚来秋”可以改为“天气正晚秋”,对学生这一质疑,教师还是先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后,学生得出结论,改句“天气正晚秋”将时间局限于晚秋时段,不如原句“天气晚来秋”来的时间长度长,而且也与诗歌颔联颈联意境不相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过程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还乘机提出了诗歌平仄的规律,在基本介绍理论后,让学生从平仄的角度解读王维诗歌,并在杜甫律诗中进一步验证诗歌语言的抑扬顿挫,从感性上去体验诗歌的语言美。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使是相对枯燥的诗歌知识由于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师生在教与学中都获得了乐趣,师生学习共同体让语文教学不再是教师以自己的观点来征服学生,而是通过尊重、接纳、交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呈现。
  其次,促进测试评价方式的变化
  师生学习共同体构成中不可否认的是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不仅在课堂学习中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还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多种评价活动,改革补充现有测试评价方式方法,在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同时,教师也能获得持续反思。
  在唐诗宋词的教学中,教师不避讳自己朗诵方面的弱点,让同学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在筹备中,学生自发将朗诵最优秀的两位同学作为主持人,然后全班分成四组,每组有两人参赛、两人做评委、一人参与统计得分,小组参赛人员由内部竞争上岗,最终获胜组奖励自行决定。原有诗歌学习只是简单背诵默写做题,学生没有积极性,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同学说“高考诗歌鉴赏分数放弃好了,反正也得不了几分”,事实证明,在调整测试评价方式后,虽然最后各组成绩不一,但同学表现积极,即使平时看着默默无闻的同学也积极参赛,在备战过程中对所选择诗歌理解透彻,小评委们为了言之有物也积极查阅资料充实自己,体现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有意思的是,在这场朗诵比赛中,教师准备了一些传统诗歌类歌曲如《一剪梅》、《菩萨蛮》等作为场次间的调剂,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也找到网络上流传的《琵琶行》等,甚至在这个基础上试着自己编歌,并将古诗演唱增加为诗歌朗诵的附加分部分,班级同学学习诗歌可谓不亦乐乎,也让教师感受到学生的青春活力,学到了相关朗诵知识,真是活到老可以学到老。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沉默式”变成了主动探究式,教师不再包办一讲到底,学生参与的多了、实践的多了。“师生共同认可、选择、构建、分享”的方式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大大增強,尤其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在代沟越来越深广的年代,通过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教师获得新鲜的知识养料,学生获得传统的文化素养,民族传统文化在一代代人中传承、发扬,师生合作双赢促使师生学习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网络时代与传统文化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钟启泉译.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德)滕尼斯.林荣远译.共同体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瞿振元.现代师生关系:学习共同体.中国青年报,2016(12).
  [6]王宏.新型师生关系的伦理向度与价值追求.光明日报,2019(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5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