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费鹏程 曹娟

  
  新疆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
  
  摘要 随着网络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我国新媒体建设也正处在蓬勃发展的趋势,媒介制度的建设改变了媒体商业模式,也渐渐创造了新的文化形式,这给纪录片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新媒体;纪录片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1-0007-01
  1 概述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以展现真实为本质。纪录影像是人类认识和发现世界的手段,也是对这个世界上“真善美”的追求,因此纪录片就像一本相册,通过镜头和影像记录着时代变迁和追寻文化历史,并将其生动形象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所谓的新媒体是指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等新的技术体系支持下的总称。美国《连线》杂志就将新媒体的传播性质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它是相对于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意义上的升华,例如现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书、手机信息、移动电视等是属于新媒体的范畴。
  2 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现状及误区
  目前中国纪录片具有如下文化特征,即主旋律的纪录影片、大众式纪录片的娱乐化及精英式纪录片的精神坚守。而根据纪录片的内容及题材的不同又分为“社会类”、“人文类”、“自然类”等等。而其中“社会类”又因为与百姓生活最为接近。因此,许多事件观众都能在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相对于其他题材类的纪录片而言,更能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从而深受大众的喜爱。而随着新媒体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出现了新的突破,给纪录片创作的题材和内容的传播上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纪录片为占领一定的市场反而走进了纪录片的误区。首先我们说纪录片是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以展现真实为本质,使真实性和影像的逼真性得到和谐统一,即将真实的事件与表现手法完美的结合,也就是说我们纪录片的创作过程要尊重事件的真实性,同时影像效果也要逼真。然而,现在不少纪录片的创作为吸引观众的眼球,在选取社会民生热点的时候出现了“过头”的现象,为创造收视率而哗众取宠,编造不真实的事件,并将矛盾无限的放大,有的甚至是严重的挑战了群众的道德观和审美观。例如如今拆迁问题、婆媳问题、房产问题都是百姓关注的热点,也是最能引起群众感情共鸣的题材之一。因此,有的纪录片创作者就把题材的选取局限于了这些民生热点上,在没有真实事件的情况下竟然编造故事,并聘用人员进行虚假拍摄。
  此外,我们说纪录片在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新媒体环境下,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表现手法在纪录片中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纪录片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主导着纪录片的传播效果。也就是说一部纪录片它的内容表现起到的作用积极或颓废,都会被这种新媒体环境无限放大。这和传统媒体相比这种传播的力量是呈几何形放大的。它的作用也是传统媒体的传播力量无法比拟的。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和传播方式,并以强有力的传播方式,冲击着传统媒体。使传统媒体不得不融入这种新媒体环境,因此在这个朝气蓬勃的新媒体环境中,就给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平台。那么随着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新兴信息网络技术和传统媒体融合而产生的新媒体形态日益丰富的环境下,纪录片传播怎样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则是纪录片创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3 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转型和拓展
  纵观全国新媒体环境范围的不断扩大,纪录片创作就面临一个如何转型和拓展的问题。比如说现有的创作形式和手法是否适合在手机电视上进行传播,新媒体环境里不同的传播形式,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画面语言。应该说电影纪录片的画面和电视纪录片的画面语言,以及手机上播放的纪录片画面语言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我们用电影纪录片的画面语言在手机上展示,可能就会让观众感到画面中主体人物过于微小,造成观众观看非常吃力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纪录片创作者要拍摄在手机这种新媒体中播放的纪录片,主体人物的画面都应该以特写镜头为主,否则就会让观众无法感觉纪录片中主人公的情感表现与流露。也无法让观众感觉到纪录片创作所拍摄的物体的质感。那么我们在新技术、新媒体、新语言等各因素的冲击下该怎么做好纪录片的转型,并在新媒体形态日益丰富的环境下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突出重围,以其新的姿态走进观众的视线并被广泛接受。
  由此可见,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转型和拓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
  第一,从制作方式上考量。对不同的新媒体要考虑他不同的传播特性,比如在画面的色彩上,在画面的景别上,在语言的表现方式上,在音乐的使用上,在画面编辑的节奏上,都要有新的表现方式,否则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情况;
  第三,从传播方式上考量。在新媒体环境里有着不同的传播方式,纪录片也有着新的发展机遇。虽然传统地盘已被互联网所蚕食,但是纪录片同样也借助技术融合进入了网络领地,获得了更多元的传播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挖掘潜在的目标受众市场,有效融入新媒体平台,打造新的传播阵地,使的纪录片不失去原本占据的主导市场;
  第三,从娱乐价值取向上考量。随着新媒体环境传播方式的改变,纪录片的受众也发生了变化,有的趋向与大众有的趋向与小众,有的则主要为个体来考量,因此在我们创作纪录片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以及它的传播特性,来决定记录片内涵的表现方式,以起到最大“娱乐化”的效果;
  第四,从产业价值上考量,迄今为止,电视是为家庭、为集体服务的。它的着眼点不是为一个一个的耽搁人服务的,所以尤其要注意雅俗共赏,通俗易懂。中国地广人多,自然地理多样化,有各种纪实的来源。也就是说,从产业内竞争的角度上看,中国在纪录片领域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所以在新媒体及数字技术的环境下,我们因该从3D制作纪录片着手,加大自然风光拍摄力度。发挥出资源比较优势,不仅能在新媒体中给观众营造非凡的体验,而且此类纪录片也具有相应的国际市场,很有可能进一步带动国际社会对中国自然、地理、文化的消费需求。这些消费需求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地方政府部门也会愿意投资拍摄纪录片作为宣传,解决纪录片长期无资金的困境,实现双方的互动与互惠互利。
  参考文献
  [1]熊澄宇,张铮.中国新媒体与传媒改革,2008.
  [2]王文权.浅谈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J].电影文学,2010,2.
  [3]冷松.新思潮、新媒体、新技术语境下的纪录片突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2275322.htm