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语用社会化角度看中国学生的语际语用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琳薇 严思妹

  摘 要 语言社会化理论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用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第二语言习得的语用问题。它让学习者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学习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使学习者通过预期的角色和行为融入到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去。文章通过从语用社会化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语际语用学能力,从而得出在中国特定的语言学习环境下,课堂教育应作为一个社交空间提供给学习者可利用的语言文化知识,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使用正确,恰当的语言来实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 语言社会化 语用社会化 语际语用能力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On Chinese Students' Interlanguage Using Capa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Socialization
  TANG Linwei, YAN Sim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e language of social theory is a growing number of researchers u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analysi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ragmatics. It allows learners through the learning of language forms of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so that the learners through the expected roles and behaviors into specific social and cultural. Learning abil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language of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 from the pragmatic point of view of society, so as to arrive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 classroom education as a social space for language learners can make use of cultural knowledge to be able to use the correc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oper languag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language socialization; pragmatic socializetion; interlanguage using capacity; classroom teaching
  
  1 语用社会化和语际语用能力
  语言的使用在社会人际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不仅是用来交流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用来实现它的社会功能。因此,语言是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让学习者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学习实现社会化的过程,并接受相应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习俗,使语言使用者通过预期的角色和行为融入到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去(尹洪山,康宁,2009)。语言社会化研究认为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会制约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形式,同时也对学习者如何使用语言产生影响。社会上涉及语言使用和语言交际的场合都必须讲究语用,语用学同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语言社会化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就是语用社会化。
  语用社会化是指儿童学习如何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在母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接触语言规则,还要学习语言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尹洪山,康宁,2009)。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学习者为例,在日常的跨文化交际中常出现语用失误,从而使交流失败。因为英语在中国作为外语的条件下,中国二语学习者很难接触到英语本族语的文化,从而导致社交语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现代语言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所以发展中国学习者的语际语用能力也成为研究者和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跨文化背景下的语用社会化涉及的因素很复杂。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进行二语语言表述时,总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母语的影响,母语中的一些习惯用法,词汇和句法结构等知识会在无意中转移到学习者的二语使用中,从而很容易使学习者产生出错误或不地道的句子。这种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主要探讨语用迁移对学习者的影响。
  2 语用迁移
  语用迁移属于文化迁移的一个方面,是学习者语际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研究母语的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交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语用能力的关系问题(陈治安,袁渊泉,2006)。它一般分为语用正迁移和语用负迁移两类。语用正迁移是学习者将母语里的相关语用知识搬到目的语来表达和理解同样的言语行为,是学习者容易把握的语用知识,通常都能够保证交际的成功。而语用负迁移是学习者将母语里某个语用知识搬到目的语里来表达学习者自认为相同的言语行为,但是母语的语用知识不同于目的语已经存在的理解和表达,从而造成语用失误。很多研究者认为社交语用失误比语用失误严重得多,因为前者可能被认为说话者社交礼仪,甚至道德方面的问题。比如,同样一个送老人过街的行为,在中国和美国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下尊敬老人是一项传统美德,因此送老人过街会得到老人的赞扬,但在美国,这个行为可能会被理解为有损人格的,把老人当做没有行动能力的残疾人看待,从而导致老人的反感。这种在面子理论上存在的文化差异往往导致中国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就用错了语言。
  3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因为中国英语学习者主要以课堂作为二语输入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促进者的角色应该积极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别国特有的文化习俗,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克服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促进语用社会化的进程。这样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并不仅仅是教授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对语言环境、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进行语用分析。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明确提出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也都要贯彻执行这一目标(王琼,2001)。
  比如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占有很大比重,但结果却是花费精力大,实际效果差。这种教学方法的后果要么是学生有着很好的语法基础,但在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中却错误百出。要么是学生为了考试时取得不错的成绩,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记忆,可考完试后所学的语法知识便忘的一干二净。学生的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成为孤立的,不平衡的发展模式,而要保证成功的使用和理解语言,只有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因此在语法教学中应把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语言规则和语用规则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也确保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同时发展。
  由于语用知识的运用与语境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因而符合真实社会情境的语言输入将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用知识。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语境并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比如在讲授关于拒绝行为的言语表达方式时,可以让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在多种语境条件下提供合适的拒绝言语表达;或者让学生在听力活动中找出不同的语言形式用来表达相同的语用功能。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我国英语学习者是在外语环境中习得这门语言,因此教科书成为学生学习英语最直接的工具。在英语教材和教参的编写中把语用原则作为考虑的一个标准,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把特定的习俗化的语言形式,汉英言语行为上的差异等做为教材编写的关注点也有助于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视。
  4 结语
  跨文化背景下的语用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薄弱的语用能力会影响到英语学习者的交际,为了提高语际语用能力英语学习者最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目的语的文化特点,认识到两个语言中的文化共性和特性,排除并克服母语的干扰,提高交际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也应关注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发展,在教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照顾到学生的语用知识,立足于培养包括“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治安,袁渊泉.语际语用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2006(6):1-5.
  [2] 王琼.语际语用学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迪”[J].福建外语(季刊),2001(1):23-30.
  [3] 尹洪山,康宁.语言社会化研究述评[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5):87-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603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