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好小组学习 构建成长共同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组学习对学生学习有好处。小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推进有难度。有效推进小组要在建立时突出仪式感,创设活动中形成凝聚力,评价中促进良性循环。
  【关键词】小组学习;构建;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269-02
  我在实际教学中,深深感受到小组学习对个人,对整体学习的好处。能利用好小组帮我实现从“前置”到“作业”的整个流程。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我们做老师的,眼手各只一双,有时是忙不过来的,有了小组,他们能帮我解决这些问题,且是及时解决问题。小组建设好了,不只对于我的学科教学有好处,对于整个班级的一切活动,都有锦上添花的功效。
  但是在对课堂及常规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是小组学习只是学习,基本属于公开课特质,平常教学过程中,原来咋样还咋样;二是小组学习老师成了纯粹甩手掌柜,助长了学生偷懒打马虎眼等不良习惯。
  小组建设为什么这么难?
  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小组学习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利生利师,用不好,适得其反。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年龄小,组织能力欠缺,同时,老师指导力度不够,方法欠妥也是重要的因素。用好小组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我觉得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一是小组建立要有儀式感。纵观所有小组建设搞得好的,老师都在小组建设初下了功夫,不管是运用“同质”还是“异质”,但都让成员之间有凝聚力,认同感。而这种力与感要靠我们花时间指导他们“取组名、找标志、选组长、编序号”等等。一切拉郎配的结果是组内成员是水和油的关系,而没有仪式感的小组建立寻找不到小组成员之间的第一粘合剂。
  二是小组建设分工要明确。小组不管几人,但一定要让他们明确各自任务,组内成员不是组长一肩挑,不是组长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奉献点,比如清洁、纪律、语文、数学、英语……各人分管一点事,你收语文作业,我管数学,他负责清洁……组内人人有事做,人人是小管理员。
  三是一定要大力在班级活动中推进小组建设。活动是小组建设的灵魂,没有真正有效的活动,就没有真正的小组建设。以我们学校一天为例,一天中就有很多次可以开展小组活动。
  早读可以小组间展开背诵检查。一个小组一般有四个同学,我的操作是每个早读以两两轮换互查的方式进行,即今天是1、2号,3、4号搭档,明天是1、3号,2、4号搭档,避免了相互包庇,也加强组员之间多元了解。这段时间是在“你读背你的,我读背我的”的前提之下,也就是说,我并不是当警察监视他们,而是我在背我该背的东西。在孩子们眼里,老师也有老师的事,彼此干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好的成全。
  早读后是互改作业并纠错作业时间。这个时间是由语文小组长和组长一并组织大家改作业。每个成员参加,一人一道讲解说答案,有疑问指出,当场纠错。当然,这是基于我语文作业的“凡空必填,凡填必满”的原则之下的。作为老师,这会儿我是在教室里指导,我的指导具体是做两件事,一是表扬哪些组认真,二是接受学生在组内完成不了的问题。
  课堂上更是充分借助小组让每个成员活动起来。我一直都认为,小组建设是学习中的大善学习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一堂课让几十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即便小组之初的说话可以很多是废话,没有多少意义的话)。年段低一点,小小组(同桌)可能要多一些,大一点就是四人小组。我不赞成一说小组就是批判:小组合作没有效率,小组学习就是浪费时间……对于学困生(也即是1号),哪怕他在小组内能读读课文让别人听,说说简单的语句我个人觉得对于他而言,也是有意义的,毕竟他能找到至少三个听众。对于学优生(也即是4号),他在被迫最后发言的过程中,要被迫倾听前面三个同学的发言,倾听对于这些同学刚巧又是最需要学习的一种习惯。同时,有可能他还没在小组内发言已经到了小组学习时间,对于他也不全是坏事,困为他想要在班上表达,必须要学会另一种本领——急中生智。我一直都是鼓励学生这样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任何事情,事实上,那些4号不会因为帮助别人、等待别人发言就让自己的智慧有缩减,反而更能干的大有人在。
  课堂中的小组组织全班交流就更是小组活动峰点。这个过程,首先是小组的荣耀,同时,也一直交待好小组发言顺序,从1号到4号,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一直不是以“吓唬学生”为目标,而是时刻让他们知道“相互帮助”,如果有谁接不上话,你随时可以巧妙地接话进行帮助。
  课间操、阅读课、英语午读、清洁打扫……都是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你时时给他小组合作的机会,小组才会还你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四是一定要以评价促进小组良性循环发展。我一直在问学生,也在问我们的老师,你们真正在进行了一天一小评,一周一大评吗?但实际的结果却令人担忧,没有评价,我们还期待小组能固若金汤,那怎么可能呢?
  “每天每个小组至少一人发言,每周每组每个成员至少发一次言”这是我在实际中一直进行的最简单操作。虽简单,却有效。我们总是认为评价花时间,但是只有真正的评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到有的班上去,老师还是改不了“一师对一生”的讲课方式,有“万年不开口”的学生,一问就是学生不说,一问就是学生表达力差,一问就是学生素质不行胆子小……但是,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在小组建设上,在鼓励学生发言上,在给学生机会上,我们做了多少努力?所以我说,低段每节课必须有一个固定动作“开火车”,这是为小组学习打基础。我们的口头禅是“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不是“哪些小组的同学来分享一下。”。我们小组合作后学生站起来依然是“我觉得”,而不是“我们小组觉得”……我一直在说,教育没有那么多大智慧,只是一些小技巧而已。但这些技巧,又确实需要有心人用心地去寻找。
  小组评价最终要以奖惩挂钩,但目的是为了激励,不是为了“收拾人”。我个人的实施策略是,从物质(糖果什么的)到精神,最后坦诚地告诉他们,“我们这么高档了,奖励你们多写一篇字,让你们变得更能干,如果不愿意,也是可以的哟。”。而很多老师,奖就是少做作业,罚就是多做作业,我个人一直觉得,这种办法可以用,但如果让所有同学都觉得作业多少是罚奖的,那想想,他们还会认为学习是应该的事,是快乐的事,这不是矛盾吗?在教育的路上走得越久,我越来越谨慎。
  我们老师对小组的评价,其实也是给每一位班干部以示范,他们有履职过程中,也自会以小组评价为主。
  回过头,我特别感谢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让我的教学真正轻松,关键是它造福于我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形成学习共同体,感受到生而为人就应该开口表达自己,就应该有责任帮助他人,这是不容忽略的意义,也是重要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G]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6-58.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G].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81-187.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G].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498-506.
  [4]费尔南多.萨瓦特尔.教育的价值[G].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9-1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8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