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体育政策对大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程斌

  摘  要:新形势下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体育政策,对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时长、频率、种类及最终的运动效果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还存在缺乏健身素养、参与时间不足、锻炼形式单一、缺乏监督指导、缺少场地和器材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围绕国家体育政策的目标,可以从提升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树立体育健康观念、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建立运动动态关注机制、构建“智能化”体育健身服务平台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体育政策  大学生  体育锻炼  运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11(c)-0226-03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New Situation Sports Policy on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Participation
  CHENG Bin
  (Chengdu Polytechnic,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041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my country has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sports policies, which put forward mor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on the length, frequency, type and final sports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ports in my country, such as lack of fitness literacy, lack of participation time, single form of exercise, lack of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lack of venues and equipment, etc.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around the goals of national sports policies, improvements can be made in terms of enhancing college students' interest in sports, establishing a concept of sports health,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sports courses, establishing a dynamic sports attention mechanism, and building an "intelligent" sports fitness service platform.
  Key Words: Sports policy;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Sports participation
  1  新形势下国家体育政策对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提出了新要求
  2016年6月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当中青少年人群成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并重视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鼓励青少年经常进行体育活动,保证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时间,普遍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1]。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将青少年健康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健康教育将成为所有教育阶段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2]。并对青少年体育活动提出具体要求:青少年需要娴熟地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的相关技能,在校内的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不少于1 h,每周参与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不少于3次。2019年9月,國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要积极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3]。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将学生体育锻炼的成果纳入考核成绩,不能达到《体质健康标准》的学生不允许毕业。在这一系列的国家政策中,对青少年体育运动参与提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种类、时间、频率及最终的锻炼成果的要求更加具体化。从一开始提倡青少年多参与体育运动到最后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毕业考核,说明国家对青少年群体的体育运动参与十分看重。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并不完善,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并不积极。深入探讨当前我国大学生运动参与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形势下国家体育政策的要求提出完善的举措,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缺乏科学健身知识和健康素养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快速发展的希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对国家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学校的体育教育被边缘化。大学生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课业负担较重,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差。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2016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反应速度、肺活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连年下降,视力不良、肥胖的检出率持续走高[4]。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教育被边缘化有很强的关联性,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缺乏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素养也是导致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不高的原因。2014年国家卫计委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群体具备丰富的健身知识和健康素养的比例不足10%[5]。大学生的健身素养偏低健身知识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体育教育存在问题。大学生对体育运动不够重视,而且缺乏健身知识,很容易在运动中受到伤害,这会更加打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2.2 大学生运动参与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体育活动参与时间严重不足
  大学生表现出的运动参与心理障碍包括情绪消极、内心自卑、害怕劳累、比较胆小等方面[6]。造成运动参与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外部环境造成的学生心理障碍。很多体育运动是在户外环境下进行的,气温不适宜、场地质量较差、器械较老旧等方面的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内部因素导致的心理障碍。很多大学生自身的参加体育运动的能力不足、理解能力较差,会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些运动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意志力,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学生会对这种类型的体育运动产生心理障碍。最后,考评方式不合理造成的心理障碍。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是结果式的评价,并不关注学生的运动过程,很多学生由于运动能力不足,很难通过最终的考核,因此失去体育运动的信心,从而产生运动参与心理障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青少年群体在校内的体育运动时间每天不少于1 h,每周参与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不少于3次。但是当前很多大学生每天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1 h,校内体育课的课时被严重压缩。学校对体育活动不重视,对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导致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时间严重不足,与国家政策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2.3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较为单一,缺少有效监督与指导
  部分高校由于场地和经费的限制,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硬件条件很难满足需求,造成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形式比较单一。学校的体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缺少有特色的体育课程,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课外体育锻炼大多数依靠大学生的自觉性,很少有专门的监督与指导。体育社团流于形式,组织的体育活动质量较低而且覆盖面较窄。这些方面的问题究其根源是学校对体育活动缺少有效的监督与指导,尚未建立系统化的监督指导体系。
  2.4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运动参与的需求,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满意度较低
  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是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的配置达标率与国家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农村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体育场地和器材的配备严重不足,制约了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体育课堂受到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不能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降低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硬件设施的不足导致学生运动参与的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而且器材的更新时间较长,老化情况非常严重,场地的维护不够及时,这些外在条件的不足导致大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满意度较低。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导致大学生的运动参与率下降。
  3  围绕国家体育政策的目标强化大学生运动参与的现实路径
  3.1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帮助大学生完善自身的体育健康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提高大学生的运动参与,首先要改变大学生的运动观念,帮助他们提升运动兴趣,完善体育健康观念。第一,高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大学生应明确自身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承担日后为国效力的重任。并引导学生将个人兴趣与国家需要进行耦合,明确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是国家政策的导向,树立为国家发展而锻炼身体的崇高理想[7]。第二,通过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是因为缺乏兴趣和成就感。如果能够开设更加多样化的体育课程,鼓励大学生体验多样化的体育运动。并改变体育课程的考核方式,降低体育运动的难度,让更多学生获得体育运动后的成就感,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第三,培养学生树立体育健康观念。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巧和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观念,将体育运动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
  3.2 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打造新时代特色体育教育体系
  当前高校的体育课程被边缘化,处于一种从属地位。高校需要深化体育课程的改革,打造新时代特色体育教育体系。首先,对大学生实施分层体育教学。每个学生的体育基础不同,身体素质也相差甚远。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时可以进行分层教学,将一门课程分为低级、中级、高级3个级别,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课程选择。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施体育教育。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适当的教学组织,并运用“翻转课堂”“SPOC”模式和“雨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健康知识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最后,体育课程可以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每个同学必须选择一门体育必修课,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还可以选择一门或者多门选修课,培养自身多样化的运动兴趣,如篮球、太极拳、游泳、羽毛球、长跑、兵乓球、健身操等专项课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培养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
  3.3 创设大学生运动参与的心理发展情境,建立大学生运动参与的动态关注机制
  面对大学生运动参与的心理障碍,体育教师需要及时鼓励学生。首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其次,针对不同学生的运动参与心理障碍,体育教师要及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找到学生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逐步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再次,体育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运动状态,包括对学生课内、课外运动量的统计、运动效果的評价以及运动满意度的了解。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体育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运动状态的调整,有助于学生更长久地坚持体育锻炼。最后,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长期的体育运动规划,包括体能提升计划、减肥塑形计划等。帮助学生做好个性化的长期运动计划,为学生坚持体育运动参与提供更多的原动力。
  3.4 完善校内的体育场地和相关设施,构建“智能化”的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平台
  完善校内的体育场地和相关设施能够为大学生的运动参与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首先,各地的教育主管机构应适当提升体育健身器材的经费投入,及时更新体育器材,适时维护体育场地。其次,高校要合理利用校内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将校内所有可以利用的场地和器材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最后,高校可以与社会一同分享体育资源,校内的体育资源可以适当地向社会开放,社会公共体育设施可以供给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高校应引入“智能化”的大学生健身服务平台。将校内所有学生的健康数据收录到系统内,为每位学生制订专门的运动计划,并配备一名体育专业人士为其提供指导。还可以在平台上共享大量的体育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一些相关的体育活动信息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发布,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 汪雄,邓星华.《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政策工具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6):124-128.
  [2] 曾钊,刘娟.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6(32):5-20.
  [3] 李华梅.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培养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36):148.
  [4] 韦雄师,孟祥龙,邓晓明,等.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促进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6):79-81.
  [5] 王建伟.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4):1-4.
  [6] 章剑舞.基于体育技能竞赛的高校体育教学教改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0):123-124.
  [7] 赵桐.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武德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20,39(2):185-1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82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